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三包”扮靓美丽乡村

“门前三包”扮靓美丽乡村

潍坊传媒网讯 走进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刘清子村,屋舍俨然,道路齐整,一场春雨过后,街巷两旁的绿化苗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一个美丽宜居的小村落初具雏形。

“现在工作轻快了,环境卫生反而比以前好了。”4月16日,正在清扫大街的刘清子村环卫工刘民选说。

只有一名环卫工的刘清子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却在全街道走在前列,王家庄街道多次组织各村庄到刘清子村观摩学习。他们的秘诀就是“门前三包责任制”。

“门前三包”扮靓美丽乡村

据区住建局驻刘清子村“第一书记”周岗介绍,“门前三包责任制”并不是什么不传之秘,已在很多城市实行了多年,在保持和提升市容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农村实行却是新的探索。

几年前,刘清子村还远不是现在的模样。村里大部分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村里道路的真实写照。“三大堆”、路旁垃圾都是难以克服的顽疾。每到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的时候,村里都要花几万块钱雇佣大量人力突击清理。由于没有好的卫生习惯和长效管理措施,花大价钱清理的卫生很快又故态复萌,对村里的环境和财政都构成了巨大压力。

“门前三包”扮靓美丽乡村

痛定思痛,村支部书记付玉田认为,必须找到环境卫生的根本解决之道。

村“两委”多次召集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集思广益。最终决定,借鉴城市管理经验,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街、巷长制度”,由村民负责各自房屋周围的卫生、绿化和村容秩序,由6名村干部和2名老党员任街长,由青年党员任巷长,全面负责所包靠街、巷的环境卫生等工作。为了稳妥起见,“门前三包责任制”先由党员带头试行了一年。

落实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村民也打消了顾虑。

2018年,由村委与全体村民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门前“三包”协议纳入村规民约,并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

实行一段时间后,村民慢慢发现,他们不但没有什么损失,反而可以享受到干净卫生的环境,外村人来了都竖起大拇指。

“保持门前、房后路面或空场整洁,做到无‘六大堆’即柴草堆、枝子堆、粪堆、砖瓦石头土堆,无废弃农机具、棚条、杂草,无乱搭乱建、栅栏、破遮阳网,可视范围内无漂浮物、污水,其他生产、生活用具摆放整齐。”“保持门前村级绿化完好,树木花草、绿化和环卫设施不受破坏损毁;禁止在行道树周围焚烧废弃物;禁止在行道树上牵绳挂物晾晒衣服。”看起来似乎有些严苛的规定得到了村民的超标准执行。“一开始是靠村规民约和奖惩制度约束,这几年村民看到了好处,大家都自觉保持好卫生。”付玉田说。

“门前三包”扮靓美丽乡村

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刘清子村一举扭转了环境卫生不达标的被动局面,还省下了环境卫生清理费用。这几年,刘清子村把资金投向灌溉系统、村庄绿化和“户户通”等工作,村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党员做表率、干部抓落实、村民来监督的刘清子‘门前三包责任制’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有效探索,值得借鉴和推广。”刘清子社区党总支书记曹玉斗说。

“美丽庭院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印在村委墙上的标语道出了刘清子村的“野心”,他们正在加码村庄美化绿化,致力于打造 “花园式乡村”。(记者张婷婷 通讯员刘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