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一邊走路一邊回信息?一邊打電話一邊發郵件?

看電影的時候手裡回覆著會議流程還想著明天要見的客戶。

洗澡的時候還要把手機裝進防水袋。


時代速度讓我們有時不得不同時做兩件事或者更多事,真的是在提高效率嗎?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有重度一心多用傾向的人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但實際比專心做一項任務的人往往表現要更糟糕。


研究顯示,只有2%的人能一心多用,也就是同時出色地做多件事,絕大部分人若是這樣做,在每一件事上的表現都會打折扣。


有人說,我在開車的時候接打電話完全沒有問題,在看電影的時候也可以同時講話。那我敢斷定,你開車的路一定是熟悉的路,電話那頭的內容也差不多是無關痛癢,如果路況更重要,你轉頭可能就會忘記電話裡的內容,甚至誰給你打的電話都要遲疑一會。講話的時候那部分電影橋段大概率是缺失的。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這就不存在一心多用的問題了,而是三心二意了。

長時間的"一心多用",會讓你的專注力大打折扣,或者很大程度上喪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所以你經常會說"我的記性最近很差"。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比如你正在掃地,忽然發現沙發上有一隻髒襪子,當你撿起襪子丟進洗衣機,又想起來廚房裡燉的湯,走進廚房把火調小,卻忘記了剛剛的掃帚放在哪了。

你以為你掃了地,洗了衣服做了飯,實際上,一件事也沒有幹完。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當人群通過一個入口或出口處,若有次序地行進,可順暢流通。行進速度愈快則流量愈大。而當人群很擁擠時,則流量大大減少。在公路上行駛的車輛,若相互保持一定距離,則交通流量可很大。如果遇到一個狹窄的路段,則車輛密度增大而形成堵塞,流量立即減小。這就是所謂的"瓶頸效應"。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大腦也是一樣,在面臨兩個相差可能只有300毫秒的任務時,神經信號傳遞到一定位置就會受到阻滯,大腦處理第二個任務就會慢下來。

專注,意思指專心注意,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件事,精神貫注。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專注和簡單一直是我的秘訣之一。簡單可能比複雜更難做到:你必須努力理清思路,從而使其變得簡單。但最終這是值得的,因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創造奇蹟。——喬布斯


那麼如何做到專注呢?簡單的幾個建議,慢慢試試看。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 時間和空間的選擇

如果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策劃書要完成,那麼一早起來,衝一杯茶,在你頭腦最清醒的時候坐到你的書房去,相信明天就能交上了。

  • 碎片時間的利用

如果你的大塊時間非常少,那就把任務分解化,做到關鍵點的時候停下來,那麼你就會在完成下一個任務的時候立刻返回做這件未完成的事,比你同時做兩件事效率要高的多。

  • 拋開雜念

試著關掉你的社交工具1小時,只做一件事。這1小時內的你會發現,時間過得非常快,甚至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你的身心利用率高到你自己都震驚。

  • 保持對事物的興趣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像在對於孩子來說,《小豬佩奇》要比《奧數》更容易入迷。

  • 保持健康

當身體一切機能都處於良好狀態下,更容易完成任務。就像如果你頭痛劇烈,脖子痠痛的抬不起頭,真的很難再去有心情做事了,只想睡一覺。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沒有專注力的人生,就彷彿大睜著雙眼卻什麼也看不見。——村上春樹


最後再說還有一個辦法,"21天法則",21天可以讓人養成一個習慣,你可以試著21天練習保持專注,但最重要的是21天到90天才是真正的穩定期,換言之,當你突破了90天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忘記多少天了,這,算一個小成功哦。

碎片信息時代,你的專注還在嗎?

關注@奔跑橙,一起改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