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古代交往用詞,用好立即讓人高看一眼

今天我們來說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稱呼和社交用語,尤其是稱呼這一塊的知識。無論大人還是小朋友,用好這些詞彙,不但自己頗有成就感,還絕對能讓人立即對你高看一眼,不信?聽我慢慢說來。

在國外,對人的稱呼無非是你、我、他,最多在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尊敬的”,而我們漢語有多少種稱呼呢?

首先來說自稱,中國的古人是最喜歡謙虛的。


有意思的古代交往用詞,用好立即讓人高看一眼


在古代,從帝王到普通老百姓,都謙虛的一塌糊塗。

君主自稱“寡人”、朕;寡人是自謙自己為缺少道德的人,在後來很少用了,朕是一個皇帝專用的自稱。

太后自稱“哀家”,因為皇帝丈夫去世了,夫為妻綱,只能每天寄託哀思了。

有些電視劇稀裡糊塗的犯錯,在那些劇裡,當朝皇帝的皇后也自稱哀家,這是非常可笑的錯誤。如果皇帝沒死,皇后就自稱哀家,那不是詛咒皇帝早死嗎?

皇后在皇帝面前自稱“臣妾”,在外人面前自沉“本宮”。

一般的親王自稱“孤”,這個詞三國裡的曹操用的最多,因為他以魏王而自豪,但一直都沒有稱帝,而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后就自稱“朕”了。

說完皇帝和王爺,我們就來說說文武百官。

在皇帝面前,武官一般稱呼自己為“末將”,末流的將領;文官一般稱呼自己為“微臣”,不值得一提的臣子。而在上官面前,文官武官都自稱“卑職”。

至於“奴才”,那是清朝滿族官員才有的自稱,因為他們視皇帝為主子, 外族臣子還沒有這個資格。

那普通老百姓呢?不論哪個朝代,對皇帝和百官,都一律自稱“草民“,但是官員不能稱草民,而且秀才以上功名的讀書人,也可自稱”晚生“。

這是官場上的稱呼,那麼民間的稱呼呢?更是謙虛到了你不好意思。

首先說自稱,古人稱呼自己的有”不才“、”末學“、”在下“、”鄙人“、”小可“,年老一點的還稱自己為“老朽”,女性稱呼自己為“賤妾”。

稱呼自己父母當然要用敬詞,父親為”家嚴“,母親為”家慈“,老丈人為”家嶽“。

古代人對於自己的老婆和子女就沒那麼客氣了,客氣點的稱呼自己老婆為”內子”,不客氣的就介紹為“拙荊“”賤內“,意思是又笨又醜還不好看的女人。

古人稱呼自己的兒子則為”犬子“”小犬“,意思是狗一樣不成器的東西。

但是,古人稱呼別人家的家人,那就恭維之意非常明顯了。對方的父母為”令尊“、”令堂“,對方夫妻為”賢伉儷”對方老婆為“尊夫人”,對方的子女為“令郎”“令愛”,關係更近一點的就稱呼為“賢侄”。相互之間也稱自己為“愚兄”,對方為“賢弟”。連和尚道士也要稱自己為“貧道”、“貧僧”。


有意思的古代交往用詞,用好立即讓人高看一眼


這是稱呼方面的,現在我們來說說交往中要用到的詞語。

初次見面說“久仰”,其實未必聽說過對方;

等候客人用“恭候”;對方來信叫“惠書”;

請人幫忙說“勞駕”,幫了別人忙反“不足掛齒”,拒絕別人幫忙就是“不勞”;

請人指點用“賜教”,同一題材,自己先寫叫“拋磚引玉”,自己後寫就是“狗尾續貂;

跟人爭論叫“商榷”;贊人見解用“高見”,自己提建議就是“愚見”;

求人原諒說“包涵”“海涵”;問老人年齡用“高壽”,問其他人年齡用“貴庚”;

客人來到用“光臨”,自己家是“寒舍”,別人家就是“貴府”“華堂”;

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叨擾”;中途先走說“失賠”;送人出門說“慢走”,請人勿送用“留步”;


請人幫忙叫“勞駕”,請人吃飯望對方“賞光”;請人指教說“請教”;歡迎購買叫“光顧”,謝謝別人購買說“惠顧”;

好久不見說“久違”,送人禮品希望望對方“笑納”,贈送作品用“惠存”並請“斧正”“雅正”。

問候對方用“別來無恙”,自己身體不好說“欠安”。

好了篇幅有限,今天就說這麼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