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宋江对待武松的态度分析宋江的待人之道

水浒传中,武松可谓是义薄云天,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也被广泛流传,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他是如何与宋江结识的呢?也许大部分人都与我一样,一时想不起来,其实他们二人的相遇是颇具戏剧性的。

宋江怒杀阎婆惜,犯下了人命官司后,在朱仝的帮助下逃出郓城县,和弟弟宋清直奔沧州投靠柴进,这柴进便是有着皇族血统的柴大官人,是梁山好汉中为数不多且出身显赫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著中柴进得知宋江前来投奔,听了宋江道其原委后,哈哈大笑道:“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务,柴进也敢藏在庄里。”简单一句话透出了柴进的胆量与实力。

由于宋江在江湖上也颇有名气,柴进自是美酒佳肴,厚礼相待,酒席之上两人互道仰慕之情,推杯换盏直至深夜。


通过宋江对待武松的态度分析宋江的待人之道

与宋江受到盛情款待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武松,实际上此刻他也在柴进的庄上避难,且已在庄上住了一年有余,最初的一段时间柴进对武松也是礼遇尚佳,但后来听庄客传闻武松脾气火爆,醉酒之后常常出手伤人,便渐渐对武松怠慢了。

此刻的武松也自觉晦气,被主人家冷落了不说,还偏偏在这个时候患上疟疾,独自一人在走廊里引碳取暖,心里自是气不打一处来。


通过宋江对待武松的态度分析宋江的待人之道

这时宋江那边酒席散罢,众人皆醉,宋江路过走廊时未注意到取暖的武松,一脚下去踏翻了武松的火盆。武松登时火冒三丈,抓住宋江的衣领,抬手便要打。幸好柴进及时赶到,相互引荐后,才避免了一场争斗。

武松早闻宋江大名,对宋江是极其仰慕敬重的,知道眼前这人便是宋江,激动的纳头便拜,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另一面宋江也是大喜,拉着武松的手到后堂的席上继续开怀痛饮。

酒席之上,宋江的心思已不在酒上,而是在灯下细细端详武松,发现这武松当真是身躯灵敏,相貌堂堂,话语轩昂,心雄胆大,不折不扣的英雄好汉,心中甚是欢喜,自是青眼相看,殷勤照顾。宴罢,宋江更是邀请武松同床而卧,抵足而眠,兄弟之情,何等亲热。


通过宋江对待武松的态度分析宋江的待人之道

没几日,宋江为表结交武松的诚意,主动提出自掏腰包为武松置办新衣,柴进听说后哪肯答应,宋江和武松都是自己庄上的客人,叫宋江掏钱为武松置办衣服却有不妥,赶紧从家里抱出一箱子绸匹缎绢来,给大家添置新衣。

不得不佩服宋江对他人的感染力,武松和他接触的时间久了,连脾气都改变了,原著中提到: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武松从前脾气火爆,难以控制情绪,以至常常出手伤人,自遇见宋江后,这些毛病都改掉了。

十几天后,武松决定离开柴进庄上,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柴进、宋江等人自然是以礼相送,送了一段柴进说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暂且送到这吧。”武松忙谢之,一旁的宋江却说:“大官人,你先回去,我们再送上一段。”

宋江的举动无异于反客为主啊,可柴进不好多说什么,独自回去了。宋江又送了武松十里,此时的武松对宋江是既敬重又佩服,主动提出要与宋江结拜,宋江大喜,二人自此结为异性兄弟。


通过宋江对待武松的态度分析宋江的待人之道

这便是宋江和武松初相识的全部过程,可以看出宋江之所以后来能成为梁山头领,他的待人之道确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宋江识人爱才,与武松见过面后,十分注意分析此人的细节,从他的行为举止,谈吐容样貌判断他定是个英雄,于是便以礼代之,亲热有加,并逐步开始了他笼络武松的计划。

第二,宋江待人细心诚恳,与武松结识不过几日,立即主张给武松置办新衣,衣物细软,英雄豪杰本是不十分在意的,但为得人心,宋江却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而柴进作为庄主,却一直不曾有这种想法,但既然宋江提出,又如何能让客人花钱,于是主动拿出绸匹为众人置办新衣,虽然钱是柴进花的,但武松却记住了宋江的好恩情,不得不说宋江的高明。


通过宋江对待武松的态度分析宋江的待人之道

第三,宋江甘心“服小”,从年纪来讲,宋江三十几岁,而武松二十四岁,理应叫宋江一声大哥,从江湖名气地位来讲,宋江也绝对在武松之上,所以宋江如果想在小兄弟武松面前摆摆谱,装装大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然而宋江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是陪着小心,极其热情的和武松交往,这种自降身段的做法十分奏效,很快得到了武松的尊重和信任。

第四,宋江善于分析人物性格,并据此作出合理反应,众人送武松回乡时,武松作为柴进的庄客,送多久送多远本应是柴进做主,但当柴进表明就送到这里时,宋江却发表了不同意见,坚持又送了武松十里,作为庄主的柴进此时心里多少会有些不痛快,但宋江明白柴进是名门望族,不拘小节,不会因为这等小事责怪与他,而武松则是忠义为先,耿直刚正的侠义之士,今日点滴之恩,他日必涌泉相报的人,宋江正是抓住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才及时做出决定,执意又送武松十里,也正是这一举动,让武松下定决心拜宋江为大哥,自此结为异姓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