《暗理性》:我們對情緒最大的誤解,就是將它與理性對立

18歲以後,每當我在父母面前發脾氣,就會被他們這樣告誡:“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要理性一點,不要情緒化。”

在工作場合,我也聽到很多職場前輩對剛入職的年輕人諄諄教導,告誡他們不要情緒化。

聽多了這樣的告誡,我漸漸將“情緒”視為洪水猛獸,並且努力修煉自己,提升理智,讓自己變成人們所稱讚的那種“不動聲色的成年人”。久而久之,我“控制”好了情緒,也為自己終於成為一個理智的人而得意。

但漸漸地,我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我雖當眾控制住了憤怒,但獨自一人時卻會對自己生悶氣;我雖沒在外人面前袒露悲傷,但夜深人靜時依然會反芻自己的痛苦。簡而言之,我不是學會了控制情緒,只是學會了壓抑情緒,來維持自己良好的社會形象。

但心理學家會告訴你,壓抑情緒,恰恰是沒做好情緒管理的一種表現。

我們的文化,一直視情緒為低級、幼稚的東西,只有理性才是高級的、進步的,因此,我們崇尚戒掉情緒,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我們對“情緒”和“理性”的這種偏見和對立,不僅遮蔽了情緒的真正作用,也不利於我們科學地管理情緒。

那麼,對待情緒,我們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暗理性:如何掌控情緒》,讓我更好地瞭解了情緒是什麼,以及如何管理情緒。

《暗理性》:我們對情緒最大的誤解,就是將它與理性對立

豆瓣評分:7.7

這本書的特點是通俗易懂,書中沒有高深的概念,卻能破除你對情緒的偏見,瞭解情緒背後的原理。如果按照書中所寫的去實踐,你也能成為一個情緒管理的高手。


不要隨便戒掉情緒

關於情緒,我聽過最毒的雞湯是這麼說的:成年人的世界,早該把情緒戒了。

實際上,對待情緒的正確態度,是像蔡康永說的那樣:承認自己是個有情緒的人,也承認別人是有情緒的人。

對待情緒的正確態度,也是像最近一期《奇葩說》裡詹青雲說的那樣:最重要的情緒管理,就是你要相信,沒有任何一種情緒是不應該的。

《暗理性》:我們對情緒最大的誤解,就是將它與理性對立

我們的社會太習慣於將情緒汙名化,卻忽視了情緒的價值。具體是什麼價值呢?

情緒起源於距今大約2.5億年前的遠古時期,最大的功能就是趨利避害,能幫助我們識別危險、躲避危險、應對外來威脅的侵害。

我們常常認為,計算得失、趨利避害是理智的功勞,卻忽視了一點:情緒,為理性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恐懼的情緒,能幫助我們識別風險,從而在行為上規避風險;

焦慮的情緒,能讓我們意識到不努力就不會有好成績,從而驅動我們努力學習;

喜悅的情緒,能讓我們發現自己在某個領域中的天賦和能力,從而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愛好和優勢;

對金錢、榮譽、安全感、舒適感的不同感受,能夠幫助我們識別自己的價值排序……

如果說,理性讓我們不停思考、權衡利弊,那麼情緒,則能夠幫助我們發現什麼是“利”,什麼是“害”。

可以這麼說,沒有情緒作為底層,理性就沒有方向,我們所謂的理性也就根本就不存在。


“你就是太情緒化”,情緒化究竟壞在哪裡?

雖然說,勸別人“戒掉情緒”是毒雞湯,但如果我們探究一下勸別人戒掉情緒背後的動機,不難發現,他人的本意是勸我們戒掉“極端的情緒”。所謂的“情緒化”,也是指超出正常範圍的情緒表達。

對很多人來說,情緒表達超出正常範圍就意味著“失控”。那麼,為什麼極端情緒容易讓人失控呢?

我們可以從大腦結構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人的大腦分為3個部分,可以通俗地把它們稱為“生理腦”、“情感腦”和“思維腦”。它們隨著人類的進化和演變而不斷髮展起來,生理腦最古老,情感腦其次,最近發展起來的是思維腦。

《暗理性》:我們對情緒最大的誤解,就是將它與理性對立

其中,情感腦是生成原始情感的腦區,在這裡,我們能找到人類飢餓、疼痛、憤怒、恐懼、快樂等原始體驗的根源,而且這部分腦區的反應通常是無意識和自發的。思維腦與人類的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思維能力有關,這部分腦區的反應通常是有意識的。

思維腦和情感腦之間有著持續的鬥爭,它們總試圖取得對對方的控制權,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理智與情感的衝突”。那麼,理智與情感到底誰會獲勝呢?

事實證明,情感腦的力量超過了思維腦。當極端情緒出現時,理智腦的信息加工會受阻,理智腦會被情感腦劫持。

我們與伴侶吵架,怒上心頭時,會不顧情面地當眾發火;我們登臺演講,極度緊張時,語言加工受阻,容易語無倫次。如此種種情境,都是我們的理智被劫持後的失控表現。

因此,情緒不是洪水猛獸,但影響了理智能力的極端的情緒表達,應該避免。


如何做到“情緒自由”

“情緒自由”,是《奇葩說》選手大王自創的一個詞,我把它理解為能夠極好地管理自己情緒的狀態。

要做到情緒自由,就要管理好有可能走向極端的負面情緒,比如敏感、焦慮、憤怒、抑鬱、害羞等。

針對這些情緒的管理,書中介紹了有效方法。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管理憤怒的方法。

前面已經說過,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價值。憤怒的作用,就是當我們的利益受損或預期利益受損時,通過表達憤怒,爭取更多資源,或者維護當前的利益。但過多地表達憤怒也有可能讓你失去朋友。因此,作者說,學會表達憤怒是一種本事。

《暗理性》:我們對情緒最大的誤解,就是將它與理性對立

那麼,我們如何更好地表達憤怒呢?

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區分“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所謂“壞的憤怒”,是指由高權力感帶來的憤怒。

這裡我用一個例子,來解釋一下什麼是“高權力感”

如果你是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被老師責罵,那麼你不會感到憤怒,只會感到恐懼;但如果你是一個老師,你的學生在課堂上頂撞你,你就很容易憤怒;這是因為,憤怒是一種展示力量和地位的方式,而當你感覺到自己的權力地位比對方高時,你就容易為對方的侵犯而感到憤怒。所以“高權力感”就是認為自己的權力地位比對方高的感覺。

高權力感帶來的憤怒,往往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維護自己過高的自尊需求。這種憤怒,往往會淪為雙方的“權力之爭”。他們的爭執已經與最初的意見分歧無關,而演變成了對對方的敵意性攻擊。

《暗理性》:我們對情緒最大的誤解,就是將它與理性對立

而管理憤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能陷入這種為了爭奪權力的“攻擊性憤怒”。這種憤怒無益於解決問題,更會傷害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當我們怒上心頭時,一定要學會自我覺察,提醒自己“目的是什麼”,並覺察自己與對方爭執時,是否發生了目的轉移。


結語

著名產品人梁寧曾經說過,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

情緒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幫助我們確定人生方向。而學會管理敏感、焦慮、恐懼、憤怒、自我懷疑等消極情緒,往往能幫助我們突破自我的能力邊界。

希望你通過這本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走向更開闊的人生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