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說起嘉峪關,大多數人往往很少去聯想這是一座城,更多的是把它和長城、邊關聯繫在一塊。


的確,嘉峪關是明長城上極其重要的隘口,它處在長城的最西端,從這裡再往西走,便是一片大漠荒涼。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


今天如果我們有機會去嘉峪關瞧瞧的話,是一定要去關城遛一圈的。


氣派的關樓,兩翼伸開的懸壁長城,無不展示著這座城當年無與倫比的恢弘氣質。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建一座關城並不容易,那一塊塊被歲月磨洗過的城牆磚,每一塊都得來不易。


那是“基建狂魔”朱元璋的時代,徵西大將軍馮勝帶著他的部下路過嘉峪關。


這裡獨特的地形引起了將軍的注意。這裡有討賴河的天險和狹窄的地形,如果能再在這裡建一座牢固的關城的話,那麼大明王朝的安寧便有了保障。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但是,茫茫戈壁上建城並不容易。


士兵們要從十幾裡外的黑山上取材,山上全部都是重達千斤的巨形石塊,搬運是個大難題。


沒車,沒工具,只有人。但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智慧的火花,他們等到寒冬臘月,在路上潑水成冰,將石塊搞到冰路上運到關城。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就這樣一點點、一步步,數年時間,關城建成。


建成後的嘉峪關,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以及南北兩翼長城構成。


敵人想要進犯,都得好好抻量一下,能不能突破這裡裡外外層層疊疊的防禦體系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


嘉峪關的防禦體系確實一直很堅挺,所以來犯的敵人沒敢從嘉峪關走,寧願選擇翻過難走的祁連山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打算就這麼悄麼聲兒的,繞開嘉峪關防線,直撲向防線後的肅州城。


但這個消息被當時守嘉峪關的將領芮寧給知道了。不過當時芮寧的手下只有八百多個兵,而對方大概是兩萬人的部隊。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如果前去阻截的話,勢必有去無回;但如果放任敵人翻越祁連山,那嘉峪關的防線就完全形同虛設,整個河西四郡全部都會玩完


孰輕孰重,芮寧很快做了定奪,他帶著他的八百多兄弟,毅然踏上了這條“不歸路”。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最後的決戰就在討賴河谷上,當最後一支箭射盡,將軍揮刀斬斷了討賴河谷上的繩索,斬斷了敵人進犯的道路,也斬斷了自己和兄弟們唯一的退路。


如今,在嘉峪關城內還可以看到芮寧的遊擊將軍府,有機會到嘉峪關的話,不妨去瞻仰一下~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


現如今,走在嘉峪關新城裡,完全沒有大漠荒涼的味道,曾經作為戰場的嘉峪關古城已經遠去,映入眼簾的盡是綠意盎然。不過滿眼的綠卻得來不易。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古城的國道旁,矗立著八棵楊樹,它們與其他地方生長的楊樹一樣粗壯,但是它們能長成這個樣子,著實不容易。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嘉峪關有一個說法,說是

養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


那時的嘉峪關,周圍都是不毛之地,只要一起風,黃沙就漫天飛舞,公路常常被風沙掩埋,被沙石颳得坑坑窪窪。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人們開始種樹。但這裡的地質實在不適合植物存活,種多少死多少。


沒辦法,人們便從很遠的地方拉來一車車土,種多少樹,就換多少土。工人們第一批種下的幾百棵樹,活下來的就只有前面提到的國道旁的那八棵。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但古城人依舊很高興,能有活下來的就證明有希望,就證明這片戈壁灘是有變綠洲的可能的。


經過不懈的努力,嘉峪關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把一座荒漠古城,變成一個綠色奇蹟,使戈壁灘上的嘉峪關市,綠化覆蓋率接近40%。


說說#嘉峪關#這座城


靠著眾志成城的精神,嘉峪關人在戈壁大漠上建起了關城,在荒原上建了一座“綠城”。


今兒的#說說這座城#就到這裡了

對於嘉峪關

你最感興趣的點是什麼?

留言和我們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