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一週(4.5-4.11)餐飲行業迎來“報復性漲價”

食品一週(4.5-4.11)餐飲行業迎來“報復性漲價”

傳播行業信息,打造食品圈交流平臺,——FIW食品工業世界重磅推出《一週週報》欄目,分為“國際熱聞、國內熱聞、食品科技”三個板塊,為讀者朋友帶來食品行業熱點新聞,供大家分享、討論和研究。如您有相關行業新聞爆料或是新產品信息,可聯繫小編【微信:justsales001】,感謝您的關注和參與


一、 公司動態

新品

1、 杜邦公司新推出了Yo-Mix Prime菌種

2、湯臣倍健Life-Space雙功能益生菌粉上市

3、MGP Ingredients推出帶紋理的豌豆蛋白產品

4、Biocatalysts推出一種真菌來源胰脂肪酶

5、Caviarlieri推出可抗衰老的魚子醬補充劑

6、奇華頓推出用於皮膚和頭髮的植物成分

企業

1、宜瑞安在中國投資新的澱粉生產工廠

2、宜瑞安收購譜賽科75%的控股權

3、 以色列初創企業Yemoja採用快速光生物反應器技術生產微藻配料

4、ADM公佈了2035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5、仙樂健康一季度淨利同比預增30%-45%


二、食品安全·曝光臺


科迪速凍因生產經營標籤、標識不符合規定被罰 曾4次成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總額約1.23億元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發佈的行政裁定書顯示,河南科迪速凍食品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標籤、標識不符合規定,被虞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人民幣49180元整。因該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未提出複議申請,亦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且逾期未履行上述處罰,虞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獲得法院的支持。(中國網)


點評:裁判文書披露,河南科迪速凍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標籤、標識不符合規定。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條第三款。

克莉絲汀“春之味”青團抽檢“菌落總數超標”被查處上市以來已連續七年虧損

清明節期間,剛剛披露2019年年度業績的克莉絲汀(01210.HK)再因食品安全問題吸引關注。4月4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倉匯路店銷售的“春之味”青團因“菌落總數超標”,被市場監管部門查處。據悉,這是此次青團監督抽檢100件樣品中,唯一一件不合格產品。(中國網)


點評: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說明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也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有關。目前,克莉絲汀門店已下架該批次產品。

網紅茶飲大戰!茶顏觀色告茶顏悅色敗訴,網友:李鬼告李逵?

“茶顏悅色”奶茶店自2013年12月在長沙開辦第一家店至今,已擁有近兩百家分店。2019年5月,一家與“茶顏悅色”僅一字之差的“茶顏觀色”奶茶店在長沙開業。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備受關注的知識產權之爭。“茶顏觀色”註冊商標專用權人廣州洛旗公司以長沙“茶顏悅色”商標侵權為由,向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判令“茶顏悅色”商標註冊人湖南茶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授權使用人等賠償其各項損失21萬元,並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大眾點評及美團外賣平臺上發表致歉聲明,消除不利影響。據嶽麓區人民法院微信號消息,4月8日下午,該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並當庭宣判:駁回“茶顏觀色”全部訴訟請求。(中新經緯)


點評:洛旗公司作為同行業競爭者,理應知曉“茶顏悅色”的知名度,但其仍受讓使用註冊商標“茶顏觀色”,並以此作為權利商標對註冊商標“茶顏悅色”提起商標侵權之訴,主觀惡意明顯,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故洛旗公司訴訟請求不應得到法院支持。

湘鄉市法院判決一起銷售攜帶“非洲豬瘟”病毒肉類案

2019年6月22日13時許,被告人袁某某明知湖南省寧鄉市爆發了大規模的非洲豬瘟,肉價比湖南省婁底市每斤便宜1-2元,為了獲利遂從寧鄉市青山橋鎮彭某、文某某、丁某某處收購了未經檢驗檢疫的瘦肉、排骨、豬腿、豬腰、豬腸、豬心、豬肚、豬肝、豬舌共計495.3千克。收購完成後,被告人袁某某駕駛麵包車將收購的豬肉運往婁底市區其承包的六家超市肉攤處銷售,途經湘鄉市壺天鎮地段時被湘鄉市市場監管及動物檢疫部門當場查獲。經鑑定,被查獲的豬肉ASFV病毒核酸(俗稱“非洲豬瘟病毒”)抽樣檢測結果呈陽性,為攜帶高傳染性病原體的肉類,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湖南法院網)


點評:湘鄉市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告人袁某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其行為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公訴機關指控其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罪名成立。被告人袁某在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中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系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湘鄉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袁某某因犯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二萬元。

信良記創始人回應小龍蝦過期質疑:保質期為18個月造假將誤傷調味小龍蝦行業

10分鐘狂賣17萬份超2000萬元的小龍蝦,羅永浩創下抖音直播帶貨的新紀錄,也創造了小龍蝦售賣的歷史最高紀錄。不過質疑聲也紛至沓來,其售賣的網紅小龍蝦品牌信良記因被網友反映產品生產日期是去年6月份,引發產品過期質疑。被推至輿論風口浪尖的信良記方面回應,稱小龍蝦保質期是18個月,保質期內均可保證產品安全及質量,請消費者放心食用。(中國網)


