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追忆60多年前的春节,足足的年味儿和热闹劲儿真让人羡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过年时传统的习俗规矩越来越少,难道真的是我们年龄的原因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现在的90后00后都热衷于过平安夜、圣诞节等洋节,对传统春节不再那么期待。跟随八旬老人的春节记忆我们一同体会下60多年前那足足的年味儿和热闹劲儿。

八旬老人追忆60多年前的春节,足足的年味儿和热闹劲儿真让人羡慕

农历腊月赶庙会买年货

进入农历腊月,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以前没有超市过年买年货都是去逛庙会,庙会上什么都有,如火鞭、火炮、各种纸张、门神、春联、灶爷像、敬鬼神用的各种黄表、锡箔,桌椅板凳,各种衣料、帽子、头绳、纸花、绣花,食品有粉条、粉欠、猪羊鸡肉、大枣、柿饼、腊肠等。

腊月三十大门槛里放“挡财棍”点燃树疙瘩烧一晚

腊月三十下午,各家都要把房里房外、门里门外卫生搞干净,把门神、春联,祖宗牌位换上新的,并在大门槛里放上一根木棍,名叫“挡财棍”,意思是不让钱财外流。三十晚上要吃饺子,饺子煮好后先供敬天地全神、祖宗,就是盛三小碗饺子放在这些排位前,一家主人去烧三支香,磕三个头,祈祷一下,希望天地全神、祖宗保佑全家平安,五谷丰登。然后,在院子里放三个炮,全家人开始吃饺子。

八旬老人追忆60多年前的春节,足足的年味儿和热闹劲儿真让人羡慕

大年初一给全村人磕头拜年中午饭要相互送

大年初一,叫“过年”,这天一般要起五更,在鸡叫头遍时大人们就起床了,起来后要先放挂鞭,一个村只要有一个人开始放,就一直放不停。

然后是去长辈家磕头,磕了头,长辈们要拿出麻叶、核桃给小孩们吃,但都顾不上吃,因为这一群人没磕完头,另一群人又进来了,所以磕完就赶快走,一圈转过来已经过中午了。

午饭全是大烩菜,馍馍、大肉和豆腐,馍馍中间放个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气,中午饭邻居、本家还要互相送一碗菜,特别是本家,有长辈的必须给长辈送一碗。

初二以后带着一篮子馒头走亲戚村里县里组织文艺汇演

初二以后,大家主要干三件事。一是串亲戚。走亲戚都要带一篮子馒头,有的也放些油炸食品,亲戚家一般留下八至十个馒头,其余带回去。二是搞文艺节目,有的人组织参加,多数人是观看,特别是正月十五,十六,全县还要组织文艺汇演,更是热闹。三是玩儿,不少男女要打麻将、摸纸牌,有的人成天不离牌场。


八旬老人追忆60多年前的春节,足足的年味儿和热闹劲儿真让人羡慕

你们那儿过年有什么独特的习俗?欢迎评论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