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1


一直不太敢看《何以为家》,直到朋友的再三邀请。

电影开场,一个叫赞恩的男孩站在法庭上,大声地告诉每一个人:“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而面对起诉自己的亲生儿子,赞恩的父母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赞恩的母亲激动地辩解:“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们有什么资格批评我?”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赞恩的父亲振振有辞:“如果我有选择,我会做的比你们所有人都好!”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赞恩与父母和七个兄弟姐妹们常年住在破烂不堪、拥挤潮湿的贫民窟地板上,每日与蟑螂和霉味为伴。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一张帘子将父母和孩子分开,他们已经有7个孩子了,父母依然每天晚上努力“造人”,期待生出新的宝宝。

赞恩和兄弟姐妹们对父母而言好像呼吸空气就可以长大,只需要花很低的成本将他们养育到懂事的年纪,就可以用来帮助他们干活。

甚至有时,这些孩子还不如一件工具,而是父母宣泄不良情绪的沙袋,任由他们责骂和殴打,甚至用锁链锁住他们的脚。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这哪里是父母与孩子,这分明就是奴隶主与奴隶。

赞恩很想上学,却被父母逼迫着在尘土飞扬、垃圾遍地的马路上卖甜菜汁和口香糖、用假处方骗药制毒、为邻居们搬煤气罐...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当载满书包和学生的校车从他身边经过时,他的眼神充满了渴望和无奈。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随着自己11岁的妹妹萨哈月经来临,长大成人,这在父母眼里又是一单生意。

他们把女儿“卖”给三十多岁的油腻男人,仅仅是为了得到几个月的房租钱和几只母鸡的彩礼。

女儿哭喊着:“妈妈,我求求你,我不想离开”,但她的父母依然不为所动。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哥哥赞恩也加入了劝阻父母把妹妹“卖”掉的行为,但孩子怎么能敌得过大人?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在父母的威胁、打骂中,他最终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妹妹。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于是,赞恩选择了离家出走。

中间经历了很多事情,他听说只要有证件就可以离开这里,到国外去好好生活。

而当赞恩回到家想要取回自己的证件,得到的却是又一阵毒打和责骂。

父亲咆哮着朝他吼道:“你生下来就是一条虫子,没有任何证件,你根本无法离开这里!”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同时他还得到噩耗,自己心心念念想要保护的妹妹萨哈因为太小年纪怀孕已经离开了人世。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她还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啊!

听到消息后,他泪流不止,愤怒至极的赞恩提起厨房里的刀,捅向了那个禽兽不如的油腻男人,并因此进了少年监狱。

在一次探监中,母亲这样安慰赞恩,希望能得到他的原谅:

“我怀孕了,如果是个女孩,我们会叫她萨哈(死去妹妹的名字)。”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但母亲这番自我感动的话语在赞恩看来恶心至极,他说:“你说的这些话只是不断地在扎我的心。”

赞恩的父母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自己错在哪里,在他们眼里,一个女儿死了,再生一个就好了。

这样的命就像蝼蚁一样,即使死掉了也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思。

在影片的最后,赞恩对坐在被告席上的母亲说:“你肚子里的那个孩子,最后还是会和我一样。”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一句简短的话,充满了赞恩对父母的怨恨,却又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

从出生到现在,赞恩从来不曾被父母爱过。

他的生活太苦太苦了,甚至他连自己的身份证都没有,出生日期父母都记不清了,而他也从来没有笑过。

影片有个场景我记得很深刻,赞恩被抓到牢里后,因为他起诉父母,有记者采访他,他在电话里哭着说:

“我希望,大人们能听我说,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从我小时候起,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

我的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脏鞋更值钱,我住在这地狱里,像一堆腐烂的肉……”

就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就跟着流下来了,而我旁边的观众都纷纷在擦眼泪。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评分这么高的原因吧,它特么太真实了。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何以为家》,对于孩子来说,何以为家呢?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被父母当做赚钱工具,被父母当做换彩礼的商品。

在父母眼里,他们是不需要被尊重的,而他们的成长也从来就只有恶毒的言语和拳打脚踢。

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家?

