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怎樣讓領導的決策有利於我們?

領導者每天都在做著各種各樣的決策,他們的決策往往關乎集團興衰和基層福祉,以及各種力量的此消彼長!因此,如何使領導者的決策有利於己方,這一直是各大智庫精研不輟的課題。

鬼谷子給我們支了五招,這五招有陰有陽!我們來看一下《決》篇的原文: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於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鬼谷子—決篇》節選)

這五招如果全講,時間肯定來不及。因此我們只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厲害的兩招:“以信誠之”和“以蔽匿之”!

先來談一下“以信誠之”,舉個案例!當初秦武王想要攻打宜陽,於是跟左右說:“我想要攻克宜陽,你們有什麼好辦法沒有?”

左右都回稟說:“甘茂號稱國中智者,才學非凡、見識過人!您何不招他前來詢問一二?”於是秦武王召見甘茂,對他說:“大家都說你聰明、說你能耐,趕緊給我拿個主意!大膽一些,不必拘束!你要是說的好,我賞賜你五百金怎麼樣?”

甘茂權衡再三,娓娓應答道:“其實這個主意我早就有,這個主意我已經想了兩三年了。但是我不敢輕易進獻,因為我有兩個擔憂,一是替國家擔憂,二是替自己擔憂。為什麼說替國家擔憂?因為宜陽自建立之日起,韓國就派了十二萬官軍加以駐防,這還不算當地的綠林草莽和江湖豪俠!如今韓王又把宜陽周圍的四郊六縣全都並了進去,號稱是擴權強縣!因此宜陽它表面上是個縣城,實際上是一個郡,易守難攻。您想要把它啃下來,非三五年不可,我不知道您有沒有這個決心,也不知道國家有沒有這個承受能力,此其一!”

甘茂停頓了一下,復又緩緩說道:“第二我是替個人的前途命運擔憂!為什麼這麼說,給您舉兩個例子!張儀這個人您知道吧?他替大秦籌謀定計,蠶食諸國,吞併巴蜀,可以說立下了豐功偉績!但是功成之後,滿朝文武誇獎他的寥落星辰。反而紛紛詆譭他‘虎狼縱暴’、‘狐媚紛紜’,是個無恥小人!一代功臣竟然遭受這樣的詆譭,弄得張儀是天天惶恐度日。”

秦武王聞言,若有所思。

甘茂又繼續說道:“還有一個人叫樂羊,他奉魏文侯之命攻打泰山諸國,不到三年就接連攻城拔寨,但是功成凱旋之後,卻有人扒他的老底,跟魏文侯說‘樂羊這個小子太不地道了,當初就是個痞子流氓,天天打架鬥毆、調戲婦女,你怎麼重用這樣的人?’可恨的是,魏文侯不但不替樂羊主持公道,反而藉機敲打樂羊,跟樂羊說‘將軍你在外征伐時,彈劾你的大臣有300多個,你說我是應該獎賞你,還是應該處罰你?’嚇得樂羊趕緊伏地就拜,說‘我哪有什麼功勞,都是您運籌帷幄,還賞什麼賞?您別賞我了!’”

秦武王點頭微應。

甘茂道:“您看,現在實心用事者,屢遭貶斥!但是鑽營小人,卻身居高位!我說這個話您也許不愛聽,但這是事實!現在我不過是一個羈旅之臣,在秦國毫無背景和地位,但是您的重臣權臣,像公孫大人、陳大人全都是親韓派,如果發動這次戰爭,一切順利倒還好。倘若中途不順,他們一定會勸您殺我,以平息物議,滌清流弊。”

秦武王趕緊說:“先生多慮了,我不會聽那些雜七雜八的言論!”

甘茂繼續給秦武王打預防針:“那可不一定,當初曾子的母親在屋中紡紗織線,這個時候突然過來一個人跟曾母說,你的兒子殺人了!曾母說,不會的,我瞭解我兒子的為人,他不會殺人!過了不一會兒,又來一個人跟曾母說,你的兒子殺人了,你趕緊躲一躲!曾母說,你不要再說這種話,我不會相信的,於是把那個人轟走了。又過了一刻多鐘,又來了一個人,跟曾母說,你的兒子確實殺人了,我親眼所見,你趕緊避一避!曾母嚇的是投針斷織、翻牆而逃!以曾母之明鑑,曾子之賢德,曾母聽見三個人說他兒子殺人了,就確信無疑!這是因為什麼?這是積骨銷金、積羽沉船、三人成虎!現在我跟大王您之間,未有骨肉之親,而將來非議我的將不止三個,您將何去何從?”

