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技術人未來發展的唯一道路嗎?

【科創人獨家】聽雲聯合創始人Wood陳靖華:最大危機是盲目樂觀擴張,技術是我的精神田園全文鏈接http://b6i.cn/3EILJ


創業是技術人未來發展的唯一道路嗎?

從1998年至今,Wood度過了21年的創業人生,體驗過美好而短暫的青春熱血,創建過延續13年的長壽科企。

  • 第1次創業:烏托邦——熱血青年的自由之夢

科創人(以下簡稱科):您最初接觸電腦和互聯網是什麼時候?

Wood:小學3年級第一次知道電腦,心裡一直記掛著。1995年在大學接觸到互聯網,1996年畢業後在廈門信達公司從事網站建設工作,很幸運早早進入了互聯網行業。

科:您第一次創業是1998年,當時選擇創業是出於什麼原因?

Wood:剛工作那陣接觸到了Linux和大量開源軟件,很快就入了迷。尤其《開源軟件文集:開源革命之聲》這本書,彙集了當時開源和自由軟件運動先鋒的思想,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巨大影響,最終讓我選擇了創業。

此外可能跟性格也有關係,我在 TGO 小組的好朋友洪強寧(人稱洪教授)歸納過

創業的四種主觀驅動:1.想做的事靠打工做不了,2.喜歡賭不確定性,3.有控制慾,4.不喜歡被人控制,我屬於1、4和一小部分的2吧。

科:決定創業並不是因為一個商業目的,而是因為感性層面的追求?

Wood:當年就是想和幾個玩得比較好的朋友一起,做點自己能決定的事。

科:這次創業有沒有給您帶來期待中的快樂和幸福感?

Wood:最快樂的時候是大家一起去電子城攢機(笑),能有一臺稱心的新電腦了。第一次創業一共就5個小夥伴,我們兩個寫代碼的,什麼都得幹:產品設計、美工切圖、代碼實現、測試、打包、現場實施部署、售後支持……創業有這點好處,即便是一個微小的創業項目,也會逼著你完整體驗一件事情的從A到Z。

我們的第一款產品是企業郵箱系統,選的是sendmail來做MTA,而sendmail的配置文件又是出了名的難讀難寫,據說本來就不是設計給人讀的。為了搞定這個東西專門啃了那本著名的蝙蝠書。那時候剛畢業兩年,沒有太多技術積累和經驗,都是靠看書、看網上資料自學,是我技術成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創業是技術人未來發展的唯一道路嗎?

▲Batbook

科:如果現在給您一個時空門,穿越到1998年,給當初的自己說一句話,您會說什麼?

Wood:一定要多關注商業因素(笑)。關注商業性不是關注錢,是關注市場需求,為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沒有商業思維就會變成接單幹活,被牽著鼻子走。我們5人團隊做了兩年,最終被一家上市企業投資並轉換行業,也是因為自己沒有明確的方向,覺得做這個也行、做那個也行。

  • 第1.5次創業:招安進京——被動式成長終致分裂

科:2000年,被一家上市企業投資,成立新公司朗川,從廈門北上進京……您在不同場合都將這次轉折稱為“1.5次創業”,原因是什麼?

Wood:一是成立新公司是之前項目的延續,二是這次創業沒有結果。

科:從2000年朗川成立到2006年您離開,6年對於創業項目而言已經不算短了,您所說的“沒有結果”指的是?

Wood:首先是被動轉換了行業,並不是說做企業軟件和電子政務軟件有什麼不好,但就創業而言,這並不是一個由內向外的主動選擇。其次是最終結局不太好,團隊不斷擴張,業務規模也越來越大,突然有一天,團隊中有一個人帶走了一半的研發團隊自立門戶,還帶走了業務。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讓我徹底反省了自己的行為和決策。

科:您認為自己需要為那次團隊分裂承擔很大的責任?

全文鏈接http://b6i.cn/3EILJ

在互聯網領域,每一個技術人都是匍匐前行,中年危機,新鮮血液的湧入,不斷更新的技術法則,創業彷彿成了技術人未來發展的唯一路徑。

雙12,又是技術人24小時忙碌的時間,每一個重要的節點,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參與都有他們的身影,作為背後的支撐者,他們是孤獨而勇敢的。想看更多技術人創業故事,歡迎留言評論。

關注公眾號CTOKCQ,與更多BAT高管創業者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