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哉:素食.禪香.人間有味是清歡

賢哉:素食.禪香.人間有味是清歡

禪,觀照自然,明心見性。

素,淡淨無塵,素香清遠。

素食與禪,總是有一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淵源。禪,講究心懷明月,身如琉璃,追求超然無為,清淨修行;素食,是悅性之食,是充滿靈性和禪意的食物。素食與禪相契合的美,便是慈悲、是淨化、是脫俗,是樸素。

蕙質蘭心的廚人採摘天然之物,將善念、禪心、包容、淡然……融入一系列食材製作的過程中,然後方能做成一道道觀之怡情、嘗之悅性的素食。那每一道製作工序的細節裡,是洗滌過程中的清淨身心,是烹調過程中的善心笑顏。所以,用大愛、禪性修行而出的素食,於杯盤中見匠心,於輕嘗中得智慧。

素食之美,能夠讓人心生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因為動物有生命,“有心”,有世間苦樂之思,所以它們再被宰殺的時候,會充滿恐懼,痛苦不堪;而植物的生命是指“生機”,屬於“無心”,雖有生死,卻無痛無苦。所以,吃肉使人氣濁,吃素使人氣清,我們吃素食,安然祥和,內心無愧,也算是身心歸於清淨的一種修行方式。

素食能夠讓人們,在一日三餐的清味禪香中,感受到每一個生命的平等與可貴,從而讓我們更加對世間萬物充滿慈悲與關懷,對萬事從容淡定,泰然處之,這也是禪家所提倡的一種“無雜念,無貪慾,心容世事而不爭,意納萬物且自明”的處世哲學。

南宋文學家、愛國詩人陸游,就是一位素食主義者,他經常遊歷佛山名寺,一心向佛,並以喜食素齋為傲。他的詩詞之中,常見食素的禪機妙理,令人讀過之後便有清神滌心的頓悟之感。

如陸游所作《素飯》中有云:

放翁年來不肉食,盤箸未免猶豪奢。

松桂軟炊玉粒飯,醯醬自調銀色茄。

時招林下二三子,氣壓城中千百家。

緩步橫摩五經笥,風爐更試茶山茶。

於茂林幽深之間,與志同道合的二三人一起分享素菜美食,膳罷,品書中萬千氣象,享山中新茶雅香,大有出塵之致。

其在《菜羹》中又道:

青菘綠韭古嘉蔬,蓴絲菰白名三吳。

臺心短黃奉天廚,熊蹯駝峰美不如。

老農手自闢幽圃,土如膏肪水如乳。

供家賴此不外取,襏襫寧辭走煙雨。

雞豚下箸不可常,況復妄想太官羊。

地爐篝火煮菜香,舌端未享鼻先嚐。

開闢菜園,躬親種菜,自給自足,無需外取。生活雖看似拙樸,陸游卻從中得到了無盡的精神樂趣與超脫的心靈感悟。

素食飽含天地之靈氣與精華,又如此可愛天然,在陸放翁的心中,常吃素食可是比吃山珍海味來得更加令其歡喜與超然。而在多年食素的調理下,當年體弱的陸游,也由此得以享受古時人們難以企及的八十五歲高壽。

晚年的陸游佛性深厚,其在《白髮》中道:“清坐了無書可讀,殘年賴有佛堪依。君看世事皆虛幻,屏酒長齋豈必非!”素食之於陸游,是身之淨化,禪學之於陸游,是心之超然。可以說,素食與禪文化,在陸游的一生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素食與禪,彷彿蓮花與水,互契相諧,互生相依。以禪道之水,孕育素食之花,而這素食之花,也將禪道之水點綴得更加韻味悠遠,豐富綿長。

素食,禪香,人間有味是清歡!

賢哉:素食.禪香.人間有味是清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