而这部电影更让人揪心的是,情节并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的,电影的原型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2


之前,长沙发生了一起虐童事件。

最开始,是有业主在业主微信群里说,发现小区内有个小女孩,经常满脸是伤地去上学,引起了许多业主的留意。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很快就有人发现,小女孩不光脸上有伤,手指、关节出全都有淤青和肿胀。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小姑娘的头发也少了很多,很明显是人为扯掉的。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有业主摸了小姑娘的头,发现小姑娘的头骨已经有了内凹现象。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气愤的业主们与物业管理人员赶到小姑娘家,要向她的父母讨个说法,却发现孩子带着伤正在厨房洗菜。

所有的伤痕和淤青,竟然都是小姑娘的亲生母亲所为,她将生活中一切戾气和不满全都发泄在自己的女儿身上。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周国平曾说:打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正因为外在不得志,才会想要到孩子身上寻求权利满足的快感。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生命的守护者,而在那些令人痛心的虐童事件中,往往出自父母之手。

他们用最野蛮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和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件附属品或玩具。

打孩子很可怕,而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就更加恐怖。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什么样的体验?

底下的答案触目惊心:

● 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她打得我全身的印子。她打我打急了,我就反锁房间,不让她进来。她竟然去拿锄头,要把门砸烂,她扬言说,今天打不死我算我命长。当时吓得发抖,心里挺绝望的,开了门,让她打,她打累了,我就打开窗子打开往上爬,被她拉下来了。之后一怎样就挖苦我,

当时你怎么不去死,早知道就不拉你了,去死好了。

● 背着父母谈恋爱,父母知道后,骂我,侮辱我,骂我是婊子,公交车,很大声,周围邻居都能听见。其实我什么也没做,谈个恋爱而已,不至于那么肮脏吧?

● 因为高考失利的事情被骂理综大跳水直接比估分低了50分,没上一本线。我的父亲在另一个房间骂我,他叫我跳楼去死,或者他把我杀了。挺好的,他把我杀了挺好的。

你永远想象不到,这些恶毒的话语竟然是出自亲生父母之口。

父母的言辞就像子弹,毫不留情地射入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不论是肢体还是语言上的暴力,都能最大程度地摧毁孩子脆弱的自尊。

3

那是不是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给孩子好的条件,那就应该少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呢?

有时候还真的不是。

江苏苏州园区车坊镇的一对夫妻,丈夫在外做点事情为生,每个月1800元左右,妻子在家里带孩子。

他们租住在一个棚子里面,约20平米,每月租金500元。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而这样的家庭,竟然一口气生了10个孩子,甚至躲过计划生育的人,跑到外地生孩子。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其中一个孩子因为照顾不到,在外玩耍时,不幸落入水塘内淹死。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由于没有多余的钱供孩子上学,老二、老三和老四小学还没毕业就辍学了。

这样的人,或许是因为不懂避孕,或许是因为没钱打胎,生活充满了贫穷和愚昧。

但是他们是否想过,接连把10个孩子带入自己捉襟见肘的经济和狼狈不堪的环境里面,对孩子是否公平?

作者娇娇妈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拾荒者生了十几个孩子,记者问他:为什么那么穷,还要生那么多孩子?

拾荒者说:就是因为穷,所以才要生。十几个孩子,只要其中一个孩子有出息,全家就能脱离苦海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越穷的人越爱生孩子,结果陷入越生孩子越穷的死循环的原因。

父母自己懒得奋斗,寄希望于生出来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在自己家里,然后就可以享福了,多生几个自然成功的机率大些。

可是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像赌博一样赌靠孩子翻盘。

甚至还有人觉得,养孩子不需要什么成本,饿不死就行,长大了,男的能搬砖,女的收彩礼,多好?

这样的父母说白了就是愚昧加自私,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

很多人觉得,只要自己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是天大的恩情,无论自己对孩子怎么样,无论给了他什么环境。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胡适的回答说的很好:

孩子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征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

生养孩子,从来不是索求恩情,更不是一件随便随性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要做好抚养好孩子这个巨大责任的准备,这应该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

孩子出生前从来没有权利要求自己的父母应该是怎样的父母,那么父母也就没有权利靠暴力和辱骂将孩子随意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孩子们应当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满足父母私欲的傀儡。

很喜欢一个八岁小朋友写的一首叫《挑妈妈》的小诗: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儿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父母与子女能组成一个家庭,是一场缘分,也是一场磨炼。

父母倾注一生的精力培养了孩子,孩子也反过来成全了父母。

但这样的培养与成全,应该是平等的。

在《何以为家》的结尾,赞恩在拍摄身份证的照片时,在镜头前终于露出了整部影片中唯一的笑容,那么灿烂,那么令人动容。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生而不养,不如鸟兽;养而不教,愧为父母。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12岁男孩起诉亲生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