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為什麼要喝“交杯酒”?

一場富有文化、熱鬧喜慶、美酒飄香的婚禮是人們一生中最重要、最幸福的時刻。

自古以來,以酒為納采之禮,以酒為陪嫁之物,是中華民族男婚女嫁的習俗之一。

而婚禮上,新人喝“交杯酒”更是重要的儀式,預示著今後夫妻二人要風雨同舟、攜手共度,因此喜酒對人生具有特殊意義。

結婚為什麼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是古代男女結婚禮儀中非常重要的壓軸儀式,傳承至今,仍然在不斷髮展變化。

新郎新娘兩人碰杯,喝下幸福滿滿的交杯酒,表示從此融為一體,彼此恩愛,攜手到老;同時也為婚禮增添喜慶祥和的氣氛。

交杯酒在古代叫“合巹酒”、“合歡酒”。“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

據說,這一習俗最早起源於先秦時代,其意表示一對新人天生一體,夫妻間享有相同的地位,互敬互愛,白頭到老。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喝交杯酒的形式和酒具也在發展、豐富和進步。

交杯酒源自西周的合巹禮。

結婚要喝交杯酒的習俗還要追溯到西周時期,不過當時是叫做“合巹”。

據《禮記·昏羲》載:巹是一種用瓢做成的酒器。合巹是將一隻巹一分為二,再以線連柄,新郎新娘各執裝滿酒的巹一飲而盡,寓意著婚後兩人將為一體。

夫妻二人喝了巹中酒,就意味著今後兩人要同甘共苦,患難與共。

合巹禮是何時變成交杯禮了呢?

交杯二字,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北宋學者王得臣的《塵史·風俗》,“古者婚禮合巹,今也以雙杯釆絲連足,夫婦傳飲,謂之交杯。”

可見宋朝時,民間已經較為流行交杯禮了。

新婚夫婦先各飲一口,然後把這兩盅酒混合後再分為兩盅,寓意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後讓新郎新娘喝完,接著向門外大把的撒喜糖,讓外面的人爭搶。

現代人的交杯禮是怎樣的?

民國以後,交杯酒儀式更為喜慶,用綵綢把兩個酒杯連在一起,男女相互喚名,各飲一杯,象徵自此夫妻相通連成一體,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隨著時代在變,婚禮儀式越來越西方化,喝交杯酒儀式,不再是進入洞房後的壓軸戲,而是前置到了婚禮場上,當著父母及親朋好友的面舉行。

雖然弱化了交杯酒的本來寓意,但極大地豐富了婚禮的喜慶氛圍,大喜而普天同慶同樂。

而在這喜結連理的特殊日子,選對一款既好喝健康,又大氣喜慶的酒也是人們所重視的。

在酣客,酣客喜慶醬酒(原名:中國紅)不僅是白酒,更是藝術品。

純陶瓷的瓶身通過三次燒製,將釉色與牡丹花燒製在瓶身上。瓶蓋的夔龍紋雕花,是中國最早的裝飾花紋之一。

紅色、牡丹花、夔龍紋加上陶瓷,這些代表著中國的元素寄託了酣客把中國白酒帶向世界的決心與酣客人對祖國、生活的美好祝願。

在中國,紅色喜慶,因而“酣客喜慶醬酒”常被用作為婚宴喜慶用酒。


酣客喜慶醬酒

再搭配上酣客“愛的對飲”小碰杯,斟滿美酒代表著愛意滿滿,生活幸福;兩杯輕輕一碰,清脆悅耳;深情對視,交杯一飲而下,將夫妻二人的誓言與承諾全都融於這美酒之中。

結婚為什麼要喝“交杯酒”?

酣客“愛的對飲”碰杯

其實,無論交杯酒儀式如何演變,表達的寓意卻是相同的,新婚共飲交杯酒,永結同心,百年好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