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人:感动!不畏艰险 不负韶华!他们是战疫一线的中坚 他们名叫河南“青年”

以责任担当谱写青春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不负韶华,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5月3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疫情发生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交出了合格答卷。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省高校毕业生抗疫典型人物的风采吧!

  朱海秀:累出黑眼圈也值得

  

  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有一位走路很快的护士,因为工作强度和压力,她有着重重的黑眼圈。当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她,邀请她在电视镜头前向爸妈报平安时,她婉拒了,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不能做事了,对不起……”。

  这句朴实的话,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位“黑眼圈”的大眼睛姑娘,她就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9年毕业生朱海秀。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毕业刚半年的朱海秀主动请缨,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支援武汉战“疫”当中年龄最小的逆行者。她说:“每次看到大家病情好转,就觉得自己累出黑眼圈也值得。”

  徐娜:白衣执甲逆风行

  

  徐娜,河南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医学专业2015年硕士毕业生,现就职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的是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分院)。

  医疗队抵达医院后,她和同事们克服困难,没有现成的传染病房,就对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改造,在基本符合传染防护的条件后2个小时就收满了一个病区。患者心理压力大,她耐心帮病人调节焦虑情绪,很多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时对她说:“徐医生,别把我的微信删除了,我有事了还咨询你。”

  她在自己的抗疫语录写到:疫情汹汹,武汉告急,国家有难,党在召唤,我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一名共产党员,理应义无反顾逆行去,越是困难越向前,此生无憾。

  徐博闻:我与祖国在一起

  

  徐博闻,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年毕业生,于2020年1月赴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媒体司进行五个月的实习。

  2020年1月7日,入职联合国一周后,国内疫情爆发。徐博闻自发组织加入“国内疫情信息共享群”“武汉加油视频群”“抗疫物资支援群”等支援国内疫情的群,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另外,还为国内录制加油视频、捐款、帮忙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

  徐博闻说:“随着美国疫情的不断恶化,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也让我感受到了国际组织的价值所在,更让我在一次次对比中,加深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苏航:我在方舱当护士

  

  苏航,黄淮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2017年毕业生,现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2月10日,他跟随第三批国家(河南)中医医疗队驰援湖北,参加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是所在医院援助湖北“国家中医医疗队预备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他进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后一边开展治疗,一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暖心行动,得到患者好评。

  吴迪:开办“云课堂”,提高农民专业技能

  

  吴迪,河南科技大学工商管理2015年硕士毕业生,现任洛阳市中科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国家乐活星创天地(智慧乡村综合服务体)执行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时,吴迪带领洛阳市中科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挥,协同乐活星创天地在河南孵化、服务的众多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并开始组织人员、邀请专家投入到“抗疫”工作,有效开展了“停工抗疫”“传播官方正确信息”“网络公益培训”“公益云捐助”等活动,仅在洛阳市内就感召了50余家企业、机构,受众农民超过100万人。

  孔令龙:因感恩而守护

  

  孔令龙,信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年毕业生。2月3日,孔令龙利用专业所长,参与“河南应对疫情心理援助服务团”,担任副总指挥,经广泛发动,来自信阳师院、武汉大学等全国76所高校的1312名大学生志愿者陆续加入,志愿团累计接待近3000人。

  2月16日,孔令龙倡导发起“疫”线家庭手拉手志愿服务团,义务为信阳及周边一线防疫人员家庭提供“子女学业辅导”“心理咨询”“关爱老人”等服务。

  七尺男儿汉,心怀大世界。他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时候家境贫寒,得乡邻们及社会资助,才有机会步入大学,这份恩情不能忘,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于晨玲:疫情无情人有情

  

  于晨玲,新乡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18年毕业生,现就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的武汉市第四医院西院区的隔离病房。

  由于南北语言存在差异,于晨玲有时候听不懂患者所表达的内容。“听不明白,那就写下来”,他们一起写下了“祝您早日康复”“阴霾终会散去,其实天很蓝”“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加油!必胜!”等温馨的话语。她提议把这些寄托希望和祝福的纸片叠成一颗颗爱心、盛放的樱花和展翅欲飞的千纸鹤,带进隔离病房发放到患者手中,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希望和爱,进一步增强了患者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取得了患者的信任,重拾生活的希望。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她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立下“坚定逆行,共克时艰,不负韶华”的宣言,在危难时刻用一种最真挚,最质朴的方式温暖着身边的人。

  

刘海婷: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誓言

  

  刘海婷,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2016年毕业生,现就职于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第二批援助湖北的青海医疗队队员。

  在武汉方舱医院A区工作的一个多月,她不惧风险,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中,把病人的康复视为自己最大的幸福。3月10日方舱医院休舱时,她和同事去做收尾工作。她们疲惫的身影被媒体记者拍了下来,定格成一幅最美的风景,并被3月12日意大利《共和国》报头版和脸书账号的封面采用,引发全球网友的关注。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学生誓言,彰显了新时代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刘光耀:爱情在“疫线”绽放

  

  刘光耀,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2017年毕业生,乔冰,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2016年毕业生,二人现均就职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如果不是突然而来的疫情和紧急驰援武汉抗疫任务,刘光耀和乔冰这对情侣,应该在今年2月2日到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成为一对幸福的伉俪。

  2月2日,河南省第二批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出发前,刘光耀和乔冰拥抱着相互鼓励。在国家需要时,这对“90后”挺身而出、逆行支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肩作战,是他们对彼此最大的承诺,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也是他们给彼此最好的爱的礼物。

  他们是情侣,是战友,更是千万一线疫情防控青年医务人员的代表。

  刘茹梦:轻伤不下火线

  

  刘茹梦,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2016届毕业生,河南新乡医疗队支援武汉抗疫前线队员,对口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刘茹梦罹患了较为严重的带状疱疹,但她“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带病战斗,用铁一般的意志扛起了当代医者的重任,弘扬了“精诚厚德、仁爱奉献”的“中国护士”精神,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

河南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