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進取,不高估人性,才是真正的成熟

01

生活中,我們大家恐怕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你把自己的一些成果,成績告訴別人,真不一定能收到別人的肯定。


相反,有些人會表現出“為什麼是你”,“怎麼不是他”,“是真的嗎”,“有什麼可炫耀的”,“我為什麼這麼慘”這種回答。


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兩個座位離得很近的同學在一次考完試以後,有這樣的對話:


A:“這次怎麼這麼難,你考了多少分啊?”

B:“七十多分。”

A:“我心裡平衡了。”(A考的比B分數高)


老實說,當時我聽到這個覺得挺有意思的,當學生的時候,大家互相拆個臺,互損一下挺好玩的,也沒想那麼多。


但當我真正走向社會以後,曾經的一位閨蜜,因為我和老公的工作、收入,我家的房子令她心裡不平衡(這些問題都是她主動問的我),而跟我決裂以後;我的同事因為領導提拔我,在背後惡語中傷我,從此我就不敢那麼高估人性了。


02


多年以後,我接觸了心理學才明白:每個人都有“追求卓越”的心理動機,但大多數人卻不希望和比自己優秀的人在一起,因為這樣會淪為“配角”。


這其實是人性的一個弱點,出於生存本能,我們最關心的就是自己,一旦在比較中處於劣勢,往往會有心理不平衡的現象產生,甚至會傷到自尊。


  • 那不發朋友圈,不告訴別人自己的情況,不就解決了嗎?


我們中國人最崇尚低調,內斂,“沉默是金”的處事風格,因為這樣做往往不會招致更多的非議。


但是,什麼都不做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倘若有人喜歡分享,愛交朋友,那麼你認為他會選擇“沉默是金”的處事風格嗎?


人家打聽你的情況,你不說,總躲躲閃閃,他還能繼續和你交往,信任你麼?


  • 那我示弱行麼?比慘總不會被人酸,被人詆譭了吧。


不斷地示弱,其實也是在撒謊,終有一天會露餡,顯得很虛偽。


同時,一個人總要用示弱去取悅別人,那麼他恐怕就得一直弱下去了,會被人瞧不起。


如此掩飾自己真實的需求,終有一天他會心有不甘的。因為一個人的天性,是很難被壓抑的。


03


那要怎麼辦呢?


一、不高估人性,不去激起別人的攀比心。


這倒不是說就“因噎廢食”,從此走上了“沉默是金”的康莊大道。畢竟,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是一個人擁有健康人格(自信)的表現。


這幾天有個反面教材,被大家集體嘲諷,就是那個開車進故宮的“前”空姐:


積極進取,不高估人性,才是真正的成熟


從圖片上能看出這位的經濟實力,絕對非等閒之輩。年輕的外表和一擲千金的消費水平勢必會讓人有種不匹配的感覺,但這也不新鮮,網上炫富的人多了。只是這次炫富與故宮沾上了邊,可就不一樣了,在這種位置擺拍,難不成還享受了某種特權?


積極進取,不高估人性,才是真正的成熟

積極進取,不高估人性,才是真正的成熟


這位空姐在炫富的這條路上,可謂將存在感“刷出了新高度”,吃瓜群眾會想:比我有錢我忍了,居然還能享受特權,“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假如有朋友疏遠你,莫悲傷,把握當下,做好該做的事。


作為一個成年人,要心中明白,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陪你一直走下去。走著走著可能就散了,畢竟每個人的秉性不同,經過的路徑和風景也不同,彼此分道揚鑣並不意外。


千萬別陷進去無法自拔,耽誤了本該做的事。


不是有句話這麼說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身受是不可能的,身子是你的;


感同也是要靠強大的同理心來支撐,這已經刷掉了絕大多數人(大多數人都喜歡評判別人卻不願理解別人),剩下那一小部分同理心強的不見得是你朋友,就算是,他也只能用自己的過往經歷來體會你,這個“感同”恐怕也得打個折。


因此,與其求得別人的理解不如讓自己獨立、堅強起來,畢竟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從來都是自己,只有自己能對自己負責。


三、選擇與自己相當圈子的人做朋友


一個人在低谷的時候,幫助他的人會多一些,而當他遠離自己的圈層之時,以前的朋友會變少。甚至會呈現一種兩極分化的表現:部分喜歡他的人會更認可他,而部分人會與他漸行漸遠。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


但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越來越優秀,會擁有更好的平臺,更優質的資源,會吸引同頻人的青睞。而思想高度不一致的人,就是無法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總之,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也不高估人性,才是真正的對自己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