秦武王聽了甘茂這番論述,表示十分無奈,他繼續詢問道:“那麼先生你究竟如何,才肯呈獻方略為我所用呢?”

甘茂說:“您先不用著急,如果您真心實意的想要攻打宜陽,不妨在此之前先在息壤這個地方,跟我歃血為盟!我們指天問地、簽訂協議!協議上也不用多寫,就寫八個字:君不負我,我不負君!如何?”

秦武王乾脆利落道:“好!”

甘茂又道:“我希望本國的鷹派人物王、許、李、張四位大臣,以及剛剛歸附的滕、越、寧、曹四個小國的君長一起見證這次盟誓!”

秦武王沉聲允諾,於是二人擊掌為誓。

不到半年,進軍果然不利,事態焦灼!這個時候舉國沸騰、物議譁然,公孫大人和陳大人果然趁機從中作梗,對武王說:“大王,您當初是誤聽了讒言,甘茂的話怎麼能信呢?您現在應該殺他,以謝天下!”

面對巨大的壓力,武王有點動搖,這個時候甘茂跟武王說:“武王,當初咱們兩個擊掌為誓還算數嗎?”

武王思忖道,如果說不算數,那麼對內無法安撫鷹派,對外又失信於他國。萬一給新來依附的四個小國留下“輕狡反覆”的印象,它們恐怕就要倒向齊國,從而對我國邊境造成威脅!

最重要的是,如果說不算數,自己一國之君的顏面往哪放?!只能硬著頭皮答應:算數!

於是繼續調集全國的人力物力,直到打下宜陽為止!

我們再來仔細品鑑和咀嚼一下這個案例,如果當初甘茂急功近利,為了區區五百金,就冒冒失失地把自己的戰略計劃和盤托出,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後果無非有二,其一就是秦武王不能貫徹始終,半途而廢,那可真是徒勞無功,人財兩空,於國家十分不利!

第二種可能就是秦武王雖然堅持下來,打下了宜陽,但是為了平息政治反對派的意見,不得不殺甘茂以謝天下,這對個人十分不利!

而甘茂,他把可預見的情況事先講明於前,並且巧妙的引入了“多方博弈”機制,這就使情勢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不僅讓秦國開疆拓土,也讓自身安如泰山!

法家有言:“小人謀身不謀國,崇侯、惡來是也;君子謀國不謀身,比干、商容是也。聖人俱焉!”

在浩泱冗長的華夏曆史中,有兩種人,一種人工於謀身,懶於謀國;另外一種人工於謀國,拙於謀身。而甘茂智類超群,兩者兼謀,真是近乎聖人!

“以信誠之”我們講完了,再來談一下“以蔽匿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就是領導給你派了一個重活,這個重活誰都不樂意幹,最後輪到你頭上。你千方百計把這件事辦好了,但是事後卻有人找茬整你,打小報告!

我們看看姚賈是怎麼處理的?他面對同事打擊、主上見責的危境,不僅安之若素,反而以隻言片語倒轉乾坤、化險為夷,技藝之精湛可圈可點!

當初,燕、趙、越、楚想要結成聯盟,一致對抗秦國,秦王召集大臣和賓客共六十多人商議對策。秦王問道:“當下四國準備聯合攻秦,而我國正當財力衰竭、戰事失利之時,應該如何對敵?”大臣們不知怎樣回答。

這時姚賈站出來自告奮勇說:“臣願意為大王出使四國,一定破壞他們的陰謀,阻止戰事的發生。”秦王覺得可行,便撥給他戰車百輛,黃金千斤,並讓他穿戴起自已的衣冠,佩上自己的寶劍。於是姚賈辭別秦王,遍訪幽、冀,深結其君。四國素來知道秦國不好招惹,此次又得到錢帛無數,便決定暫時罷兵言和。秦王知道後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姚賈的功勞,馬上封給他千戶城邑,並任命他為上卿。

韓非卻認為秦王對姚賈嘉獎太過,其因有三,首先,姚賈不過是魏都一個守門之人的兒子,他曾在魏國當過盜賊,後來侍奉趙王,也因謀事不利被驅逐出境,對於這樣一個“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不可過於抬舉。

其次,諸侯的合縱戰略早在蘇氏兄弟相繼逝去後便已失效,各國之間離心離德,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聯盟”。燕、趙、越、楚雖號稱“和衷共濟”,然而不過是虛張聲勢,以圖自保。類似這種烏合之眾,只需稍加點播,間以利害,久必自散,完全不用派姚賈“重金以結”。

此外,姚賈出使荊、吳、燕、代等地,長達三年,耗去秦國財貨無數,不僅沒有換來敵國“割地納貢”之實,而且就連資金去向也沒有明確記錄。如此看來,他若非“中飽私囊”,就一定是“結外邦以自重”。

我們看一下,韓非子不愧是法家集大成者,寥寥數語,就把姚賈的人格、家世、能力貶的一文不值。招招切中要害!

