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Kcash劉錕:身處風口 我們探路錢包+金融

硬幣資本INB可以稱得上是區塊鏈行業的投資風向標。當被INB選中的那天起,Kcash就註定會受到媒體以及投行的青睞。

與其他數字錢包不同的是,Kcash集成了投資理財、發行數字貨幣銀行卡等金融屬性。Kcash 通過和銀行、髮卡機構(Visa,Master 等)及其代理機構合作,共同發行數字貨幣銀行卡。

正如Kcash聯合創始人劉錕對亮財經記者所言,“我們未來想要做的是數字銀行。”

「專訪」Kcash劉錕:身處風口 我們探路錢包+金融

Kcash聯合創始人劉錕

Kcash上線一年,但我們積澱了五年

劉錕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網易有道,擔任產品經理,一待就是五年。五年後,劉錕想要跳出行業做點更能體現自己價值的事。這時候,一直對比特幣關注的高中同學祝雪嬌決定在比特幣支付領域創業,相交甚好的兩人一拍即合。2014年初,劉錕正式加入祝雪嬌的創業團隊,開始了他們的數字錢包創業史。

當時,他們推出了一款針對商戶的比特幣支付錢包——Yardwallet。“當時的市場狀態下,C端產品非常少,從B端產品切入可能有一些明確的盈利模式。比如,美國當時最大的兩家比特幣支付公司Coinbase和BitPay。他們最開始也是做to B的領域,我們希望能夠借鑑模仿他們的模式,來打開中國市場。”劉錕回憶了當時做第一款錢包時的場景。

當時,BitPay公司剛獲得3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這是比特幣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融資。這一消息刺激了劉錕他們的創業團隊,也刺激著整個市場。“產品上線以後,中國的外貿電商們很願意跟我們合作,但事與願違的是,商業模式是可行的,無奈市場上的C端用戶太少。就算現在的微信支付,如果沒有那麼多的C端用戶,在電商上掛個微信支付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半年後,這個產品就做不下去了。”

初創團隊是沒有那麼容易被打敗的。而後,他們換了一種思路,放棄了從B端入手的想法,改從C端切入。“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討論如何把它做得更酷更炫,如何將多重簽名、多重驗證做好,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交互體驗以及安全方面,並沒有對市場以及營銷推廣過多關注。”劉錕說道。

當時的市場,在幣圈或者鏈圈,能夠獲利的有兩種模式,挖礦和交易所。在市場還未成熟,用戶體量不大的情況下,做應用以及做錢包工具很難獲利。正如劉錕所說,“一個初創團隊養活自己是挺困難的。我們無法預見這個行業什麼時候會起來,等待的過程是很痛苦的。那個時候用手機錢包的人太少了,我們有點心灰意冷,感覺自己一個初創團隊可能撬不動整個市場。”2015年底,Yardwallet項目只能先暫停。

到2017年,數字貨幣錢包的風口來了。數字資產全球總市值,已經接近4萬億人民幣。隨著越來越多的公有鏈和數字資產不斷增多,數字資產的儲存成了最大的問題。面對越來越多的數字貨幣類別,用戶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字貨幣,安裝不同的去中心化錢包分別管理,這麼多錢包的私鑰都需要備份。這樣既不方便,安全性方面也存在隱患。

同樣身在幣圈的劉錕,自然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一款產品可以將各種幣都管理起來,那就會方便很多。大家討論以後覺得技術上是可行的,包括之前的積累,開發這樣一款產品很容易。2017年9月,Kcash正式上線了。剛開始做多鏈錢包是從自身需求出發,產品出來後發現很多人都有同樣的需求。不到兩個月,用戶數量達到了10萬。”

Kcash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在試錯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在數字錢包行業有很多開源項目,稍微改一下就可以推出一款錢包產品,但如何管理多條鏈,怎麼更安全,這是需要有技術積澱的。“雖然是去年才上線,但我們整個團隊在數字錢包領域至少有四五年的積累。”劉錕表示。

