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典歷】棘刺母猴

【清風典歷】棘刺母猴

【譯文】

宋國有人請求為燕王在荊棘芒刺的尖端刻一隻獼猴,但是要求燕王必須三個月不飲酒、不食肉、清心寡慾,才能讓他看到所刻的獼猴。於是燕王用三乘土地的俸祿養著宋人。一位冶煉工匠進言燕王道:“臣下聽說,君主沒有長達十天不沾酒肉的齋戒。宋人知道大王您不能長久齋戒去觀賞這種沒有實際價值的東西,因此將齋戒的時長定為三個月。凡是雕刻的事物,刻刀必然比要刻的東西更小。現在臣下作為冶煉的工匠,無法鍛造出比荊棘頂端還要小的刻刀,這是不可能存在於生活中的物件,大王一定要明察。”燕王於是囚禁宋人並盤問他,果然是信口胡說,便把他殺了。冶工對燕王說道:“事情的謀劃如果沒有固定的考量標準,那麼上言的人就大多是‘棘刺獼猴’這樣虛妄的言辭。”

【小識】

傻子與騙子

“皇帝的新裝”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經典童話。安徒生這個故事之所以好,不是在於騙子,而在於“傻子”。傻子太多了,騙子常常不夠用。騙子聲稱,只有傻子才看不到他們做的衣服。這就把國王、大臣、百姓等一大群人硬是從“假傻子”變成了“真傻子”。只有那個小朋友是清醒的,他喊出了第一聲真相。

《韓非子》中也有這樣的故事,“棘刺母猴”就是一個“韓版”的“皇帝的新裝”。燕王在聽到“棘刺母猴”這種堪比今日微雕的謊言後,非但毫不懷疑,還在明知自己無法做到三月齋戒的情況下,白白養著騙子,這水平也就和那位裸體出行的國王差不多了。若不是冶工上言,揭露了實情,還不知他要被矇騙多久。

燕王之所以會受騙,固然是由於他因沉迷玩物而喪失理性,對虛妄的言辭不能用客觀事實來判斷。進一步說,他的愚蠢,並不是一個智商的問題,而是一個權力的問題:因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可見,回到常識是何等的困難!同樣,說出常識也是何等的艱難!這就是權力對於智慧的遮蔽。歷代君主中多不乏聽信騙子一面之詞就喪失理性的人,即便是秦皇漢武這般引領風騷的人物,也會被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藥騙得團團轉,花費大量的物力人力去“找仙人、採仙草、求仙丹”。可是歷史上又有哪個皇帝能不老不死呢?事實就擺在眼前,他們卻回不到現實。冶工能識破騙局,也只是回到了常識、並且說出了常識而已。只有真實與虛妄的對比才能讓燕王清醒過來。

韓非的文章素來一針見血,冶工最後說的話也正是他要告誡君主的事:對於臣民的言辭應當有衡量的標準,否則就會出現許多“棘刺刻猴”這類隨意編造的虛假言辭。臣民向君主陳述自己的主張,君主按照他們的言論分配相應的事情,之後加以考量。所謂衡量標準就是對實際情況的理性考察與核實,“審合刑名”,“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事情的成效符合最初的言論,就給予獎賞;反之則進行責罰,這樣才能杜絕妄言、不受欺騙。(阿陽)

【清風典歷】棘刺母猴

薏苡仁

薏苡仁:種仁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氣微,味微甜。健脾滲溼,除痺止瀉。薏米可用於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溼痺拘攣、脾虛洩瀉。主產福建、河北、浙江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