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古代生命可能逃離了地球,來到了外星

物理學家:古代生命可能已經逃離地球,前往外星

一對研究人員在一篇新論文中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新理論。


插圖顯示一顆彗星在恆星前面經過。

物理學家:古代生命可能逃離了地球,來到了外星

一對哈佛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野生理論,關於生命是如何在宇宙中傳播的。


想象一下:


物理學家:古代生命可能逃離了地球,來到了外星

數百萬或數十億年前,當太陽系更加擁擠時,一顆巨大的彗星掠過我們大氣層的外緣。它移動得很快,離地球表面幾十英里——太高了,不能像火球一樣燃燒,但足夠低,大氣減緩了它的速度。極其堅硬的微生物漂浮在它的路徑上,其中一些蟲子在與冰球的碰撞中倖存下來。這些微生物最終嵌入彗星多孔表面深處,在彗星飛離地球並最終完全脫離太陽系時,受到深空輻射的保護。數以萬計,也許數百萬年過去了,彗星最終在另一個太陽系與可居住的行星。最終,這個天體撞上了其中一顆行星,沉積了微生物——其中一些仍在活著——併為宇宙中的地球生命建立了一個新的前哨。


相關: 關注小行星的5個理由


推薦的視頻...


看到地球和星星在時間推移中移動...

1907/19 看到地球和恆星在從太空中隨時間移動

超級地球被發現了!可能是尋找外星人生活視頻播放的好地方

看到令人驚歎的地球景色作為西格納斯...

31/01/20 在 Cygnus 航天器離開空間站時欣賞令人驚歎的地球景色

AI太空工廠為地球建造家園。..

30/10/19AI太空工廠為地球和太空建造家園!

物理學家:古代生命可能逃離了地球,來到了外星


看到銀河系和地球發光從...

23/09/19 從空間站觀看銀河系和地球之光

外星世界K2-18b'可能更敵對'比...

191/09/19外星人世界 K2-18b 比地球"可能更敵對"

你可以稱之為"星際泛星",是遙遠恆星系統的種子,具有出口生命。

物理學家:古代生命可能逃離了地球,來到了外星


我們不知道這是否真的發生過, 有很多理由持懷疑態度.但在一份新論文中,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阿米爾·西拉傑和阿維·勒布認為,至少這個故事的第一部分——將微生物沉積到從太陽系中噴出的彗星中——應該發生在地球歷史上一到幾十次之間。Siraj告訴LiveScience,雖然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支持這一發現,但應該認真對待——而且,如果有什麼的話,報紙在估計生命輸出事件的數量時可能過於保守。


西拉傑說,雖然這項研究的概念似乎有些牽強,但人類卻經常面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比如地球繞著太陽轉,或者量子物理學,或者細菌搭著一顆彗星進入銀河系——事實證明,這是事實。


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有可能。20世紀70年代,使用小型火箭進行的一系列實驗在高層大氣中發現了細菌的菌落。彗星確實會不時進入和離開我們的太陽系,而西拉傑和Loeb的計算表明,這在掠食地球的大彗星上是可信的,甚至可能發生。彗星是多孔的,實際上可能保護微生物免受致命輻射,一些微生物在太空中可以存活很長時間。


西拉傑說,僅此一項就是科學家認真對待這一想法的原因,也是生物學等領域研究人員介入並找出一些細節的原因。

"這是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他告訴《生活科學》

物理學家:古代生命可能逃離了地球,來到了外星


然而,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斯蒂芬·凱恩告訴《生活科學》,他對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可能通過這個過程的某些版本在外星行星上活生生的說法深表懷疑。


他說,當彗星撞擊大氣層時,第一個問題就會出現。西拉傑和Loeb指出,一些細菌可以生存非凡的加速度。凱恩說,但是微生物粘附彗星的確切機制還不清楚,因為彗星周圍的空氣動力學力量可能使任何微生物都不可能到達表面,在地表以下足夠深的地方工作,從而得到保護。從輻射。


他說,目前還不清楚,首先,我們的大氣層中是否有微生物會很高, 上世紀70年代的火箭實驗是古老而值得懷疑的,我們仍然沒有很好地瞭解上部的生物學原理。看起來真的像今天——更不用說數億年前,當彗星相遇更為常見時。


物理學家:古代生命可能逃離了地球,來到了外星


然而,凱恩說,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微生物在彗星著陸後會發生什麼。他說,有些細菌在太空中存活幾十年,時間足夠長,足以到達火星,這是有道理的。但是,幾乎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任何細菌可能生存數千年或數百萬年,需要旅行到另一個可居住的恆星系統。這確實是本文的關鍵觀點:研究人員早就提出,重大碰撞產生的碎片可能會爆炸太陽系行星和衛星之間的生命。但是,將生命輸出到外星系統可能需要一個更專門的場景。

不過,凱恩說,這項研究中關於彗星在大氣層中滑行的精確程度的計算對他來說是新的,而且"非常有趣"。


西拉傑沒有強烈挑戰凱恩的任何顧慮,而是逐一重新界定了這些擔憂作為進一步研究的機會。他說,他想知道高層大氣的生物學是什麼樣子,以及彗星對它的反應。他說,基於細菌在地球和軌道上的極端條件下的堅固程度,我們有理由認為,至少有一些細菌在深空的超長距離飛行中可能存活下來。但薩拉伊說,但是現在,各領域的科學家現在應該介入,開始填補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