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看過來,折耳根你喜歡怎麼吃?涼拌?還是炒臘肉?

  下班後,與朋友商量晚飯吃什麼,朋友說最喜歡吃涼拌折耳根。我突然發現,這也是我最喜歡吃的菜之一,可是卻很久沒能嚐到正宗的帶著魚腥味的折耳根了。

  折耳根,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叫它魚腥草,因為它吃起來略帶腥味。傳說魚腥草是越王勾踐所命名。當時,勾踐被吳王夫差所俘虜,忍辱負重被放回越國。回國後第一年,越國便遭遇了罕見的荒年,百姓無糧可吃。勾踐親自翻山越嶺尋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三次親口嘗野菜中毒後,勾踐終於發現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他就是如今被人們廣泛喜愛的折耳根。越國靠著折耳根度過了難關,因為有魚腥味,勾踐便將之命名為魚腥草。


四川的看過來,折耳根你喜歡怎麼吃?涼拌?還是炒臘肉?


  我想,越國的百姓當時吃折耳根的時候不會像如今的人們添加各種佐料。折耳根不加佐料,吃起來微甜,帶清香。記憶中,小時候吃的涼拌折耳根全是根部,將根部的莖去掉,掐成三公分左右的小段,然後用開水透一下,自然放涼後,加入辣椒油、姜蒜、蔥等各種佐料。有這道菜,我米飯都能多吃上一碗呢。

  上高中後,特別是上大學後,我已經很少下廚。慢慢地,我發現人們彷彿漸漸對摺耳根的葉和嫩芽更感興趣。市面上已經很少能買到只有根部的折耳根。在我看來,葉和嫩芽的味道遠遠不如根部,所以漸漸的也就很少吃折耳根,因為它沒有我記憶中的那種味道,直到參加工作後,沒想到我居然還能嚐到小時候那種涼拌折耳根的味道。


四川的看過來,折耳根你喜歡怎麼吃?涼拌?還是炒臘肉?


  工作後,我主要負責作業區管道管理,所以跑野外的時間較多。有一次清管作業,我與同事鄧斌主要負責管線中途的一個閥室的監聽工作。當時正是陽春三月,監聽任務完成後,我們坐在田埂邊等待接我們回作業區的汽車。我看見一個老鄉正在田埂邊挖著什麼,走近一看,我頓時來了興趣,原來他在挖折耳根。於是,我們用隨身帶的起子也挖起了折耳根。汽車到達時,我們已經挖了滿滿一大口袋。回作業區當晚,我們美美的飽餐了一頓,那味道,至今還猶在口中。那時,我才知道,在四川,每年的三四月正是折耳根生長的旺盛期,此時的折耳根最嫩、味道最好。

  那以後,每年的3、4月,只要我出差去野外工作,我便會帶著小挖撬,利用工閒時間去尋找折耳根,挖一些回來,然後享受折耳根的美味。


四川的看過來,折耳根你喜歡怎麼吃?涼拌?還是炒臘肉?


  朋友說我是典型的好吃嘴,而且挑嘴。他說:“現在市面上的折耳根涼拌出來哪裡難吃了?還嫌棄味道,非要自己去挖!”

  我笑而不語。勾踐尋找折耳根是為了救百姓,而我尋找的是記憶中的那種味道,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概也只有自己親手挖出來的野生折耳根裡才能找到那種本色的味道了吧?

  因為疫情,今年不能去挖折耳根,明年的春天,我定要去找尋折耳根,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