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最近几天特别焦虑,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原因是,一不小心认识了个牛娃妈妈,

在我还对分不清哪里有啥牛叉学校,以及相对应的学区房的时候,

人家已经顺手买了个千万元的学区房,

并且在积极探索鸡娃方式。

我问她干吗这么拼?


她说当然要拼,鸡娃不能停,

学区房只是有能力顺手就买了,

只能作为一个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托底,并不是什么特赦令。。。

555,我简直吓尿了,从来不知道别人家的父母这么拼……

有钱、高知、积极、努力,简直是360°全方位无死角碾压啊!

我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瞬间所有的愧疚、焦虑、不安、自惭形秽涌上心头,

那一刻我对自己失望透了。

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重视教育,

还愿意在培养孩子这件事情上亲力亲为,全力以赴。

我竟然以为报班就结束了,

把教育打包给机构,

甩手掌柜当的不亦乐乎,

这简直就是裸奔啊。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之前一直自诩的“佛系”育儿瞬间崩塌,

这根本不是什么“佛系”,

是懒!是不负责任!

真正的佛系是有条件的。

是尽人事,听天命,

是努力后的心安理得,

是尝试了N种方法无果后的静待花开。

或是先定个“小目标”,

赚他个1个亿,

用银行卡上金光闪闪的天文数字做为后盾,

才有资格谈佛系,

才敢让孩子随心所欲。

下次再说自己佛系育儿,

先问问钱包同不同意!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不得不承认,

从统计学,从概率的角度,

我们长达10多年的基础教育,

最后甄别出的好学生,基本上避免了意外,

他们大都是聪明兼自律的

名牌大学毕业,进入大公司成为精英。


这条精英的生产线,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行之有效的,

所以父母们拼命鸡娃, 这是一条可以复制的成功路径

在这条路上,有人是天生牛娃,落地躺赢,

有人是通过家长们长期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培养的结果。

与其说是孩子有天赋,不如说是家长各项资源投入的累加呈现,

天赋到能力,中间隔着一个银河系,

是需要长期积累和刻意训练的。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

一,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二,家长的意志力和钱包。

缺一不可。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我们都害怕自己做的不够,

怕让孩子成为新时代的《伤仲永》,

所以焦虑,惶恐,不分青红皂白,

只要别人学了的我也要学,盲目随大流,

这看上去是爱孩子,是有责任心,

其实是拿钱安慰自己的惶恐,买自己的心安(我本人)。

真正培养孩子的关键,

不在于你报了什么班上了什么课,是否鸡娃,

而是你本身是否有积极思考行动,

根据实践的反馈不管调整更新,改进方案,

以及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具体落实行动等。


比如以前小陈皮会对着我上下班的82路公交车喊:

82路,你好~

82路,再见~

82路,路上小心~

这个时候我会和他说,

82路满载归心似箭的乘客,穿过城市的钢筋水泥,轻轻松松把大家送到了目的地……

他就很开心,不自觉掌握了几个成语。

比如他很喜欢吃生煎,

我们买3两12个生煎,我就会问他:

爸爸吃4个,妈妈吃4个,那你还有几个,够吃吗?

他就算啊算,4个,还不够了呜呜呜……

我说那好吧,我再给你2个吧,那你太多了吧,你几个了?

他就咯咯咯傻笑,我有6个了,好耶~

加减法就不知不觉明白了。

当然,除了这两个,我也没有更多的例子了。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我们都爱孩子,但每一家的情况都不一样,

每个人的起点,经历,认知水平和积累都不同,

切记盲目学别人,

知道自己孩子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很关键。

盲目攀比,痛苦填鸭不但消耗了自己,也消耗了孩子。

鸡娃也要头脑清楚,有分析判断力,

要懂得挖掘关键信息和准确的归因理解,

不能浮皮潦草,盲目东施效颦。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比如你看到别人为孩子高考落户天津,

你以为就入籍天津就万事大吉了吗?

你只看到了一个表象,

人生是一个长跑,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背后的力量,

别人家庭背后的家学、经济、人脉、资源都是你看不见的重要抓手。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但鸡娃真的那么好用吗?

短期来看,鸡娃确实可以通过暂时性的死记硬背和刷题,

赢得考试,甚至是高考,进入名校,

父母也终于完成任务,十年寒窗,金榜题名。

但是把时间拉长,长到踏入社会,

你就会发现,鸡娃很可能是在赶鸭子上架,

通过外界刺激,

把孩子放在了他并不擅长的人生赛道上,

你放弃了他其他更具优势的可能性,

这是对他未来人生的弊大于利。

并且鸡娃这条所有人都在走的路,

就一定是条好路吗?

所有人都走的路,必然是人满为患,竞争激烈,红海厮杀,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你认为的捷径,更像是刀刀见红的战场。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你只看到了皮毛,就以为是全部,

那些牛娃从来不是因为你以为的上了好的幼儿园,上了好的培训班,买了好的学区房而牛,

而是因为他们身后永远都站着优秀的父母!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是你要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擅长的地方,

你要知彼知己,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能做什么。

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学业,都要走名校的老路。

把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就都是牛人!

拼命鸡娃不如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通过兴趣和内驱力,

激发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引导孩子自鸡!

因为学习是终生的事业,是永无止境的,

只有自己愿意才能持续!

对内驱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永远重于流于表面的鸡娃本身!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很多时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并不是它有多努力,而是它的父母就是白天鹅!

教育的胜负,起点在父母,

胜负其实在一开始的战略布局上就已分高下了。

家长能提供的资源,决定了孩子教育投入的方向、力度,

家长拥有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

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家长在整个社会序列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决定了孩子的出路!

你的占坑能力越强,社会关系越广,孩子的出路就越好。

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配拥有孩子……


这是一场一开始就高下立现的战争,

基因是你给的,成长环境是你给的,社会阶层是你给的,

如果你都没有成功,又何必苛责孩子。

不如你自己先走出一个成功给他看看。

教育从来都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考试。

有的人一出生就抵达终点,手握免试券,

更多的普通人只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而对于普通人,只要脚踏实地,尽心尽力,

跟自己比就够了,

只要优于初始设置就是胜利。

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一条可控可测量的路径。

永远不要迷信一条路!

如果发现孩子学业难,

早点认了,

积极给他铺后路才是王道。

不要一味的挤独木桥,

任何一条路,走的人多了,便不再是捷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