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衰敗初現,數字貨幣挑戰美元霸權 ——美元之謎(二)

3月31日,美聯儲意外地宣佈設立一個國際美元回購機制(FIMA Repo Facility),

鼓勵那些在美聯儲紐約銀行擁有賬戶的外國央行和國際貨幣機構,以美國國債為抵押從美聯儲借貸美元,目的是提供美元流動性以緩解海外的美元荒,“避免(各國被迫)在公開市場上拋售美國國債”來獲取美元。該機制將在4月6日正式啟動,至少持續運行6個月。

美聯儲託管數據,外國官方持有者在截至3月25日的三週時間裡,已經拋售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本月有望創下歷史最大單月拋售額。根據做市商透露,面對動盪局勢,外國政府和央行普遍加入了拋售國債以籌集現金的浪潮,特別是那些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和規模較小的亞洲經濟體,一直都在出售美國國債。因為外國央行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量非常巨大,如果美聯儲把國外央行拋售的國債都接盤了,美元也就沒有什麼信用了,也不必再充當國際貨幣了。

接下來,如果這些FIMA機構,因為各種原因而持續出售美國國債,那絕對意味著美國國債市場的巨大災難——這意味著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持續上升,這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的融資成本會成倍增加,這更意味著美元國際信用的逐漸衰竭。更重要的是,根據剛才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的情況,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個2萬億美元馬上就要發行國債(借債)推向市場了,這意味著國際金融市場馬上會多出來2萬億美元的國債;如果特朗普政府再發行2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國債,那意味著市場上會額外多出4萬億美元的國債……現在,美國國債市場總容量是23萬億美元,基本處於供需平衡狀態,如果額外出現4萬億美元的國債,你想想會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如果FIMA機構,這個時候也來湊熱鬧,把它們7萬億美元的國債也推向市場,大家互相大打價格戰,美元國債價格直線下跌,收益率暴漲。

這個FIMA回購推出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購買美國國債,就相當於隨時擁有美元,外國的央行和政府從此會更加依賴於美元,而且更加願意採用美元作為基礎貨幣,來發行本國貨幣,進而讓本國的金融體系徹底融入美元的金融體系中來,如此一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就會更加牢固和不會動搖——美聯儲也由此變成了正式的、公開的、不用再遮遮掩掩的全球央媽的央媽。

其次,只要美國財政部的國債收益率,高於美聯儲給FIMA的0.35%的回購利率,其他國家的央行和金融機構就有動力來套利:

用得到的美元做抵押,再去購買美國財政部的國債,這樣就會進一步推高美國國債的價格,降低美國國債收益率,進一步提升美元的信用,同時為美國聯邦政府提供更低成本的融資。

更進一步的,因為有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的擔保,美國國債不會出現違約(最差的情況是你得到貶值的美元),我們不排除某些國家的央行,會利用美聯儲的這個政策,加槓桿進行套利(這可能也是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內心最樂於見到的情況,反正他們所賺到的“錢”,不過都是美聯儲在電腦上憑空增加的數字而已):

用國債做抵押得到美元,再去購買國債,然後再抵押,再得到美元,再買國債……按照0.35%的回購利率,理論上說,這些央行可以加100倍以上的槓桿,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來“賺錢”,這樣一來,這些央行就漸漸的被美聯儲“培養成”只知道埋頭賺錢的“對沖基金”——而且是加了高槓杆的對沖基金,他們最終一定會更加依賴美元(眾所周知,對沖基金極其依賴於現金流),更加不可能離開美元貨幣體系。

美國當地時間4月9日,美聯儲宣佈追加2.3萬億美元融資便利,以支持美國經濟。

這2.3萬億美元的印鈔,主要用於幹什麼呢?

