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報怨的人很了不起

從不報怨的人很了不起

孔子說:“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則君子也。”

這麼多特徵能不能再精簡一些,如果只剩下一個特徵是什麼呢?那就是“不怨。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給君子劃了一道底線:一定不能懊惱怨恨。生不逢時的感傷,懷才不遇憂憤,都有失君子風度。

怨恨是人生的一大障礙,我們俗人往往以愛憎分明為人格之上品,聖人把這種人打入凡夫之列,無他,心胸狹窄故。

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被別人曲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管理好情緒的智慧。

有人選擇以牙還牙,有人等待老天的幫助,有熱等待時間撫平創傷。

智者選擇放下。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怨天尤人,不如靜觀自省。自己所遭受的以切都是天意安排的。

是不是說:只要怨就不是君子呢?

孟子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與我們無關的路人,犯了錯誤,遭遇災禍,我們常人不會抱怨他,更多是當做飯後的談資,嘲諷或者幸災樂禍。這個時候的“不怨”是從自私而生的,不是君子所為。

如果是自己的親人犯了過錯,就會去報怨。這時的怨,是從愛而生的。也不能說憂這種怨氣就是小人。比如屈原、杜甫將滿腔幽怨都譜成詩篇,這種怨就是出於對家國深深的愛。是無私的。

所以我們理解“君子不怨”時,不能泥滯與怨與不怨,而是要關注心地的公私。君子不怨,是指不發私怨,不怨天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