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杨振宁一个道歉?97岁高龄的最后一战,让国家避免损失近200亿

引子

“老夫少妻”、“老年归国、幼年在外”等词语安在一个老年人身上,是否都有别样的感觉?即便这个人是杨振宁,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杨振宁出生安徽省合肥市,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赴美留学。从1945年开始,杨振宁就在美国从事科研项目,甚至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加入美籍,成为美国公民

欠杨振宁一个道歉?97岁高龄的最后一战,让国家避免损失近200亿


一个道歉、一场误解

杨振宁,公认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却加入美国国籍,加入时间也显得十分尴尬,因为那个时候中美正处于冷战时期。2017年,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2004年,杨振宁和小40岁的翁帆结婚。两件事,都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网上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其中不乏辱骂杨振宁的话语。认为杨振宁老年归国,是因为“愧疚”;而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也被认定为是“老牛吃嫩草”。且不说这番言语究竟有何过失,就单单说杨振宁和众多评论的人是否相识。这般随意置喙,做法真的对?

欠杨振宁一个道歉?97岁高龄的最后一战,让国家避免损失近200亿

杨振宁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这样说: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从广义上来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2004年,杨振宁在山东大学演讲时,说到中国一国两制问题。他坚定地认为“合则盛,分则衰”!杨振宁讲述当初香港回归,他以及在场的华夏人的激动心情。在中国主权问题上,杨振宁始终坚持着“中国是不容分割的一个整体”的原则。而杨振宁一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也是卓越的,姚期智等顶尖科学家,正是杨振宁的引进下,才走向中国教学的殿堂。那是否,我们又欠杨老一个道歉?

欠杨振宁一个道歉?97岁高龄的最后一战,让国家避免损失近200亿


97岁的最后一战

作为世界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术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在97岁高龄,依旧坚持奋斗在科研、教学的第一线,而属于杨老的97岁最后一战,自然是竭力反对中国建造粒子对撞机

粒子对撞机,可谓是走在最前列的高科技之一,而杨振宁正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着深刻的理解。粒子对撞机的作用积累并加速相继由前级4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这种仪器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检验人们的实验仪器和探索微观粒子的宏观效应。对认识量子粒子的新规律,新粒子,认识新物理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欠杨振宁一个道歉?97岁高龄的最后一战,让国家避免损失近200亿

很显然,粒子对撞机对于物理宏观世界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在上世纪,欧美等国家,就有成功研制的,而美国在投入了20亿美元的前提下,却终止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

即便如此,我国不少科学家提议建设粒子对撞机,这或许能够使中国的科研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宁却持有反对意见,并且强烈反对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杨振宁认为,大型粒子对撞机从开始研究,到如今,已经有一百年的研究历史了。诸多的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被展示,剩下的不过就是一些未被证实的猜想。

更何况中国在这方面并不具备完全的实力,想要研究成功,付出的代价恐怕远远不止20亿,可能是100亿、200亿,甚至更多。

欠杨振宁一个道歉?97岁高龄的最后一战,让国家避免损失近200亿

将这笔研究经费投入到其他方面,远远比将这笔资金投入到一个收益不高、耗费人力的项目好得多。这不单单是从科研项目的成果来说,更是从民生来算。国家的运转并非争强,而是稳扎稳打,只有国家稳步发展,才不至于成为无根之萍!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