1)向小企業提供PPP貸款支持的定期融資,向參與的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加強政府的小企業管理局的工資保障計劃(PPP)的有效性。“工資保障計劃流動性工具”(PPPLF)將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信貸,這些機構以購買力平價貸款為抵押,按面值為小企業發放貸款,以幫助小企業繼續僱傭工人,避免失業大潮出現。

2)通過“大眾借貸計劃(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將購買可達6000億美元的貸款,確保信貸流向中小企業,美國財政部則利用來自"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CARES Act)"的資金(特朗普政府剛剛出臺的2.2萬億的財政刺激的一部分),向該基金提供750億美元的股本。

3)通過擴大一級和二級市場企業信貸安排(PMCCF和SMCCF)以及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安排(TALF)的規模和範圍,通過資本市場增加對家庭和企業的信貸流動。這三個項目現在將支持高達8500億美元的信貸,並由財政部提供850億美元的信貸保護。

4)幫助州和地方政府管理現金流壓力,建立一個市政流動性工具,向州和市政當局提供高達5000億美元的貸款。財政部將為聯邦儲備委員會提供350億美元的信貸保護,以支持市政流動性工具,使用的資金由CARES Act撥款。

截止上週三,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已經增長到5.8萬億美元,一個月之內就暴漲了1.7萬億美元,如果這2.3萬億美元再撒下去,意味著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還將繼續狂漲2.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聯儲的印鈔規模相比2020年初的4萬億美元直接翻倍!


美元衰敗初現,數字貨幣挑戰美元霸權   ——美元之謎(二)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迅速增長


在美聯儲無限印鈔的情況下,短期之內,美元經歷了巨幅波動。

第一次波動美元指數從不到95短期暴漲至103,主要是受到了美元流動性風險的驅動——當時在疫情爆發和石油價格戰的雙重驅動下,市場瘋狂拋售資產尋求美元現金,推助美元指數暴漲;

第二次波動美元指數從103快速暴跌至98附近,主要受到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寬鬆政策影響,流動性風險緩解;

第三次波動美元指數又從98快速升至101附近,主要受到美國和全球(除中國外)疫情持續惡化,避險情緒和預期又推動了強勢美元。


美元衰敗初現,數字貨幣挑戰美元霸權   ——美元之謎(二)

美元指數維持高位震盪


但短期來看美元指數大概率或維持高位震盪的狀態,因為美元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數,其成分指數中的“對手貨幣”,特別是佔比接近60%的歐元的情況相對美元差,就會維持美元強勢。

在當前財政、貨幣刺激力度空前的情況下,美聯儲未來將不可避免走向財政貨幣化道路(簡單說就是財政部發債,美聯儲買,然後這些發債得來的現金,通過財政政策直接注入經濟體),這種方向指向的是美元長期貶值。(在其他國家“不配合”也印等量或更多鈔票的情況下)。從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大放水”和財政政策“直升機撒錢”均不利於美元指數走強。

美元長期貶值壓力背後的驅動因素影響將非常廣泛,其重要性並不亞於當年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導致整個金融市場此前建立的傳統關係完全重塑,而目前風險資產/避險資產同漲同跌,黃金/原油價格比例創出歷史異常,大宗商品收益異常等等,

都開始顯現出整個系統開始出現結構性根本變化的徵兆

目前出現了兩個未來可能改變美元格局的信號

一個是在美元依然強勢,其他商品價格走低的背景下,黃金價格創出了八年來的新高;另一個是由中國央行發行的國家級數字貨幣DC/EP正式落地測試,進入了小範圍投放和使用階段。


美元衰敗初現,數字貨幣挑戰美元霸權   ——美元之謎(二)

黃金價格創造出八年來的新高


當市場對美國(美元)信用開始質疑的時候,需要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個就是普通老百姓層面,會用買入黃金的方式去對沖這種風險(被動選擇);而第二種是精英層面的考慮,現有的世界既然都是人類自己設計的,那能否從技術和理論創新這個層面,來解決人們對美元信任的擔憂,創造新的貨幣形態(主動選擇)。

俄羅斯2008年的時候,官方黃金儲備還不到500噸,而到去年末的時候,已經增長到了接近2300噸,增長了超過四倍。中國也從2008年的600噸增加到了現在的1948噸,增長了三倍多。也就是說,在過去12年裡,全球黃金投資市場真正的最大買家是俄羅斯和中國央行,淨買入超過3000噸。佔同期全球央行淨買入量的超過60%。是全球最大的黃金ETF持倉量的數倍