可惜,姚賈並不好惹!

秦王召來姚賈問道:“你有沒有把寡人給你的錢挪作私用,抑或用之結交諸侯?”

未料此時姚賈竟然毫不隱瞞,直言坦陳道:“有這回事。”

秦王變了臉色說道:“那麼你還有什麼面目再與寡人相見?”

姚賈說:“我如果不把這些錢其中的一部分挪作私用,我周遊列國又靠什麼生活呢?我如果不把這些錢用來結交諸侯,他們憑什麼答應我罷兵言和呢?”

秦王不語。

姚賈趁機煽情道:“雖然如此,我對大王的忠心天地可鑑!昔日曾參孝順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這樣的兒子;伍胥盡忠報主,天下諸侯都願以之為臣;貞女擅長女工,天下男人都願以之為妻。大王試想,假如我不忠於大王,以四國君主的明察燭照,為何還會與我結交?夏桀聽信讒言殺了良將關龍逢,紂王聽信讒言殺了皇叔比干,以至於身死國亡。如今大王聽信讒言,就不會再有忠臣為國出力了。”

秦王又說道:“寡人聽說你是世監之子、魏之盜賊、趙之逐臣,可有此事?”

姚賈見招拆招,正面回擊秦王的問詢,說道:“姜尚在齊國時是妻子所棄的庸夫,在朝歌時是血本無歸的賤屠,在廟堂上是權貴摒斥的家臣!他在棘津時降格以求,情願充當苦力,聊以為生,卻都無人僱傭。但文王慧眼獨具,以之為佐,最終擊敗紂王,取得天下。管仲不過是齊國邊邑的商販,在南陽窮困潦倒,在魯國時曾被囚禁,齊桓公不計前事,以之為佐,其後九合諸侯,一匡華夏。百里奚當初不過是虞國的一個乞丐,身價只有五張羊皮,可是秦穆公任用他為相後竟能無敵於西戎,還有,過去晉文公倚仗中山國的盜賊,卻能在城濮之戰中獲勝。這些人,出身無不卑賤,身負惡名,甚至為人所不齒,而明主加以重用,是因為知道他們能為國家建立不朽的功勳。”

秦王琢磨再三,道:“你說的的確有些道理!”

姚賈一看,秦王怒氣已平,登時暗下計謀,蓄勢反撲!

他跟秦王說:“陛下!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真是遣詞高妙,玄理幽微!是一篇不錯的好文章!”

秦王說:“好文章你就分享給我!”

姚賈說:“這個文章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先王之治國也,使法擇人,不自薦也;以功授爵,不自度也。是故能匿而不能蔽,能敗而不能飾!’”

秦王說:“這個話說的太好了,這個話好像就是韓非子說的!”

姚賈說:“沒錯,這正是韓非子寫的《明法篇》!這一篇的核心思想是:應該以一個人的功勞來確定一個人的地位和官職!您同意這句話嗎?”

秦王說:“當然同意!治理國家就應該這樣!”

姚賈說:“臣不才,入秦以來,頗有微功!但是不知道韓非子對秦國有什麼貢獻!如果韓非子對秦國絲毫沒有貢獻,那就是他言行不一、自相矛盾了!”

秦王思忖再三,於是重賞姚賈,處罰韓非。

今天我們講了“以信誠之”和“以蔽匿之”。相較而言,後者難度較大。因為“以信誠之”,只要做到料敵於先、開誠佈公就夠了。

而“以蔽匿之”就必須做到三點:一是隨機應變,二是臨時設謀,三是“託於似類”。

有人說你講的隨機應變,臨時設謀,這我都懂。“託於似類”我不明白!

在此我就不展開了!因為百度百科上對“託於似類”的解釋非常完備和詳實。還附有一串案例,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只是簡單地概括一下:託於似類——這一招是韓非最早發明並總結出來的,但非常弔詭的是,韓非也敗於“託於似類”,足見此招幽險詭秘、深險難測。我們千萬不要輕易使用,以免玩火自焚!

除非在一種情況下,我們能夠遞出這招殺手鐧,那就是萬般無奈,以求自保之刻。就像故事中的姚賈,他本來並無害人之心,是韓非必欲殺他而後快,他這才正當防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