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最古版《耕寸集》评注(07):十二长生的含义


子平真诠最古版《耕寸集》评注(07):十二长生的含义

《子平真诠透解》修订版第07讲

第三节 十二长生的含义

【原文】支有十二月,故每干自长生至胎养,亦分十二位。气之由盛而衰,衰而复盛,逐节细分,遂成十二。而长生沐浴等名,则假借形容之词也。长生者,犹人之初生也。沐浴者,犹人之见既生而沐浴以去垢也(俗书为“沐浴者,犹人既生之后,而沐浴以去垢”);如果核既为苗,则前之青壳,洗而去之矣。冠带者,形气渐长,犹人之年长而冠带也。临官者,由长而壮,犹人之可以出仕也。帝旺者,壮盛之极,犹人之可以辅帝而大有为也。衰者,盛极而衰,物之初变也。病者,衰之甚也。死者,气之尽而无余也。墓者,造化有藏(俗书为“收藏”),犹人之埋于土者也。绝者,前之气已绝,后之气将续也。胎者,后之气续而结胎也(俗书为“后之气续而结聚成胎也”)。养者,如人养胎母腹也(俗书为“如人养母腹也”)

。 自是而复长生(俗书为“自是而后长生”),循环无端矣。

相也提示:本节讲十二长生的内含及五行的旺衰。但给人的感觉是只讲了十二长生的内含,没讲五行旺衰。事实上,旺衰已含其中矣。

宇宙万物,都有其孕育、发生、发展、壮大、衰败和灭亡的过程。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十二个地支,古人为了更好地观察气由盛而衰,由衰复盛的过程,也把气的盛衰过程逐节细分为十二种状态,对应于十二个地支,分别以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等十二个词来形容。这十二个状态,是生气运行的节点,也是反映生气盛衰的能量表。连起来,就构成了气的整个盛衰循环过程。其具体内含是:

长生,犹如人之初生,胎儿呱呱坠地,脱离母体,充满生气;亦似种子刚刚发芽,顶破地皮,尚未脱去青壳。

沐浴,犹如婴儿刚刚出生,身上带着血污,就要洗澡,洗掉身上的污垢;亦似种子刚发芽,洗脱去青壳也。

冠带,犹如人到少年,身体渐长,形气正盛,可以配戴衣冠了。

临官,犹如人已成年,可以出仕做官了。

帝旺,犹如人到中年,非常壮盛,体力和心智处于最旺盛的时候,正是辅佐皇帝成就大业的时候。

衰,万物盛极而衰,犹如人开始衰老,体力心智走下坡路了。

病,万物进一步衰退,犹如人进一步衰老,百病丛生了。

死,万物生气耗尽,生机熄灭而无余也,犹如人之死也。

墓,万物造化有藏,犹如人死被埋进坟墓也。

绝,旧的生气已经灭绝,新的生气即将接续。

胎,新的生气已经接续,开始产生,凝聚成胎也。

养,新的生气已如胎儿,在母腹中孕育也。

至此,万物之气完成了一个循环,又回到了长生的状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永无停息。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十二长生的内含,是以五阳干的生气性质描述的,而非以五阴干的形质属性而描述。如“长生”,“犹如人之初生”,“又如种子发芽”,形容的都是甲木的生气特性;乙木的长生就不是这个样子,因为乙木长生于午,是万木的枝叶最为茂盛的样子;喻及于人,就是人到中年,是男人精力与身体最棒的时候,是女人穿着华丽的衣服,最漂亮的时候。再如“死”,“万物生气耗尽,生机熄灭”说的也是阳干之气;而阴干到“死”的状态,就不是“生气耗尽,生机熄灭”,而是万木树叶落尽的样子,是万物的形质死了,但生气已收敛于内,反而坚固了。所以,地支的这十二个状态,我们只能看成五阳干的十二个有刻度的“气场表”或者“能量表”。只不过能量的大小,不是用数字量化的,而是用这十二个词来形容罢了。

相也点评:五行旺衰问题十分重要。相也这样一说,或许有人要反问,不是说格局论命不论旺衰,平衡论命才论旺衰吗?这种认识,是没有搞清楚以什么为中心论命的问题造成的。平衡命论,是以日元为中心的论命法,时时处处论是的日元的旺衰。格局论命不论旺衰,指的是不以日元旺衰为中心,而是以月令用神为中心,论的是格局搭配的旺衰与平衡。格局需要平衡时,平衡者格高,失衡者格低;格局需要失衡时,失衡者格高,平衡者格低。也就是说,决定人的命运好坏、富贵贫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日元旺衰,而在于格局的成败高低。论格局的成败高低,必然要论五行的旺衰。

目前,命学界论五行旺衰的观点有两种。

一种是五行只论四时休囚,不分阴阳。五行的旺衰,是由五行在月令所处的状态决定的。八字五行,得令者旺,失令者衰。即把十二个月简化为四季,把十二种状态简化成“旺、相、休、囚、死”等五种状态来表述。判断的原则是:十干不分阴阳,当令者旺,令生者相,生令者休,克令者囚,令克者死。如此,五行在四季的旺衰是:春季: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季: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秋季: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冬季: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四季末月: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亦有人主张土与火同论)。这里的“旺”,相当于十二长生中临官、帝旺的状态;“相”则相当于长生、沐浴、冠带;“休”相当于衰、病;“囚”相当于死、墓;“死”就是绝的状态。如民国徐乐吾在《子平真诠评注》中就云:“生旺墓绝,仅分五行,不必分阴阳。从来术数书中,仅言五阳长生,而不言五阴长生,仅言阳刃而不言阴刃。”意思很明显,他是否定阴阳干分顺逆论旺衰的,既否定了阴长生,也否定了阴干有阳刃(阴刃)。现在港澳台的许多命理专家,就受徐乐吾影响甚重,论五行旺衰,不分阴阳,不论阴阳干,都用这个四时休旺法判断五行旺衰。

