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錯誤”的行為?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錯誤”的行為?

4月23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受疫情影響而延期的春節假期提供了足夠多的時間給大家自我提升的機會。宅不怕悶,有書就行。書不在多,精讀則靈。小編就問一句:最近,你讀書了嗎?如果沒讀也沒關係,不妨來看看小編推薦的這本《“錯誤”的行為》。作者從行為經濟學的形成出發,闡釋了不少經典理論,不論是我們的投資或是生活,都能從中獲得不少啟發!

先來介紹下作者的生平。理查德·塞勒1945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曾先後在羅徹斯特取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塞勒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在行為金融學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並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他屬於“經濟學帝國主義”的開疆拓荒者,被認為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經濟學家,在儲蓄和投資行為研究的造詣也很深。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呢?

我們先做個假設。如果你最高願意花20元買個杯子,但如果你擁有了這隻杯子,想要轉賣出去,你心裡的預設價格一定會比20高。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要從行為經濟學的發展開始說起,行為經濟學作為近代經濟學研究的新領域,與傳統經濟學有很大的不同,其根源的一點就是最初的假設。傳統經濟學家首先默認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使得自己效用最大化的選擇。但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並不都是如此,人們認為的最優往往非實際上的的最優。行為經濟學研究的往往是一種不完全理性的市場行為。如果不帶入進去,你一定會認為物品本身價格沒有變化所以價格也應該沒有變化。但是相信你是當事人的話一定會提價。這就由泰勒發現的“稟賦效應”理論可以解釋,當一個人獲得某一樣東西時,他會認為這樣東西比自己尚未擁有時更有價值。投資理財不也是這樣嗎,買入之後,總希望它能漲的高點再高點。


他針對行為經濟學提出了三大很有意思的經典理論:前景理論,心理賬戶理論以及自我控制理論。

我們分別來解釋一下:

1、 前景理論

人們面對損失往往比獲得更敏感,而且在收益面前往往選擇風險規避而在損失面前體現的多為風險偏愛的。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錯誤”的行為?


2、心理賬戶理論

人們可能會把相同事物的花銷放在不同的賬戶裡,以至於對同種事物的消費傾向不同。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錯誤”的行為?


3、自我控制理論

這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問題,拖延症或者賴床就是最直接的體現。假設我們上午七點起床帶來的收益是10,而8點起床帶來的收益只是8,但是人們往往選擇賴床,這就違背了我們的常識。雖然不可以用傳統經濟學來解釋,但行為經濟學從心理角度解釋了這一點。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錯誤”的行為?


投資者作為價格接受者以及信息接收者,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學習行為經濟學的方式,規避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在進行投資時以更多視角進行分析,獲得更高的收益。


風險提示:本文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基金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投資於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時,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託管協議》、《招募說明書》等文件及相關公告,如實填寫或更新個人信息並核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代表本基金業績表現。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