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會出現‘糧荒’,但要警惕“幕後之手”!

糧食危機來了嗎?今年三月底,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經警告各國,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會觸發全球糧食危機。此言一出,目前有12個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一些地區甚至出現屯糧搶購現象。實際上,糧食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已經開始告急。伊拉克表示,在未來幾周,需要進口25萬噸大米、100萬噸小麥,來保證國家糧食儲備,向國民提供食物。另外,作為主要的稻米或小麥進口國,印尼、菲律賓已經面臨糧荒,儲存的糧食最多隻能維持6個月。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但要警惕“幕後之手”!


那中國也會出現糧食危機嗎?據瞭解,中國的糧食已經連續16年豐收,總產量也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以上,另外,去年三大主糧庫結餘2.8億多噸。袁隆平也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希望大家不要擔心。”


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但要警惕“幕後之手”!

基辛格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告誡世人: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


雖然我國不用擔心糧食危機,但是糧食定價權卻不在自己手中。目前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都壟斷性地控制在四大糧商手中,只有他們才有定價權。 國際四大糧商是指美國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國路易達孚(LouisDreyfus)四大跨國公司,根據英文名字首字母,人們將其簡稱為“ABCD”。


這四大跨國糧商常常被稱為國際糧食市場的“幕後之手”。這些國際巨頭憑藉資本與經驗的優勢,已完成對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目前,全球前10位的穀物出口國中,四大糧商佔據主導地位的就有9個。它們從種子、飼料、化肥這些最初環節直到產、供、銷一條龍經營,在市場幾乎每一個層面都佔據絕對優勢。


有數據顯示,四大跨國糧商已經控制了中國大豆85%的實際加工能力,75%以上的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食用油供應,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跨國糧商參股控股了64家。它們憑藉國際資本,已基本完成對上中下游的絕對控制權。早在十年前,四大糧商就開始在東北佈局水稻全產業鏈,從種子、種植、倉儲,直到加工,無一遺漏。


美國ADM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但要警惕“幕後之手”!


美國ADM是四大糧商中實力最強的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油籽等加工企業之一。


美國ADM全稱為: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它是全球最大的農業生產、加工及製造公司,也是全球最大油菜籽、玉米、小麥、可可等農產品加工廠商,其生產二百七十多種農作物加工產品,應用在全世界食品、飲料、工業及畜牧飼料市場上,可以說在農業領域它無處不在,ADM的商業模式總結為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兼具收儲、物流、貿易的全產業鏈閉環。


2019年7月, 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155位。


ADM成立於1905年,由George A. Archer和John W. Daniels兩位創始人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創立了油籽壓榨企業Archer Daniels(ADM的前身),公司成立後的幾年,ADM便已經將市場拓展到了其它幾個大的城市。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ADM逐漸把自己經營的領域擴大,在食品加工業、飼料業、營養品工業等行業慢慢深耕。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海外擴張,之後相繼進入歐洲、南美、亞洲市場。由最初的亞麻籽壓榨公司發展到以大豆、玉米、小麥和可可加工為主的全球農業龍頭企業。


除農糧加工業務之外,他們還把觸角伸向了農糧儲備與運輸交通等大型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是全球第一大谷物與油籽處理廠,是美國最大的黃豆壓碎處理廠和玉米類添加物製造廠、美國第二大面粉廠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輸出交易公司,實力可見一斑。


美國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益海(中國)集團是ADM在中國擴張的典型代表。益海集團成立於2001年,總部設在上海陸家嘴。該集團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達38家,另外還參股魯花等多家國內著名糧油加工企業,工廠遍佈河北、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各主要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寧夏、黑龍江、等內陸地區,貿易公司及辦事處已覆蓋除西藏和港、澳、臺地區外的全國各省。該集團油籽年壓榨量達1000萬噸,油脂年精煉能力300萬噸,分提能力達100萬噸,出口豆粕佔全國年出口總量的 70%以上,是國內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業集團之一。在大力發展油脂、油料加工項目的基礎上,該集團又全面進軍小麥、稻穀、棉籽、芝麻、大豆濃縮蛋白等糧油精深加工項目,同時又先後投資控股和參股鐵路物流、收儲基地、船務、船代等輔助公司,向著多品種經營和多元化發展。早在2005年,益海集團便開始將投資方向轉向其他農產品加工領域,在黑龍江投資益海米業。2005年12月,又成立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負責集團東北業務開展。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已與黑龍江益海糧油和黑龍江龍糧儲備公司合作,建設大型收儲基地;開展水稻、玉米等國內外貿易;組建物流公司,貫通運輸通道;建設玉米、大米加工基地;在佳木斯等優質水稻大豆主產區建立大型糧食加工基地。益海集團已在東三省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建立了完善的糧油業務網絡。


如今ADM這家農業巨無霸擁有約3.2萬名員工,為160多個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通過大約500處糧食收儲設施、250家加工廠、38個創新中心、以及世界一流的農作物運輸網絡,聯繫著全球的農場與千家萬戶,為他們提供食品、動物飼料、化工和能源產品。並且連續第九年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食品生產行業最受尊敬的企業之一。


美國邦吉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但要警惕“幕後之手”!


