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物课教学日记第三十四课---教学是生命的交往和交互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深圳:生物课教学日记第三十四课---教学是生命的交往和交互

“老师,我想报名一下讲课,我是七六班的余昊希。”上周二我在QQ好友上收到这位同学要求讲课的信息,我被她的讲课热情所打动,我迅速发过去一个点赞的表情。

“麻烦老师给我安排一下课时,我好提前做预习。”她反应很迅速。

“周一心脏习题课由你主讲。讲课都是小组形式的。下周是习题课,就不采用小组形式了。你重点备一下心脏那节的所有习题。这节有难度,你多理解好知识点和题目。”我也立即做出指导,告诉她如何进行习题课的备课。

“你看下知能练习册和课后习题,再网络上搜一搜习题。巩固一下。做个小课件。”我又进一步指导。

“老师,那知能练习册有解析吗?我用来参考一下,要不然我自己琢磨有点琢磨不透。”

“知能没有解析,不过你有疑问可以随时问我,我语音解答,你再消化理解一下,也就会了。”

“好的老师,那我今天把知能的习题做好,以后发给您,您帮我改一下。我要怎样才能直播讲课呢?”学生疑问很多,但是我也很有耐心,因为教育就是一种服务,老师是服务的无条件提供者。

“好的,你可以看一下我在优酷网发布的学生登录老师钉钉账号直播讲课操作,然后就会了。”

“老师,在吗?第五题是b吗?我有一点不懂。”时间在不同的场景和人身上流逝,但是我和她的在线互动却是不定时发生,有时在上午,有时在下午,她的备课问题多种多样,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我对她以及任何学生的网络提问始终乐此不疲。对她的提问,我在QQ上做了语音解答。

“好的,老师,我继续做有不懂的题再问您。”她的态度一直很积极,求知若渴,充满阳光。

“老师,第十题和第11题,我在课本上找到了这个知识点,但是我要怎么跟别人讲啊?”她将题目以照片形式在Q上发给我,我用语音教她如何把解题过程教授给其他学生,她听后茅塞顿开。我觉得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知识传授,需要这种脚手架形式的互动与交流,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影响中,知识的传递显得富有生命力,超越了枯燥和冰冷。

“老师不是有一个那个试直播吗?就定在星期五晚上七点半,可以吗?我的课件做好了,我发给您看一下。”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坐在地铁上,余昊希突然发来一条消息,过了一会儿,她又补充道:“老师,建议您用电脑打开。”她考虑问题很注意细节,怕手机打开PPT容易乱码。

“好的,很棒。我一会儿回去看。”我为她的效率点赞。

“老师,您看一下有没有修改的地方?”她继续提醒我,做事有始有终。

“老师,这是我对课件做的修改。我在课件前嵌入了舒缓优雅的音乐,因为同学们进直播间比较拖拉,所以用两分钟放音乐,让先进直播间的同学能听听音乐,放松心情,有利于学习。另外,我插入了计时器软件到课件里,通过倒计时提醒同学们各环节的时间,方便控制课堂进程。”她在另一天的傍晚拍了小视频给我,展示她对课件的创新修改。我听着她富有激情的解说,看着她精心做出的改进,心中升起一种惊喜,我觉得她考虑问题很细致,这方面我来备课的话,不一定能想这么周到,我想到一句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这方面,她应该是我的老师。常常有人质疑我,你让学生讲课,学生能有你讲的好吗?你不是在偷懒吗?我想说,老师成功不是真的成功,只有学生成功才是真的成功,这是教育行业特殊的性质。学生可能在知识精讲方面的确不如我,但他们有符合他们年龄段语言体系,同样的知识,学生讲给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点老师比不上。另外,学生是可以通过长期训练把课上好的,没有谁天生就会上课。最后,在上课过程中,讲课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长期锻炼,功利一点说,我相当于顺带着为国家培养了一些未来潜在的好老师。

“等下7点半互换账号测试。另外,考虑到这节习题课有难度,习题课的讲解部分留十分钟我连麦进行精讲。其余30分钟按原定不变,由你主讲。”又过了两天,到了周五晚上,我提醒她登陆测试。

互换钉钉账号的测试很顺利,无论是她的电脑麦克风,还是扬声器,无论是播放视频还是放计时器,无论是我连麦的声像还是面板文字互动,比前几次学生小组讲课的测试效果都要好。测试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自发上线参与了测试,还给了点赞。我为他们的积极和支持态度感到欣慰。

今天上午第一节,我和余昊希同学正式联合给大家上习题课了。整节课上的很顺利,课上有讲练结合:学生用10分钟自主做知能练习册心脏那一节的14道选择题,我用8分钟精讲选择题;课上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生用6分钟在各自小组微信群讨论知能选择题的疑难题目;课上有例题精讲和互动:余昊希同学精讲十道补充例题,期间发起连麦互动两次和多次面板互动答疑。这节课的亮点有四:一是上课各环节有屏幕倒计时器,能醒目地提醒老师和学生注意课堂时间,提高了上课效率;二是师生共上一堂课,互动默契,动态调整良好。例如余昊希同学一开始只给学生4分钟时间讨论知能练习册习题,我认为时间太短,容易导致讨论浅尝辄止,我在面板上建议她用6分钟,她及时看了面板留言作出了采纳;三是余昊希同学讲课流利,表达力强,落落大方,对课的进程和突发状况调整很灵活,声音有感染力。她注重启发式教学,成功连麦两次,多频次在面板和学生进行互动答疑,效果较好,现场感强;四是余昊希同学信息素养良好,无论是倒计时器的插入,还是课件制作技能,抑或对钉钉的技术操作,都显得技能娴熟,像一个电脑使用高手,完全没有前几次课学生对电脑技术的陌生感。五是本次课课后引入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满意度、学习方式调查等选项增强了课程与学生的连接感,增强了学生对课的意见和反馈,使师生共同体备课更加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导教,让教和学尽可能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让学生做一个“假装学习”的看客。

这节课稍显不足的是时间安排有点紧凑,最后三道例题讲解时间不够,拖堂了三分钟。我相信这都是很小的事情,只要加以训练和优化,很容易解决。通过这些天的“三合一”生本教学法网络实践,通过我和学生在讲课背后不辞辛劳的付出,通过在付出中师生的相互启发和智力劳动的愉悦,我越来越感觉到,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是符合“万有引力”的一种相互吸引,是一种混合了探究、奋斗、挑战等情感的生命活动。以前用传统模式上课,我无法了解到学生的能力、气质、个性、才华、意志力等品质,我的眼中只有课本和知识,没有一个个具体的学生。而现在,通过师生共同备课,通过把教学舞台让给学生展示,在教与学之中,我的眼中逐渐有了一个个富有各自独特生命气质的学生,看着他们探究、表达、讨论、争鸣,我理解到,教学是混合式的,不能割裂教与育、教与学、知与能。教学应该是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师讲生讲的混合、讲做练的混合、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解题教育的混合、学生个性与共性的混合,没有混合,剑走偏锋,极左极右,都不是正确的教学。只有混合,才能行稳致远。

深圳:生物课教学日记第三十四课---教学是生命的交往和交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