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奇的一首诗,正着念“天亮了”倒着念“天黑了”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就单说传承了千年的汉字,那简直用博大精深来形容,都显得不够诚心。

最神奇的一首诗,正着念“天亮了”倒着念“天黑了”

汉字不仅外形美观,单个字和组合之后的含义,更是让人难以捉摸。无数文人墨客都是运用汉字的高手,这种把汉字当作艺术的行为,是很多人的梦想。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其中对联和诗词特别有意思。对联经过不断发展之后,变成了家家户户春节都要张贴的春联,能够轻轻松松走进千家万户,这样的文化是亲民的,也是可以得到继续完美传播的。

诗词就更不用多说了,唐诗三百首,从小学就开始在学习。足见中国人对于这种汉字艺术的重视,这也是中国能够成为唯一不断代的文明古国的原因吧。

很多人都知道,在对联中有一种形式叫做“回文联”,这种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比如:河南省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斗鸡山”和“龙隐岩”。有人就此作了一幅独具慧眼的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最神奇的一首诗,正着念“天亮了”倒着念“天黑了”

这不管是顺着读,还是倒过来读,其意思都是完全一样的,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汉字所呈现出来的强大魅力,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再比如这一句倒读联:“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倒读又成一联:“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

顺着读和倒起来读,都极具韵味。这回文联就如此有魅力,如果换做是一首诗或者是一首词,那效果会是什么样?不用怀疑,肯定很震撼。

今天要说的这首“回文诗”就是《题金山寺》,这首七言诗是写景的,很优美。只不过其作者尚存争议,有人说是宋代周知微,也有人说是宋代苏轼,还有人说是唐代徐寅。

当然,不管是谁写的,这都是不影响诗本身的优美,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诗”。

最神奇的一首诗,正着念“天亮了”倒着念“天黑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首诗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由于其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接下来就一起来欣赏这首难得一见的珍品吧,正文如下。

“潮随暗浪半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祠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是顺着读的版本,这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景色,也就是天亮了。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其魅力十足

最神奇的一首诗,正着念“天亮了”倒着念“天黑了”

倒着读又别有一番风味: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祠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半浪暗随潮。”

这显然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的景色,也就是天黑了。神奇不神奇?精彩不精彩?顺着读是天亮了,倒着读是天黑了。

回文诗,也写作“爱情诗”“回环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这种表现艺术,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