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发生火灾时怎样处理和应对?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都能回答。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压低身体穿过浓烟逃生,或者躲进浴室等由水源的地方。

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然而,在11月4日,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会消防工作指导处负责人司戈现场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时表示,遇到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浓烟”逃生是不科学的。

为什么是不科学的?

司戈解释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这种做法大概是在100年前从美国传来,当时高分子材料少,有毒烟气少,所以在当时若有轻微烟气,拿着湿毛巾可通过。如今,科技发达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我们的建筑材料发生了变化,那么逃生的方式也应作出改变。

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其实,在轻度烟气中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若是在浓烟下则作用就很有限了。而且在发生火灾时,还需要看在火场中找湿毛巾的时间成本,如果在一个陌生、相对不易找到湿毛巾的环境中,为了逃生刻意的去寻找湿毛巾,结果也许事与愿违。

在发生火灾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逃生还是等待救援。如果如果疏散通道烟气很大了,关门等待救援是更优选择,这时湿毛巾、衣物可用来塞门缝。不是说你看到烟就一定要穿过去,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不穿过浓烟,去找能够安全逃生,或者等待救援的地方。

火灾中最可怕的是什么?

要知道火灾中最可怕的不是火,而是浓烟!据了解,火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的人是烧死者的4~5倍。在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吸上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导致死亡。浓烟比火苗跑得更快,是火场第一杀手。

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火灾中死亡大多是由于火灾现场的烟尘和温度等因素导致人员伤亡。但更多的是在逃生过程中逃生方法错误或失败,不小心吸入浓烟、吸入热气、缺氧或烧伤,而导致死亡

火灾逃生中,那些行为是错误的?

原路逃生。这是最常见的火灾逃生模式,若是在自己不熟悉的场所发生火灾时,人们惯性的就回向来时的方向跑去。倘若该通道被烟火封锁,再去寻找其他出口时,已经错失了最佳逃生时间。

从众心理。当生命面临危险时,很容易因惊慌失措而失去判断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也是跟着跑。

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跳楼。在火灾刚发现的时候,往往还是较为理智的,但是当逃生失败、火势越来越大、浓烟愈来愈浓时,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冒险的行为。

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当在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沿“安全出口”、“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疏散标识方向迅速撤离。

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低身前进。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都聚集在上空,我们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厚物护身。在确定逃生路线后,可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到身上,以最快的迅速钻出火场冲到安全区域。切忌不能用化纤、塑料等物品来保护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结绳自救。家中有绳索的,或者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拧成麻花状,将一端栓在门、窗挡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

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求救。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通过大声呼救、挥动布条、敲击金属物品、投掷软物品等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夜间时,可用手电筒、应急灯等能发光的物品发出信号。

火灾发生时捂住口鼻逃生不科学?那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发生火灾时,不要试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浓烟。有实验证明湿毛巾是挡不住浓烟中的毒气和高温的。而且在浓烟中,你的视野会受到浓烟的影响,会让你无法更好的辨别方向,也许还会让你从原本相对安全的环境移动到危险的处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