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經營知名品牌老闆的敘說

1

最近,房子裝修,需要和建材的老闆打交代,選了一家代理知名品牌的公司。

老闆,儒雅,健談。公司裝修得很有品味,和自己代理的商品很搭。

每次去談時,他和太太總會以茶接待,無論茶具,茶桌,茶座,還是沖泡茶葉的方式,都透著一份用心。

我不由得想,生意好也是情理之中的。

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孩子。

一位經營知名品牌老闆的敘說

2

一談到孩子,老闆的臉色凝重起來,話題也由此打開。

“說來慚愧,在孩子的教育上,我覺得自己很失敗。”開口的語氣裡是沉重的失落,和之前的交談有了明顯的落差。

孩子從出生到讀高中這個階段,我一直忙於生意,覺得孩子小,有人照顧就行了,全交給了我太太。創業開始,太太雖然主要是照顧孩子,但還是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要幫襯著店。

兩歲半就去了幼兒園,孩子自然不願意去,每次都大哭不止;

初中,就放到寄宿學校,每次去學校,總是說不願意;

高中讀了半年後,就厭學了,怎麼也不想去了。

居然不想讀書了,我驚訝極了。

想想這些年來自己的辛苦,眼淚要湧上來。起早貪黑、披星戴月那是不在話下的。

最險的一次差一次把命搭上。

我自然是憤怒的,心想,辛辛苦苦的創業,就是給你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

買了大房子,單獨一間房,給他學習;電腦,學習桌,都給配置最高檔的。

想盡一切辦法,從小學開始,就把他送進了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

兒子卻不領情,居然不讀了。

學習成績急劇下滑,由原來的二十幾名下滑到四十幾名,班裡一共50名同學。

然後開始找各種理由不去上學。

晚上通宵不睡,玩遊戲。

早上呼呼大睡。

我苦口婆心的勸說,不為所動。他照舊我行我素。

在課堂上早已心猿意馬,老師說,眼神遊離,或者趴在桌上大睡,有時甚至響起鼾聲。

老師們自然向我反映,也是煞尾苦心的勸導,仍不為所動。

在一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我倆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他站在我跟前,不出一言。我就感覺我的努力在他眼裡多麼地卑微,沒有半點對我的尊重。

我的憤怒到了極點。

一腳踢了出去,他一個趔趄,仍然是不屑;怒火直往上冒,抄起手邊的一根棍子,朝他扔上去,自己用力太猛,棍子一下子斷了;他咬著牙,就是不掉一滴眼淚。

我把桌子上的東西全砸了,他仍然面無表情。

我對他絕望了。

硬的不行,我就來軟的,好語相勸,曉之以情,動之以情;聯繫任課老師,做思想工作。都無效。

兒子就是鐵了心,不想讀書了。

在極度的鬱悶中,我不得已同意了他的要求,給辦理了退學。

這也是孩子長到這麼大,跟我這個父親交流最多的,居然卻用這種難以料及的方式。

一位經營知名品牌老闆的敘說

3

老闆喝了一口茶,接著說,“後來,我就請教了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

教授聽完我的講述,一語中地的評價:嬰幼時期未曾和孩子建立起親密,長大後又想親密,那是不可能的,這是中國很多家長天真的想法和做法。

而我就是千萬家長中的典型一員。

正如武志紅先生所言:聲稱最重視孩子的中國父母,實際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國父母有一個十分陳舊的觀念,認為孩子小時候怎麼對他都無所謂,越大才應該去重視、尊重他。

嬰幼時期應該有的親密沒有建立起來,長大了怎麼會真正地重視和尊重孩子呢?只不過用自己自以為是的方式罷了。

教授說,需要給孩子一個平撫期,這麼多年的功課你落下了,所以這個平撫期絕不是三天兩天,也不是三個月兩個月,最少得一年。他厭學的實質,就是對你的反抗。

那一晚和教授一直談到凌晨三點。我真是醍醐灌頂,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真是委屈和耽誤了孩子,那份懊悔和自責難以用言語說出的。