美元衰敗初現,數字貨幣挑戰美元霸權   ——美元之謎(二)

各國央行黃金儲備量逐漸上漲


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其持倉量已經從三年多前的600噸,增加到了目前超過1000噸。而這類ETF依然處在持續擴容的階段。需要明確的是,這種被動型基金,本身就是民眾意志的最主要體現。這才是黃金價格創出八年來新高的歷史性原因。按照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全球黃金ETF及類似產品資金淨流入合計230億美元,這也是史上最高的以美元絕對值衡量的季度資產管理規模增幅,同時,持倉增長了298噸。要知道ETF這種需求,是非常分散的需求,也就是說,這種需求,是整體民眾的意志體現,跟機構和央行這種大型主力投資需求沒有太大關係。

時間彷彿又回到了十多年前,而十多年前,民眾除了跟今天一樣,拼命的購買黃金ETF之外,另一個由精英主導的領域,誕生了非官方主導的數字貨幣(比特幣)。

如今,大家又開始買入黃金ETF,而另一個方向的突破,也有了新的進展,那就是世界第一個國家級別的,可以承載全球貿易併發量,幣值穩定,擁有匿名支付屬性的,中國官方數字貨幣DC/EP誕生了。由中國央行發行的,基於區塊鏈等開放性技術的數字貨幣DC/EP(不設具體技術路線),已經在中國四大都市圈進行測試,珠三角選擇了深圳,長三角選擇了蘇州,京津冀選擇了雄安,川渝地區選擇了成都。DC/EP的誕生,是人類貨幣歷史上一個新的轉折點,這就使得現有的全球貨幣技術邏輯,完全發生了改變。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現在無論是選擇美元,還是人民幣,只要你產生轉賬、支付等行為,都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跟你的身份綁定。也就是說,你要網銀支付,就必須得有銀行賬戶,你要取得銀行賬戶,就必須得讓銀行等機構,採集你的詳細身份信息。就算是微信和支付寶支付,也建立在你擁有銀行賬戶的前提之下。但DC/EP打破了這個邏輯,也就是說,DC/EP根本不需要金融機構採集你的身份信息,你用一個電話號碼,或者一個郵箱,就可以註冊一個錢包,然後這個錢包就擁有了收費、支付功能。而且可以離線運行,也就是說,在沒有任何網絡的地方,只要手機有電,就可以完成收款、支付等功能。

比如現在很多外國人,在設立人民幣賬戶,以及各種支付等方面,都比較麻煩,但如果有了DC/EP,基本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全球任何民眾,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只需要一個手機或郵箱,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人民幣線上錢包(小額)。也就是說,對於超越環境、身份等物理限制的底層交易,DC/EP未來所發揮出來的基礎性功能,是歷史性的。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就在於,大大的降低了全國、全球民眾擁有人民幣終端使用權的成本,無論你在全球哪個地方,隨時都可以建立DC/EP的錢包,而不需要你立馬去相關金融機構做信息採集,一分鐘內你就可以擁有一個DC/EP的收付款賬戶。DC/EP不僅僅是替代M0(流通中的現金)的問題,未來更大的可能是,成為人民幣逐步滲透到全球終端市場,挑戰美元霸權的最有力工具。


DC/EP跟我們平常使用的網銀裡面的人民幣和支付寶、微信等錢包裡面的人民幣,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那就是,DC/EP是國家信用,而網銀裡面的人民幣,還存在一個銀行信用的風險,也就是說,銀行如果倒閉,你存的人民幣有可能就拿不回來了(所以才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中國的國防能力、經濟實力、製造業水平、未來發展潛力、控制通脹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DC/EP的信用之錨。

在挑戰美元金融霸權層面,中國已經完成了技術層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國可能會迅速批准facebook發行的數字貨幣Libra。

未來美元將如果演變,新的世界貨幣體系將如何搭建,請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