“我們都是技術控”

可能和kcash錢包的團隊背景有關,從劉錕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當初的Yardwallet還是現在的Kcash,團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技術層面。

劉錕也表示,“團隊有一半以上都是開發團隊,我們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研究區塊鏈本身的邏輯結構,研究不同的公鏈對應的代碼,無縫連接不同的數字貨幣。研究如何能提升用戶的體驗度,如何保證用戶資產的安全。”

正是基於此,在談到目前政府部門對於數字貨幣監管的問題時,劉錕表示,看起來我們和幣最緊密相關,其實我們和互聯網上任何一個工具類APP是一樣的,我們並不會做ICO平臺或幫助項目方集資這些事情,跟監管的敏感點不掛鉤。所以在我看來,我們反而是受監管影響最小的。

資產要安全還有增值

錢包對於用戶來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安全。在錢包方性能方面,主要包括存儲以及理財兩部分。去中心化錢包的核心就是私鑰和助記詞是保管在用戶自己手裡的,錢包的服務方不會存儲這些內容。所以,在這部分,錢包服務方能做的很少,他們只能通過技術手段段盡最大可能不被黑客攻擊或破解。正如劉錕所說,“目前用戶的賬戶被盜可能就是他們通過截圖或者郵箱保存助記詞給了黑客或者一些惡意軟件機會,所以本質上還是需要用戶自己提高安全意識。”

在說理財資產安全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Kcash錢包的兩款核心理財產品。

在幣圈,有很多用戶並不是每天盯著交易所頻繁地交易,而是長期持有。針對這部分用戶,Kcash錢包在2018年3月份推出一款類似於定期理財的產品——幣生幣。以一個月、三個月為一個理財週期,保本保息,收益會維持在8%-10%之間。“當每次放出幾百萬規模的理財產品,都會被很快搶光。”劉錕說道。這也足以證明,這類產品是受用戶認可的。

既然市場認可,Kcash錢包決定將這一機制制定地更加靈活一些,用戶想用幣的時候可以隨時提出來,不用的時候又可以產生收益,這類似於餘額寶。2018年8月,Kcash錢包便推出了活期理財產品——活幣寶。目前,貨幣寶的收益為4%。

理財產品的收益如何保證?這就回到了我們前面提到的理財資產安全問題。用戶在做理財時,90%以上的幣會放在kcash的冷錢包存儲,黑客完全沒有機會攻擊。

劉錕介紹,對於操作量化交易的團隊,會有專門的模型對他們的背景、操作體量、收益情況等做出詳細的評估,以保證操作團隊的實力以及可信度。

kcash不只是錢包 是金融+平臺

從幣生幣到活幣寶,Kcash的理財產品正向多樣化發展。另外,劉錕向亮財經記者表示,“Kcash後續會關注兩個方面,即金融+平臺。在金融方面,我們想要做未來的數字銀行。可能這麼說有點大膽,但是目前的監管並不耽誤我們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探索。”

Kcash在創立之初就不僅僅是為了做一款數字錢包,這從它的團隊背景也可以看出。在Kcash團隊中,不乏曾經深耕支付、消費、金融等領域的佼佼者。

劉錕表示,未來我們會做像微信和支付寶這樣的平臺,去定義一套標準的SDK和API的輸出,開發者可以基於我們的規則做開發,可以做去中心化的應用,也可以做中心化應用,再由我們來輸出用戶、賬戶、資產、商戶等。我們依靠前期積累的大量用戶和資金,為想進入行業的開發者,提供一個平臺。

曾經的支付寶也經歷了中國銀聯、銀行業的反對、圍毆,但馬雲依然將支付寶做到了日支付達1.3億筆的人氣APP。Kcash的產品特點以及所處環境與當年的支付寶很像,其發展空間令人充滿想象,或許未來的數字銀行正在蹣跚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