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回憶

福建 江南胡楊

茅盾的大名,如今的年輕人恐怕知道的並不多。雖然他曾貴為文化部部長,尊為一代文豪,他也不可避免地由一個活生生的人,淡化為一縷青煙,一個符號。還好,三年一屆的茅盾文學獎還能在文學界掀起些漣漪,儘管,文學界之外的人,全然不管誰獲得了這一高貴的獎項。

那一天,在泛起的紛亂思緒裡,我走進了夢裡水鄉——烏鎮,去感受它的清雅之風、靈秀之氣,和一代文學巨人茅盾的兒女情懷。


我在午後的時光裡來到烏鎮。下車伊始,我就急切地尋找在書中曾無數次讀到的江南水鄉的特徵物:篷船木槳,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石橋水榭,如畫古宅,幽幽水巷,連同在古巷裡彳亍的婉約女子……我沒有失望,這確實是一個可以枕著水聲入夢的地方。在潺潺的水流聲中,我靜靜諦聽那些關於槳聲搖曳的古老傳說。流水東逝,歲月有痕,隨便抬頭,就可以瞥見風雨剝蝕後的雕花窗戶的悽美容顏。


  但我不僅僅為這些而來。我是如此渴望早點見到茅盾的故居,以致幾次問起。導遊慢悠悠地說:“別急,別急,我們肯定要到茅盾故居的。”他可能會奇怪,醇香的白酒,美麗的藍印花,精巧的木床等等,怎麼不會讓我的腳步多停留一會兒?我也在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這樣神往茅盾的出生地,這樣著迷他的故居?難道這裡面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在牽引著我?   據說,僅從宋到清,這小小古鎮裡就出了161名舉人,其中有64位成為進士。烏鎮是個適宜出文學家的地方呢。在凝視貫穿全鎮的車溪河的柔波時,我不由自主地這樣想。凝視間,我的心在慢慢遊離軀殼,遊弋在詩意的世界裡。


  這時,一個搖著烏篷船的船伕很明瞭我的心思,在我揮手示意他稍作停留時,他向我微笑著,用力搖船,配合著我的取景動作,讓我把他和他的船攝入鏡頭中。一會兒之後,他的船緩緩地搖走了,只留下欸乃槳聲。我才意識到,這可能就是我在茅盾和魯迅小說中已經熟稔的烏篷船了。在我的錯愕裡在我的感慨裡,它轉眼就消失了蹤影,留下我心間氤氳的水鄉氣息。轉眼兩千年,這車溪河柔波還帶走了烏鎮一代代的滄桑故事,如今,烏鎮淡定入菊,又儼然如一幅水墨畫卷,牽連著遊客們絲絲縷縷的情愫。


  那麼,童年的茅盾又在烏鎮的哪一條石板路上奔跑跳躍過?又在哪座烏簷青瓦的水閣裡眺望過河中魚兒的舞蹈? 在他後來於筆下聚集了人生百態的林家鋪子前,又曾有過怎樣的見聞和感觸?他還在哪個夏夜裡午夜夢迴,細細傾聽水波潺潺,繼而內心裡升起對人生無限的幻想?   我終於進入了茅盾故居。快步向前,我和茅盾青銅塑像先合影留念,然後環顧四周,心旌搖曳……   茅盾故居是一個分東西兩個單元的清代江南民居,1896年7月茅盾出生在這裡,1910年他離鄉外出求學,共在這裡生活了十三個春秋,此後的日子裡,他多次回到故鄉,1932年,他在自家的屋子裡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林家鋪子》。而茅盾的許多文學作品,如長篇鉅著《子夜》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等,都是取材於烏鎮和附近的農村生活。故居內,現在還保留有他1934年設計翻修的書齋,以及他手植的天竹和棕櫚。


  一如其他烏鎮民居給我的感受,茅盾故居古舊而安詳。在那面貼有茅盾描寫家鄉的名篇《可愛的故鄉》的牆壁前,我讓人拍下了我的身影。在臨走出故居前,我又特地讓朋友為我拍了幾張在茅盾廚房裡的照片。是什麼滋養了這位偉大作家的靈魂?除了米麵魚肉,恐怕就是這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鎮給予他豐沛的營養了。


  回望烏鎮,我突然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女兒沈霞。沈霞從小就極有文學才華,俄文也學得好,她的聰慧曾經給文學巨匠茅盾帶來歡樂,然而沈霞竟然因為意外,於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革命聖地延安去世,留給茅盾夫婦終身的哀痛和無盡的憂傷!   據說,晚年的茅盾曾在孤獨中高聲朗讀女兒高中時的作文,一種老父親思念女兒的悲愴,漫溢在茅盾的整個世界。沈霞的遽然去世,還直接影響了茅盾的創作,父女的舐犢之情,可見一斑……   念及這一段父女情緣,我不禁溼潤了雙眸。這也許就是我潛意識裡神往烏鎮的真正原因吧。


安寧幽雅的烏鎮,你是我的回憶。

才女沈霞,你是你的慈父茅盾先生的回憶。

因為這位偉大作家發自內心的舐犢之情深深感動了我,從此,我更把這烏鎮,永遠地記在了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