孩子會叫爸爸纏著我時,我推開了他,埋頭忙自己的事情。

孩子哭泣想要玩具時,我粗暴地制止他。

孩子纏著我,要我帶公園去玩開火車,我推給了他媽媽

孩子讀小學,回來興高采烈的告訴我一件事,多麼期待我的回應,我只是敷衍。

孩子讀初中時,希望我去開家長會,我說,讓你媽去。

我只是給了他豐足的物質生活,卻沒有給他一個父親該有的精神力量。

雖然有父親,卻形同虛設。

在他需要我的時候,我都不在場,一次次失望的疊加,導致了對我的極度不信任和強烈的憤怒。

只是囿於我的父親身份,無力反抗。一個沒有情感鏈接的人,卻要去管教他,這是對他的嚴重侵犯

他已經十七歲了,有身體力量和認知力量了,對我的憤怒已經到了極限,反抗自然生成了,而且一觸勢不可擋。我有多激烈,他就有多反抗,他多反抗,我就多激烈,形成了惡性循環。

4

聽完教授的話,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在書房裡呆了三天三夜。

這十幾年的歷程像放電影一樣在大腦裡重走了一遍,我如夢方醒,知曉了兒子所作所為的原因,痛徹心扉之後,接納了孩子現狀。

接納是雙方的,我已經充分接納了孩子所有的現狀,但是孩子對我仍然是排斥的。這需要我的努力來得到他的接納。

我對他不再是恨鐵不成鋼的態度,不再是劍拔弩張的態度,不再是咄咄逼人的的態度。

在一個風清月朗的晚上,我把兒子叫到書房,兒子根本不看我,把眼光放置在別處。我鄭重其事的對兒子說,兒子,爸爸,對不起你。

房間裡的空氣凝重了,我看見兒子的眼光從別處收回,低著頭,眼淚一滴一滴往下流。

兒子,今晚咱倆開誠佈公。爸爸錯了,爸爸願意接受你對我的所有不滿。

我想,兒子肯定是驚訝的,高高在上的父親竟然放下身段和他站在一起。

兒子的內心不可能沒有觸動。

兒子一下子大哭出來,那聲音毫無顧忌,用盡了力氣,一邊哭,一邊訴。

我靜靜地聽著,就像一個犯了罪的人。

此時,兒子是強大的,我弱小的。和之前的我和兒子的關係來了個倒置。

我能感受到以前我訓斥兒子時內心的無助與恐懼,兒子的叛逆就在這無助與恐懼下滋生的。

當真實的感受流動起來,自然能夠彼此尊重,彼此呵護。

他告知我,他要讀心理學。

我拍著他的肩膀說,爸爸尊重你,支持你。

兒子說,謝謝。

這些年來,兒子一直需要我的肯定、支持。“謝謝”就是最好的回答,也是最好的證明。

一位經營知名品牌老闆的敘說

5

老闆悠悠地說,養孩子就如同經營品牌,需要用心。稍不留心,它會用殘酷的現實回報你天真想法。

兒子無論怎樣發怒,怎樣哭鬧,怎樣抱怨,他所有的情緒我都照單全收。

兒子的這些行為,心理學上稱為“退行”,這恰是療愈的契機。

情緒需要被承認,被看到,而不是被評價“應不應該。”

此時的孩子好比一個充滿力量向你拋來的籃球,你後退一步順著它的力量接住它,這樣才能有力地抓在手裡。如果伸直雙手去硬抓的話,不僅抓不著,球反會彈得更遠,反而傷了自己。

從心理樊籠裡走出來的孩子,是沒有力量的。我需要的是給他傳輸力量,這樣做,就是運輸給他力量。

三年的時間,兒子在參與我的事務中漸漸地感受到自己知識的不足,認真地對我說,爸爸,我要去國外讀書。

老闆接著說,我的孩子從高中退學再到國外讀書,一共用了我三年的時光。這三年,我慘淡經營,補我在孩子身上落下的課,上天給了我一次修補的機會,我格外珍惜,否則真是枉對了孩子,是枉對了自己,更枉對了家庭。

老闆的這幾句話,令人格外動容。我聽了,心裡不覺一動;不經意間看見老闆太太用紙巾悄悄地擦了擦眼睛。

現在兒子每週給我們夫婦倆一個電話,有什麼心得通過微信傳遞。老闆拿出手機,找出一張兒子的照片給我們看,那孩子臉上的笑容來自內心。老闆說,一看到兒子如此的臉龐,終於鬆下了心裡的那口氣。

“用心”這兩個字擲地有聲,養育孩子哪兒不用心,哪兒就會以意料不到的方式提醒你,這種提醒會讓你很痛。做家長的勿要在痛中沉淪,而要在痛中昇華,孩子才能向上走。

養育孩子是一項長久的的工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鬆懈,需要的是用心,這樣才能讓工程圓滿完成。

一位經營知名品牌老闆的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