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配種的母羊為什麼不建議做種羊出售?

已配種的母羊為什麼不建議做種羊出售,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任何動物,無論生豬、家禽、還是草食動物或是特種動物,在經過運輸和更換場地之後都存在一個適應的階段,我們叫它“應激反應期”,也就是俗語講的水土適應階段。


面對應激反應,一定會做三件事:


1. 羊只出場之前進行抗應激干預措施;


2. 對來引種的養殖戶/養殖場進行應激期專項技術指導;


3. 養殖戶/養殖場針對不同應激反應,按技術指導內容進行處理。


緩解應激反應,難免需要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而母羊初懷和臨盆階段(甚至整個懷孕期),正規養殖場都是極少使用抗生素。中藥成分藥物(比如板藍根、黃芪多糖、魚腥草等)很多時候只能充當注射用水用來稀釋抗生素使用,並不具備很好的效果,會延誤應激期的響應效果。


隨著養殖技術的普及,很多引種的養殖戶/養殖場對於黑山羊養殖的安全意識也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大家普遍知道羊只應完成所有免疫才可以達到出場標準。但很多新入門的客戶不清楚,山羊在經過運輸之後,即使是大廠家的疫苗,也會存在部分免疫失效概率,所以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廠家疫苗抗體產生情況,在客戶引種回去之後給出疫苗加強免疫方案,以確大家的養殖安全。同樣,孕羊尤其是初懷孕羊是不建議進行疫苗注射的。


基於以上原因,建議大家選購已發情未配種的青年羊,畢竟對於養殖來講,安全問題永遠是排在首位的。

已配種的母羊為什麼不建議做種羊出售?


已配種的母羊為什麼不建議做種羊出售?


已配種的母羊為什麼不建議做種羊出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