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陈永:数学云课堂如何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陈永

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陈永:数学云课堂如何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陈永,中共党员,商洛市小学数学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课改新秀,陕西省学习科学与实践优秀教师,商洛市教学名师,商洛市师德先进个人,商洛市校本研修先进工作者,"国培计划"培训导师。

线上教学以来,我发现由于师生隔屏对话,互动受限,加之课堂教学时间的缩短,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单纯地依靠接受性学习,缺少独立自主的思考。面对如此现状,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在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落实"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边实践边摸索,下面就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认识》这个单元中的一些课例,谈谈我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预习作业引发思考

线上教学受时空的限制,师生互动不够充分。刚开始授课时,我发现原本数学课堂上需要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内容更多地变成了一种教师单边的演示,学生被动地接受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一些课堂探究的内容提前布置成预习作业单发给学生,设置问题向导,让学生独立在家实践探索、观察思考,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我提前布置了实践预习作业:

1.找一个圆柱形的纸盒,观察它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它的高呢?

2.沿着图柱体的高剪开,它的侧面和底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3.圆柱体侧面展开图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圆柱的哪两条边?

4.你都发现了什么?

这样把原本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提前分解至课下,既为课堂新授节省了时间,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了真实的体验,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习实实在在地进行。

二、课堂留白启发思考

留白是书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篇章布局的一种重要手法。我们在线上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知识的思考过程,在关键点提问上要适度留白,重难点讲解上要适可而止,重视提问的梯度与效度,故意设置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为学生独立思考留出空间,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主动构建。

比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个重难点,是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关键,因为有预习实践作业的布置,我就直接启发学生联系实践过程,思考交流,进而发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各条边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底面周长等于高时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等知识。接着,在此基础上,我又适时启发:如果把圆柱侧面斜着剪,展开后会变成个什么图形?……让学生们充分地思考、想象、交流,很快地,学生说出是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晰又深刻地构建了数学知识,发展了空间观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地位。

三、拓展作业延伸思考

学有涯而思无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更深入、更广阔、更有效,在布置拓展作业时我力争把握三个原则:

1.在实践操作中延伸思考。在学完圆柱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后,为了让学生区分这两个知识点,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用同一块橡皮泥分别捏出圆柱体和长方体,测量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比较异同。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既区分了圆柱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异同,也能够厘清这里圆柱体和长方体形状变化后,体积相等,表面积不同的关系,感受到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

2.在变式训练中拓展思考。

小学生年龄小,老师们经常会通过变式训练来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比如:在学完圆锥的体积后,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等底等高圆锥与圆柱之间1/3的关系,我设计了如下变式:

(1)底面和高相等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

(2)如果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它们的底面积和高可能是什么关系?

学生们经过思考与交流,对于1/3的关系理解更到位了。最后总结出口诀如下:

等底等高,柱积3倍,

等积等底,锥高3倍,

等积等高,锥底3倍。

类似这样的变式,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了知识,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在梳理复习中加深思考。

为了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的数学知识点系统化、网格化,每个单元结束我都会布置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圆柱与圆锥这个单元的概念多,公式变形也多,学生容易混淆。在单元结束后我布置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老师适当给出提示,学生们作业完成得非常精彩。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了,而且对于关键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加深了数学思考。

四、答疑解惑明晰思考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的思维更是千差万别。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疑答惑,我要求学生课后通过QQ私发困惑问题给我,在午自习答疑时,我会就共性问题通过文字、语音或录制胶囊的形式集体解答,个性问题通过QQ语音或QQ电话单独辅导,既解决了学生们的困惑,又兼顾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学生们思考发问的兴趣。

数学是火热的思考与冰冷的美丽。不能引发思考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存在。只有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上都有所发展,让思考真实发生,才能让数学课落地生根。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