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讀書」沒用?可能是你理解錯了這些!


「碎片化讀書」沒用?可能是你理解錯了這些!

不知道同學們在學校有沒有被這樣被老師要求過:

「上課前五分鐘必須站起來讀書。」

「做操跑操的時候必須拿著書,用做準備的那五六分鐘讀書。」

你不得不這樣做,但你知道這些規定根本沒用,只能暗暗罵一句:「X」


同樣,你是不是經常聽家長這樣宣傳隔壁家的孩子,說他們從來不浪費課間10分鐘的時間,甚至平時吃飯、上廁所的時候,都要拿著書去讀。


可是你也遵照著這些方法,但自己卻沒有取得像學霸那樣的成績。所以,你很疑惑:為什麼我按照老師和學霸的要求和方法去做了,卻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有時甚至適得其反呢?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你所遇到的問題。

「碎片化讀書」沒用?可能是你理解錯了這些!

無論是對於是跑操前的五分鐘用來讀書,還是學霸抽空讀書,有的老師稱之為「見縫插針式」讀書,有的老師稱之為「碎片化讀書」


其實,無論是什麼名字,其實它的本質就是「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學習的關鍵點在於「碎」。不同於我們平時上課或者專門抽出時間自習,它割裂了我們獲取知識點的時間和空間


時間和空間都是「碎」的,我們怎樣獲得完整的知識呢?

「碎片化讀書」沒用?可能是你理解錯了這些!


我們可以將同學們分為兩類。一類是「松鼠型學習者」,另類是「蜜蜂型學習者」。


一、「松鼠型學習者」


松鼠的習慣是到處尋找松塔,放在自己覺得比較安全的樹洞裡。但是等到真的餓的時候,卻早已忘記自己把糧食儲存在了哪兒,所以不得不再去尋找新的。就這樣,一日復一日,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你看,這像不像很多同學的學習過程?利用零碎的時間見縫插針來讀書。雖然一直在重複努力,但只是進行一種「閱後即焚」式的閱讀:到了該讀書的時間點,拿出書或筆記隨便找一個章節,讀了之後什麼也不記得。就像松鼠找到食物之後,放在一個地方,一轉頭就忘了。


二、「蜜蜂型學習者」


而蜜蜂的習慣是在採蜜之前,先把蜂巢搭建好,然後努力採蜜消化分泌蜜蠟。因為有蜂巢的存在。蜜蜂可以儲存更多的蜂蜜。每一隻蜜蜂都知道自己的蜂蜜儲存在了哪裡,也都知道應該往哪裡儲存新的蜂蜜。所以這樣蜂群再大也不會混亂。

真正的學霸們就像是蜜蜂型學習者。在讀書之前,就已經打好了蜂巢——也就是「框架」。


因為有框架的存在,所以學霸們的知識系統比普通人更加完整


他們知道你是每門科目要學習什麼?要怎麼考?知道自己哪裡是強項,哪裡還有不足。知道自己需要用零碎的時間進行知識點的鞏固還是做題來強化?


因此他們可以非常有目的的利用所有碎片化的時間一點一點的為自己的知識框架填充內容,為自己的「蜂巢」填充「蜂蜜」。


同時,一個完整、成熟的框架,還可以套用於其他門科目知識的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霸一門科目好、門門科目好的原因。


可見框架對我們的學習極為重要,那應該怎樣搭建自己的框架呢?


「碎片化讀書」沒用?可能是你理解錯了這些!

為框架的搭建。今天我要介紹一種非常簡單上手的方法——思維導圖

很多同學一聽思維導圖就吐了。因為很多學校都已經要求同學們開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來學習。


但很多同學僅僅把它當做完成任務,並沒有仔細思考它的功能和其中的意義。


科學已經證明,人腦對於圖形的記憶能力遠遠大於文字。


思維導圖的意義就在於它將平淡無奇的文字做一個圖形化的梳理,不僅可以讓我們理清楚思緒,還可以加深我們對於文字的記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維導圖就是我們這是框架的直接體現。


思維導圖不必寫的過於細緻,因為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我們理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和層級聯繫。


完成思維導圖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上面的知識點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逐個來判斷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然後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來安排在碎片時間內的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這有助於我們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真正的實現高效學習。


製作思維導圖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數同學都選擇手繪完成。其實自己住很多工具軟件都可以幫我們完成很好的思維導圖。我在高中時候更喜歡用「幕布」這個APP來完成思維導圖的製作簡單易操作,可以極大地節約學生黨的時間。(請這家公司給我打錢)




總結一下:


1、對於很多同學來說,碎片化學習之所以不行,是因為我們缺少思維框架。


2、不要做「松鼠型學習者」,要做「蜜蜂型學習者」。


3、構建知識框架的好辦法是製作思維導圖。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


「碎片化讀書」沒用?可能是你理解錯了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