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以达澄明之境——探寻以交易为生的两种策略

每一个交易员都希望在这个市场中找到能够长期盈利的策略,为此殚精竭虑上下求索。可是我们无数次的以为找到了长期盈利的圣杯,却发现只是个短期的偶然。于是我们不断的实践、失败、否定、再实践,循环往复,不知不觉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追本溯源,以达澄明之境——探寻以交易为生的两种策略

交易策略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单单依靠凭空想象,更没有那么多的青春用来做实验。古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追求长期盈利策略之前,我们需要先考虑清楚一个问题:

长期盈利的“源”到底在哪里?

假设我和邻居幼儿园小朋友玩掷硬币赌正反的游戏,我赌神附体连胜他十把,把他的棒棒糖全部赢了过来,这种算长期盈利吗?当然不算,万一后面十把赌神附他身体了呢?

所以,参与这种单纯的对称性的博弈活动是不会获得长期盈利的。什么叫对称性博弈活动?我赢了就赚一颗棒棒糖,输了就赔一颗棒棒糖,输赢筹码完全相同就叫对称性的博弈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去赌场只是找乐子,长期来看一定赚不到钱。

同样的,做交易不要被短期的连胜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赌术高超所向披靡。事实上,不管多么周密的分析,猜行情涨跌和猜硬币正反面一样,是一场五五开的对称性赌局,这并不是长期盈利的“源”。

说到这里可能会令人有些沮丧,因为大多数人做交易,其实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参与这场赌局。不过,股票期货的交易虽然和赌博有一定相似,但是两者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区别。

股票对应公司的股权,期货对应实实在在的商品。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公司的成长,股票价格可以跟随性的持续上涨;随着供需矛盾的积累,商品价格也是可以持续变化直至达到新的供需平衡。所以,股票和期货价格的变动可以找到经济层面的真实驱动力,如果我们利用这样的驱动力做投资交易活动,就和单纯的数字博弈不同了。

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长期来看经济是一定增长的,优秀的公司是一定不断成长的,商品的供需矛盾一定会不断出现的。所以,基于这些经济逻辑实现的收益就是长期盈利的“源”,基于这些经济逻辑构建的策略,就是长期盈利的策略。

追本溯源,以达澄明之境——探寻以交易为生的两种策略

长期盈利的第一种策略——趋势策略。

基于以上论述,要在期货市场中获得长期收益,就是要寻找供需出现矛盾的机会。如果从盘面直观表现来说,就是要寻找趋势出现的机会。

所以,第一个能够获得长期收益的策略就出现了:趋势策略。

市场上的趋势交易策略各种各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就是公司的成长或商品的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单向波动。也有一个共同的表面逻辑:就是牺牲一定的胜率来获得大盈亏比,从而将对称性赌局变成非对称性,获得超额收益。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商品的供需平衡或者矛盾很小,价格不出现趋势怎么办呢?这里说的是长期收益,不用太在意短期的失效。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表明,平衡只是暂时的,失衡才是永恒的,只要经济在波动,商品的供需就一定会出现矛盾。

长期盈利的第二种策略——纠错策略。

接下来,我们再来寻找第二种获得长期收益的交易策略。

趋势交易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都是大同小异:趋势出现后就马上追随。所以,在价格从震荡逐渐演变成趋势后,会有大量的资金跟踪入场。

这些资金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后面的大趋势行情,所以在入场的时候像土豪买东西一样,并不太讨价还价,通常市价就进去了。在他们一窝蜂进场的时候,价格也就容易出现非理性波动,可能会涨的过高或者跌的过低。但通常供需矛盾驱动价格的波动应该是缓慢变化的,也就是说,价格出错了。

所以,第二种能够获得长期收益的策略就出现了:纠错策略。

纠错策略最主要的使用者就是基本面资金。对于商品供需他们了如指掌,对于商品的价格他们心里都有一杆秤,一旦价格偏离较多,它们就会入场进行纠错,错误纠正之后它们又会很快离场,等待下一次错误的出现。

纠错策略是一个统称,只要目的在于纠错的策略都可以归位此类。除了基本面资金,还有量化资金、对冲资金等。他们周期不同、策略不同,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利用趋势资金留下的价格错误获利。

所有这些纠错策略,体现在盘面上,就是趋势当中的各种回调。

后话

关于趋势策略和纠错策略,我们来打个比方。平静的湖面上突然冒出来一个鱼头,趋势交易资金蜂拥而上,抢着吃鱼肉。但是由于他们太着急,吃相难免有些难看,于是漏出来很多小碎肉,纠错策略就专门捡这些碎肉吃。

趋势策略和纠错策略,各有优劣。趋势策略门槛低一点,但是大鱼不是经常能遇到,一不小心肉没吃到却吃了一嘴鱼刺,饱一顿饥一顿的;纠错策略门槛高一点,因为需要较好的眼力才能找到漏下来的那些碎肉,但是他们可能天天有肉吃,也可以吃的很饱。


本篇文章,我们是从底层逻辑上寻求获取长期盈利的源头和策略,但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正确使用策略。不管趋势策略还是纠错策略,都有使用门槛。市场中见得最多的就是,明明没有发现错误的能力,非要去做纠错策略,那就尴尬了,不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