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解读《陈情令》双男主姓名含义

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一下子入了《陈情令》的坑,除了开头一幕肖战令人难忘的眼神,也有被主角名字吸引的因素。除了《三国演义》,一时倒也想不起哪部电视剧人物的名和字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但这部电视剧,开头便旗帜鲜明地将主要人物的名和字都标注出来,可算不俗。

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如婴之始,无羡其和

魏婴,字无羡,世人称其夷陵老祖。老子《道德经》对“婴”字情有独钟,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在老子看来,这种复归混沌的元婴境界,实在是可望不可及。

“无羡”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为 “不羡慕”,二为“不过分”。《淮南子》有云:“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解释为:天下对真正的圣人而言,不占有也不会亏损他的天性,占有也不会扰乱他的平和本性。“无羡”二字,平和中正,实臻至圣王道之境。

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陶然忘机,含光醇德

蓝湛,字忘机,号含光君。湛指水之清澈透明,苏轼词云:“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忘机”二字,亦为道家语,意为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淡泊清净,忘却世俗烦庸,与世无争。李白诗云:“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所谓“含光”,形容内蕴光华不外露的至德君子。蔡邕《陈大丘碑文》曰:“赫矣陈君,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

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道家理想,世间何稀

由此可见,《陈情令》双男主的名字,皆源于道家理想境界。古来中国的封建王朝,泰半皆为“外儒内法济之以道”,“道”的作用,是在王朝初建,与民休息之时,用以做调味品,而一旦统治者地位稳固,奉行道家思想的知识分子,总会显得格格不入。

比如在奉行“严刑酷法”的温王当政之时,只许温门放火,不让百家点灯。罢黜百家,恨不能人手一本《温门菁华录》,洒脱随性的魏无羡固然被温门所憎,雅正守拙的蓝忘机也不被温门所喜。再比如看似秉持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金光瑶主政之时,修过一千二百多座瞭望台,也算遗惠于民,奈何表面君子背地小人,魏无羡无辜成为牺牲品。

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我心我主,执守我道

古往今来,追名逐利者如过江之鲫,拜高踩低者众,品行高洁者稀。就像五大家族的“家徽”一般,一些人恨不能将LOGO烙于显要处。值得羡慕的是“XX专家”、“XX教授”的“抬头”“职衔”,有没有真才实学,这不是值得关心的。何谓“无羡”,对不起,这也不是值得关心的。至于“含光”,酒香也怕巷子深,才华如果不外露,那岂不是锦衣夜行,张爱玲女士不是说过,“出名要趁早”?

至于什么是要坚守的“道”,能否认定自己的“道”,混沌世间,清晰者能有几人呢?

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大风,起于青“评”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