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若驚,無大患。貴身可以寄天下!道德經十三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

♞受到寵愛或者侮辱都都要保持驚醒,對待大患像對待身體一樣重視。什麼是寵辱若驚?被讚美褒獎時要謙虛為下,不要翹尾巴,被批評貶斥時要虛心為上,不要妄自菲薄。對待得和失要保持驚醒,不麻木。這就是寵辱若驚。什麼是對待大患的態度呢?人生有大憂患大得失,是因為我們都有一個重要的身體,如果沒有了身體,又怎麼會有大憂患、得失,所以最珍貴的還是身體。愛惜天下如愛惜自己身體一樣,把天下看得和自己身體一樣貴重,那就把天下寄託給他。

♛ 本章是老子"貴身″說。身體或者生命是存世的基礎,感知世界,思想世界都是建立在個體存活的基礎上,所以老子貴身。本文首講寵辱若驚,我們時常說要寵辱不驚,驚,驚字,本意馬受到外界刺激反應,引申為振動,擾動。面對寵辱驚還是不驚,表達內核思維不一樣。驚,是要人保持敏銳性,善於與外界溝通,寵之為下是對應寵的態度,本文隱含辱之為上來對應辱的態度。因為貴身,就要重視與外界交流,關注寵辱是關注與外界互動,解決存身貴身的大患。所以得到而被寵要保持驚醒,失去而被辱要保持驚醒。寵辱不驚,更強調處世為人豁達有成見,不受外界干擾,安心於認準事務。可謂兩個側面。

有以上分析下文中,貴大患若身,愛身貴身,有其對外充分互動,愛以身及天下,則與天下無不利。可見古人在自我管理人文社會管理


寵辱若驚,無大患。貴身可以寄天下!道德經十三

智慧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