點評:“保質期”這種說法對中國消費者是造成了誤解,“保質期”這個詞常見於食品包裝標識上,通常是指在在保質期限定時間段內,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但是,保質期沒有標準,食品保質期由食品生產經營者根據食品原輔料、生產工藝、包裝形式和貯存條件等自行確定。

“斷腸草”誤當金銀花一家六口中毒急送醫

四月草長鶯飛,正是野菜生長旺盛的季節,很多市民也把它當作“舌尖上的美味”,但是這“美味”要是吃不對,可就相當於服毒,前兩天,南寧橫縣的百合鎮就發生一起誤將斷腸草當作金銀花食用,導致一家六口中毒的事件。(看看新聞)


點評:斷腸草開的花和金銀花特別相像,斷腸草的根又與五指毛桃的根十分相似,因此經常有人誤採誤食。誤服斷腸草後,10分鐘內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過不了多久,腹痛、眩暈、言語含糊不清、呼吸衰竭、昏迷等症狀就會接踵而至,如不及時就醫就可能導致死亡。

別墅區內私設菜館還有隱藏菜單?經營人可能獲刑

偵查機關通過前期偵查後,某日突至蔡某菜館內進行搜查,當場查獲蔡某欲出售的所謂“河豬”冰凍胴體,及其鱗片,同時查獲錦王蛇等野生動物,上述“河豬”胴體及鱗片,經野保部門鑑定均來源於馬來亞穿山甲。在此確鑿證據面前,蔡某承認在其經營的菜館內,出售穿山甲進行食用的事實,同時供述自己曾經向熟識的食客提供眼睛王蛇,大雁進行食用的情況。(看看新聞)


點評:被告人蔡某違反國家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相關規定,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構成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


三、食品科技


2020國家科學技術獎受理項目公示食品相關領域51項入圍

近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佈公告,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結束,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33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333項(通用項目266項,專用項目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1135項(通用項目952項,專用項目183項)。其中,食品相關領域51項入圍。(中國食品報網)

生酮飲食對抗哮喘

特殊飲食對某些哮喘病例有幫助嗎?德國波恩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吃生酮飲食的小鼠的呼吸道炎症明顯減輕。相關論文4月7日刊登於《免疫》。(中國科學報)

大豆從我國走向全世界有對“雙胞胎”基因很關鍵

近日,廣州大學的孔凡江、劉寶輝教授團隊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發掘了兩個長日照條件下控制大豆開花期的關鍵位點Tof11和Tof12,揭示了這對同源基因的逐步進化促進大豆適應中高緯度地區的分子機制。(科技日報)

小麥“癌症”剋星找到了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孔令讓及其團隊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首次克隆出抗赤黴病主效基因Fhb7,且成功將其轉移至小麥品種中,首次明確並驗證了其在小麥抗病育種中不僅具有穩定的赤黴病抗性,而且具有廣譜的解毒功能。相關研究成果4月1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中國科學報)


四、食品熱聞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餐飲行業迎來“報復性漲價”?|專家呼籲公示經營成本|海底撈就漲價道歉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近日,海底撈、西貝等餐飲品牌悄悄漲價的消息受到業內關注,更有網友評論稱“這哪是報復性消費,分明是報復性漲價”。(中新經緯)


點評:業內人士指出,受疫情影響,國內餐飲消費尚未能完全放開,為緩解自身壓力,預計會有更多企業參與漲價。不過,也有行業分析人士提到,參與漲價的多數是綜合實力強、擁有定價權的頭部企業,中小型企業更多是藉助促銷活動等吸引客流量以“求生”

上海發佈《傳染病流行期間 餐飲服務單位經營安全操作指南》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7日發佈《傳染病流行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安全操作指南》,即日起實施。該《指南》總結固化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餐飲行業在經營實踐中的創新做法和有效舉措,涵蓋了從廚房到餐桌全流程、全覆蓋的管理和服務要求,形成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安全經營的標準。(中國新聞網)


點評:聚焦“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指南》重點關注分餐制和公勺公筷服務,提出餐飲服務單位宜採用分餐制、套餐、外帶等方式分散供應和用餐,避免人員密集用餐帶來的風險,並主動提供公筷公勺。

靴子即將落地!可食用動物名單4月8日起公開徵求意見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8日開始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這意味著,爭論多日的哪些動物可食用問題將有定論。(第一財經)