二是十干分阴阳顺逆论旺衰。既严格按阳干顺行、阴干逆行,对照十二长生状态论旺衰。如甲长生于亥,禄旺于寅,帝旺于卯,死于午,墓于未,绝于申;乙木则长生于午,禄旺于卯,帝旺于寅,死于亥,墓于戌,绝于酉。这种论法,肯定了阴长生有力,也肯定了阴干有阳刃。一般流行命书则将五行旺衰的十二个状态,简单地划分为旺和衰两个层次,凡是五行处于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之位时,均以旺论;处于衰、病、死、墓、绝、胎、养之位时,皆以衰论。但是,这样简单判断五行旺衰,在实际论命中,是有缺陷的,不切实际的。

以上这两套论旺衰的方法谁对谁错呢?至今没有定论。二者之间,因设定的标准不同,自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乙木,分阴阳论,午为长生,亥为死地;不分阴阳论,午为休死之地,亥为生旺之地。其它五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便《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本是主张分十干阴阳顺逆论旺衰的,但在实际应用时,时不时就会冒出不分阴阳顺逆而论旺衰的一套。《子平真诠》呢,说理最详细,最明晰,最透彻,独在阴阳长生这个问题上,和了稀泥,说的含糊不清,说“阳长生有力,阴长生不甚有力,然亦不弱。”想想,这“不甚有力”与“不弱”的区别在哪里,界限在哪里呢?这样的形容让人难以把握的。如果纯粹从气的旺衰的量化上把握,即便将五行旺衰程度划分为十二个层次,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还是难以精确把握的。

命学界因受此困惑,到了清代和民国,就有人提出了不分阴阳顺逆,阴阳干同论旺衰的观点。最著名的就是《滴天髓评注》的任铁樵。任氏曰:“若论命理,则不专以顺逆为凭,须观日主之衰旺,察生时之浅深,究四柱之用神,以论吉凶,则了然矣。至于长生沐浴等名,乃假借形容之辞也。夫五阳育于生方,盛于本方,弊于泄方,尽于克方,于理为顺;五阴生于泄方,死于生方,于理为背。即曲为之说,而子午之地,终无产金产木之道;寅亥之地,终无灭火灭木之道。古人取格,丁遇酉以财论,乙遇午、己遇酉、辛遇子、癸遇卯,以食神泄气论,俱不以生论。乙遇亥、癸遇申以印论,倶不以死论。即己遇寅岁之丙火,辛遇巳藏之戊土,亦以印论,不以死论。由此观之,阴阳同生同死可知也,若执定阴阳顺逆,而以阳生阴死,阴生阳死论命,则大谬矣。故《知命章》中‘顺逆之机须理会’,正为此也。”任氏“阴阳同生同死”论,把十二长生一棍子打死了。这种态度,是心浮气燥者容易犯的毛病,凡我看不懂的,都以错论。

所以,理解旺衰,不能用数学的量化思维去衡量,而是要用《易经》的“象法”思维去仔细理解,实在要跟量化挂钩,也必须用“象数”思维。比如,长生和沐浴这两个状态,旺衰的差别就较大,怎么量化?长生,犹如人刚刚诞生,充满生气,虽然骨血未满,血污未拭,不能独立,但全由人精心抚养着。沐浴则如稚嫩之体要栉风沐雨,洗尽血污,却充满了风险,这是一切动植物死亡率最的时期,故“沐浴”又叫“败地”。按十二长生的顺序,沐浴的旺度应比长生旺,但风险却比长生大,或者说,还不如长生旺呢。可见,这两个状态,就无法量化,只能体会其象的区别,找出旺衰应事之象的区别。即便同样处于“败地”的其它五行,旺衰也不一样。如甲木虽败于子,但却是印生;而庚金败于午,却是火克。很显然,庚金在午形同死地,而甲木在子虽不是长生,但也是得生得气。同样是“沐浴”,其旺衰程度就不可同日而语,怎么量化?再如“冠带”这个位置,阴阳干却有着有根无根的质的区别,凡阳干在冠带位,皆无根;如甲在丑,丙在辰,庚在未,壬在戌,得的只是一点进气,因为四土中都有印生,旺度与长生差不多;而阴干在冠带位,却旺的了不得,如乙在辰,丁在未,辛在戌,癸在丑,里面即有正根,还有印生,所以称之为“阴刃”,阴干的“阳刃”。其它衰地,病地,绝地,胎地,养地,五行的旺衰与象,都不一样。若论之不细,很难对五行的旺衰,做出精确地判断。所以,命学界那些给旺衰量化数值的做法,是对阴阳哲学的糟蹋,就如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一样,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当然,要想玩精旺衰奥妙,就是不要偷懒,爬在十二长生表上,一个字一个字去比较,体会,感悟,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