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物課教學日記第三十四課---教學是生命的交往和交互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深圳:生物課教學日記第三十四課---教學是生命的交往和交互

“老師,我想報名一下講課,我是七六班的餘昊希。”上週二我在QQ好友上收到這位同學要求講課的信息,我被她的講課熱情所打動,我迅速發過去一個點讚的表情。

“麻煩老師給我安排一下課時,我好提前做預習。”她反應很迅速。

“週一心臟習題課由你主講。講課都是小組形式的。下週是習題課,就不採用小組形式了。你重點備一下心臟那節的所有習題。這節有難度,你多理解好知識點和題目。”我也立即做出指導,告訴她如何進行習題課的備課。

“你看下知能練習冊和課後習題,再網絡上搜一搜習題。鞏固一下。做個小課件。”我又進一步指導。

“老師,那知能練習冊有解析嗎?我用來參考一下,要不然我自己琢磨有點琢磨不透。”

“知能沒有解析,不過你有疑問可以隨時問我,我語音解答,你再消化理解一下,也就會了。”

“好的老師,那我今天把知能的習題做好,以後發給您,您幫我改一下。我要怎樣才能直播講課呢?”學生疑問很多,但是我也很有耐心,因為教育就是一種服務,老師是服務的無條件提供者。

“好的,你可以看一下我在優酷網發佈的學生登錄老師釘釘賬號直播講課操作,然後就會了。”

“老師,在嗎?第五題是b嗎?我有一點不懂。”時間在不同的場景和人身上流逝,但是我和她的在線互動卻是不定時發生,有時在上午,有時在下午,她的備課問題多種多樣,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勤學好問的人。我對她以及任何學生的網絡提問始終樂此不疲。對她的提問,我在QQ上做了語音解答。

“好的,老師,我繼續做有不懂的題再問您。”她的態度一直很積極,求知若渴,充滿陽光。

“老師,第十題和第11題,我在課本上找到了這個知識點,但是我要怎麼跟別人講啊?”她將題目以照片形式在Q上發給我,我用語音教她如何把解題過程教授給其他學生,她聽後茅塞頓開。我覺得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知識傳授,需要這種腳手架形式的互動與交流,在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影響中,知識的傳遞顯得富有生命力,超越了枯燥和冰冷。

“老師不是有一個那個試直播嗎?就定在星期五晚上七點半,可以嗎?我的課件做好了,我發給您看一下。”又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坐在地鐵上,餘昊希突然發來一條消息,過了一會兒,她又補充道:“老師,建議您用電腦打開。”她考慮問題很注意細節,怕手機打開PPT容易亂碼。

“好的,很棒。我一會兒回去看。”我為她的效率點贊。

“老師,您看一下有沒有修改的地方?”她繼續提醒我,做事有始有終。

“老師,這是我對課件做的修改。我在課件前嵌入了舒緩優雅的音樂,因為同學們進直播間比較拖拉,所以用兩分鐘放音樂,讓先進直播間的同學能聽聽音樂,放鬆心情,有利於學習。另外,我插入了計時器軟件到課件裡,通過倒計時提醒同學們各環節的時間,方便控制課堂進程。”她在另一天的傍晚拍了小視頻給我,展示她對課件的創新修改。我聽著她富有激情的解說,看著她精心做出的改進,心中升起一種驚喜,我覺得她考慮問題很細緻,這方面我來備課的話,不一定能想這麼周到,我想到一句話“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在這方面,她應該是我的老師。常常有人質疑我,你讓學生講課,學生能有你講的好嗎?你不是在偷懶嗎?我想說,老師成功不是真的成功,只有學生成功才是真的成功,這是教育行業特殊的性質。學生可能在知識精講方面的確不如我,但他們有符合他們年齡段語言體系,同樣的知識,學生講給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一點老師比不上。另外,學生是可以通過長期訓練把課上好的,沒有誰天生就會上課。最後,在上課過程中,講課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長期鍛鍊,功利一點說,我相當於順帶著為國家培養了一些未來潛在的好老師。

“等下7點半互換賬號測試。另外,考慮到這節習題課有難度,習題課的講解部分留十分鐘我連麥進行精講。其餘30分鐘按原定不變,由你主講。”又過了兩天,到了週五晚上,我提醒她登陸測試。

互換釘釘賬號的測試很順利,無論是她的電腦麥克風,還是揚聲器,無論是播放視頻還是放計時器,無論是我連麥的聲像還是面板文字互動,比前幾次學生小組講課的測試效果都要好。測試時我發現,有些學生在沒有事先約定的情況下,自發上線參與了測試,還給了點贊。我為他們的積極和支持態度感到欣慰。

今天上午第一節,我和餘昊希同學正式聯合給大家上習題課了。整節課上的很順利,課上有講練結合:學生用10分鐘自主做知能練習冊心臟那一節的14道選擇題,我用8分鐘精講選擇題;課上有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學生用6分鐘在各自小組微信群討論知能選擇題的疑難題目;課上有例題精講和互動:餘昊希同學精講十道補充例題,期間發起連麥互動兩次和多次面板互動答疑。這節課的亮點有四:一是上課各環節有屏幕倒計時器,能醒目地提醒老師和學生注意課堂時間,提高了上課效率;二是師生共上一堂課,互動默契,動態調整良好。例如餘昊希同學一開始只給學生4分鐘時間討論知能練習冊習題,我認為時間太短,容易導致討論淺嘗輒止,我在面板上建議她用6分鐘,她及時看了面板留言作出了採納;三是餘昊希同學講課流利,表達力強,落落大方,對課的進程和突發狀況調整很靈活,聲音有感染力。她注重啟發式教學,成功連麥兩次,多頻次在面板和學生進行互動答疑,效果較好,現場感強;四是餘昊希同學信息素養良好,無論是倒計時器的插入,還是課件製作技能,抑或對釘釘的技術操作,都顯得技能嫻熟,像一個電腦使用高手,完全沒有前幾次課學生對電腦技術的陌生感。五是本次課課後引入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學生滿意度、學習方式調查等選項增強了課程與學生的連接感,增強了學生對課的意見和反饋,使師生共同體備課更加註重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導教,讓教和學儘可能真實地發生在學生身上,而不是讓學生做一個“假裝學習”的看客。

這節課稍顯不足的是時間安排有點緊湊,最後三道例題講解時間不夠,拖堂了三分鐘。我相信這都是很小的事情,只要加以訓練和優化,很容易解決。通過這些天的“三合一”生本教學法網絡實踐,通過我和學生在講課背後不辭辛勞的付出,通過在付出中師生的相互啟發和智力勞動的愉悅,我越來越感覺到,教學是老師和學生的交往活動,是符合“萬有引力”的一種相互吸引,是一種混合了探究、奮鬥、挑戰等情感的生命活動。以前用傳統模式上課,我無法瞭解到學生的能力、氣質、個性、才華、意志力等品質,我的眼中只有課本和知識,沒有一個個具體的學生。而現在,通過師生共同備課,通過把教學舞臺讓給學生展示,在教與學之中,我的眼中逐漸有了一個個富有各自獨特生命氣質的學生,看著他們探究、表達、討論、爭鳴,我理解到,教學是混合式的,不能割裂教與育、教與學、知與能。教學應該是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師講生講的混合、講做練的混合、素質教育與傳統應試解題教育的混合、學生個性與共性的混合,沒有混合,劍走偏鋒,極左極右,都不是正確的教學。只有混合,才能行穩致遠。

深圳:生物課教學日記第三十四課---教學是生命的交往和交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