點評:制訂《目錄》,是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上述《決定》要求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明確《畜牧法》適用範圍,對於規範畜牧業監督管理工作,正確處理好資源保護利用與產業發展的關係,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復工後第一杯奶茶悄悄漲價?喜茶多款產品漲2元頭部品牌邁入“30元時代”|喜茶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新聞記者注意到,知名奶茶品牌“喜茶”的數款產品與之前相比上漲了2元。而另一知名奶茶品牌“奈雪的茶”的漲價幅度及規模雖不如喜茶明顯,但也有個別產品的價格上調了1元。目前,記者暫未發現“COCO”、“一點點”等品牌出現漲價情況。(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喜茶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一共才五款產品漲價,而且是因為原料成本上升才調整的價格,和疫情也沒有必然關係。

中國新批准7個國家14種動植物產品進口

中國鼓勵進口力度持續加大。中國海關總署7日透露,自2月1日至今已新批准7個國家14種動植物產品進口。(中國新聞網)


點評:這14種動植物產品包括魚油魚粉、飼料添加劑等。中國海關還新批准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等13個國家註冊水果果園588家,註冊水果包裝廠220家,批准俄羅斯等國1549家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在華註冊登記。

非洲豬瘟作祟!白俄羅斯限制進口我國部分地區的豬肉產品

俄羅斯新聞媒體BELTA 4月4日消息: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中有關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出現非洲豬瘟引起動物易感病例,白俄羅斯農業和食品部自2020年4月2日起限制從該地區進口如下活體動物、動物源性產品和其它相關類別產品:活體豬,易感染非洲豬瘟的動物園動物及馬戲團動物,豬肉(含野豬肉)以及其他食用豬肉加工製品,易感動物腸體原料,動物源性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皮革,毛刷和有角動物等。(食品夥伴網)


點評:白俄羅斯農業和食品部下屬的獸醫和食品監督局要求各部門採取必要的額外控制措施,對養豬綜合體進行有效的保護。

哈薩克斯坦農業部調整部分農產品出口規定

據哈薩克斯坦法律網4月3日報道,哈薩克斯坦農業部部長奧瑪洛夫4月2日簽署命令,決定禁止蕎麥、土豆、洋蔥、葵花籽、白糖和葵花籽油對外出口;對胡蘿蔔、蘿蔔、甜菜、白菜、麵粉和軟質小麥出口實行配額管理。(商務部)


點評:法令自完成國家註冊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0年9月1日。

泰國蝦產業將面臨10年來最低水平

泰國農業和合作社部4月6日消息:該部部長Krisda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泰國蝦農收入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次疫情嚴重影響蝦類養殖業規模,將是10年來的最低水平。(食品夥伴網)


點評:根據漁業局2020年2月蝦產量數據顯示,已經生產了25億隻蝦,其中大部分來自東部地區(超過10億隻)。蝦出口方面,中國從泰國進口蝦只佔10-20%,所以主要出口市場是美國和日本,但是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出口量會減少很多。因此,提醒蝦生產者將養殖場減小到最小規模經營。

《2020全球糧食政策報告》呼籲:疫情衝擊下,我們需要更有包容性的食物系統

4月7日,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時期裡,首次於網絡召開了《2020全球糧食政策報告》全球發佈會。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及隨之而來的應對措施,讓人擔心食物安全、營養不良和貧困問題的加劇,而發展中國家邊緣化群體尤其令人擔憂。報告強調,為了抵禦疫情衝擊,我們需要建立更有抗逆能力、更適應氣候變化、更健康、更有包容性的食物系統。(中國科學報)


點評:報告強調,食物系統在滿足全球發展目標上的核心作用在於消除貧窮、飢餓和營養不良。報告給出瞭如何促使食物系統對小農、婦女、青年和受區域衝突影響的人群更具包容性的建議。


疫情之下全球大米貿易對我國的影響

受全球疫情影響,自3月中下旬起,多國加入限制糧食出口行列,引發人們對糧食安全相關問題的深切關注。其中,限制大米出口的主要為越南、柬埔寨兩國,雖有消息稱越南近日放鬆了大米出口限制,但後續大米貿易走勢仍撲朔迷離。疫情影響下的大米貿易會對我國大米供給造成何種影響?如何看待當前國際糧食貿易形勢下大米生產和供需面臨的風險和機遇?(農民日報)


點評:為保持糧食生產穩定、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國家今年繼續在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略有提高(秈稻收購價每斤提高了0.01元,粳稻不變)。當前國內大米庫存充足,各地農業生產有序恢復,使我們可以從容應對國際大米價格的短期波動。但同時也要加強對大米生產貿易情況監測,特別是後續國際市場變動,防範疫情影響減弱後米價大幅波動的新一輪進口衝擊,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和國內供給安全。

新修訂《綠色食品專家評審工作規範》發佈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根據近年審查工作變化和要求,重新修訂了《綠色食品專家評審工作規範》。專家評審是綠色食品標誌許可審查的重要環節,也是保障審查工作科學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技術支撐。為適應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專家的專業優勢,進一步提升評審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重新修訂了《綠色食品專家評審工作規範》。(中國食品報網)


點評:新規範自2020年3月1日起實施,原《綠色食品專家評審程序》和《綠色食品專家評審工作規範》同時廢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