在四大糧商中,美國邦吉是歷史最悠久的世界糧商,以注重從農場到終端的產業鏈完整性而著名。


邦吉(Bunge Limited)是一家一體化的全球性農商與食品公司,經營著從農場到消費者的食品鏈。成立於1818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州的White Plains,在32個國家的一些地點擁有25,000名員工。Bunge是世界領先的油籽加工商、南美農場主所使用的化肥的最大生產商和供應商,也是向消費者銷售瓶裝蔬菜油的世界領先的公司。


邦吉集團(Bunge)1818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一家世界領先的農業和食品公司,在32個國家擁有450多家實體。32,000多名邦吉員工緻力於整合全球農業、食品業供應鏈和生產鏈,為世界60多億人口提供產品與服務。邦吉的業務涵蓋化肥、農業、食品業、糖業和生物能源。這些產業之間緊密關聯,形成了一體化的產業鏈運營模式,使邦吉能夠把產品和服務從農田一直延伸到零售貨架。


邦吉一體化的供應和生產鏈能夠以更合理的價格向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消費者提供高品質食品,邦吉致力於通過其完善的全球產業鏈和營銷網絡為世界各國和各地區提供綜合性的糧食安全解決方案。公司成立近兩個世紀以來,業務不斷髮展,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和穀物加工商之一。


2019年7月,發佈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247位。


時值至今,邦吉在全球32個國家擁有450多個工廠,已發展成為世界第四大糧食出口公司,據公開報道稱,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穀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糧食加工與出口,邦吉還將營業範圍擴展到了紡織、化肥、油漆以及銀行等行業,工廠和業務遍及巴西、美國。


在四大糧商中,邦吉以注重從農場到終端的全過程為名,在南美擁有大片農場,一邊向農民賣化肥,一邊收購他們手中的糧食,再出口到其他國家或者進行深加工。


美國嘉吉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但要警惕“幕後之手”!


作為美國最大的私營公司,嘉吉自1865年由蘇格蘭移民後裔威廉•嘉吉(William W.Cargill)創立以來,一直保持其家族繼承人的私有公司地位。發展至今,已成為一家集食品、農業、工業產品及服務為一體的多元化跨國企業集團。目前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非上市公司,根據《福布斯》公佈2019年美國非上市公司排行榜顯示,嘉吉位居榜首。此外,榜單顯示其年營收達到11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8015億元)。


嘉吉公司的對華貿易則始於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不久。目前,嘉吉與中國的年貿易額超過50億美元。嘉吉在中國建有27個獨資和合資公司,其總部位於上海,在中國大部分省市建有飼料廠、榨油廠、高糖果廠等各類加工廠,並已在佈局中國的化肥市場。嘉吉在華已經建立了全資的山東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資的雲南三環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種植領域外,嘉吉在華的鏈條基本搭建完成。


嘉吉的一大特點就是對風險管理控制非常成功,它上一次虧損還是1938年。其絕招就是儘可能深入完整地參與到全球食物鏈中。它涉及的產品供應十分廣泛,如牙膏裡的山梨糖醇、報紙所用的工業澱粉和麥當勞的炸雞塊等,都離不開它。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它在全球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業務遍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儘管傳統業務實力雄厚,但它也沒有停止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來推動自身發展。近些年,它的創新重點在植物蛋白和數字農業上,也將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投入企業運用。


法國路易達孚


中國不會出現‘糧荒’,但要警惕“幕後之手”!


路易達孚是一家跨國集團,由法國人列奧波爾德.;路易.達孚創建於1851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開創和發展了歐洲穀物出口貿易,是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輸出商和世界糧食輸往俄羅斯的第一齣口商。一百五十多年來,路易達孚集團的業務已擴展到十分廣泛的領域 ,與有影響力的歐陸政治人物互通聲氣,後期建立的路易達孚銀行是法國第五大銀行。由於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設有機構,公司在世界各地參與經營多種多樣的商業活動,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位於巴黎的總部通過管理及制定公司的發展策略,統籌策劃整個集團的商業活動。路易達孚的分支機構遍佈全球。主要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倫敦,巴黎,聖保羅,美國的威爾頓和孟菲斯。


路易達孚集團在全世界範圍內從事穀物、油料、油脂、飼料、大米、肉食、食糖、咖啡、棉花、天然及人造纖維、電力、天然氣、石油及石油產品的貿易以及政府債券和金融證券業務。


路易達孚的最新生意活動,是從事全球性活化燃油的生產和經營,包括製造和交易經由發酵或合成方式生產的乙醇,它用以製造發酵式乙醇的主要原料是蔗糖和穀類等農作物。它在巴西擁有兩處巨大的發酵式乙醇製造廠。通過設在倫敦等地的辦事處,路易達孚積極從事著乙醇從生產到目的地的交易,以及乙醇市場的開發,目的是要讓乙醇市場全球化。


路易達孚集團的大宗商品部(Commodity)才是搞農產品全球貿易的。它很重視期券期貨的買賣,來平衡風險。在中國,成立於1994年的路易達孚(北京)有限公司,就是大商所和鄭商所的自營會員,而在中國期貨市場上,有國際背景資金的規模往往比國內資金還要大 。


路易達孚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範圍內開展現貨貿易,同時圍繞現貨貿易參與期貨市場交易和投資戰略資產。路易達孚運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實現現貨、期貨和戰略資產投資三大主要業務板塊的緊密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