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1.朋友是三口之家,父母和一個13歲女兒。


最近卻遇見麻煩,很糾結該如何和13歲女兒提出分房睡。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女兒從小跟我們睡習慣了。後面我們覺得女兒不適合和我們睡,就取了這麼個折中的方法,買了個上下鋪。”


“如今女兒也13歲了,開始懂事了,我們想過要分房睡,卻不知如何開口。”


“女兒最近也比較叛逆,情緒管理很差,遇見事情要不一聲不吭,要不就直接崩潰吵鬧。 ”


“最令我們擔心的是,班主任打電話來說,女孩有早戀傾向,在“男女之別”上不注意避開班上男孩子。”


“孩子這樣該怎麼辦?求助大家幫幫忙!是因沒分房睡導致的影響?”




2.女兒13歲了,個人覺得,非常不適合和父母同一室了。


哪怕你們不是一張床,上下鋪,個人建議也不要睡一起了。


畢竟同一室,父母在下鋪有點“動靜”,女兒會聽不到?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也許一些父母會覺得聽到又怎麼樣,女兒又沒有看見。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女兒已經13歲了,女性特徵已明顯了,對兩性意識也正在完善。當女兒常聽到你們動靜,她是說出來呢,還是假裝不知道呢?


假裝不知道吧,長久以來,父母就不擔心女兒長久以來,憋著不說,心理不會有陰影?對兩性意識不會在內心深處造成誤解?


說出來吧,父母裝傻不提,13歲女兒臉皮薄,不敢提出來又怎麼辦?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況且,父母考慮過孩子大了,也有獨立空間的需要嗎?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密的老師。要想從身到心培養好孩子,個人覺得父母不僅要注意“言傳”,更要警惕不知不覺的“身教”帶來了負面影響。




3.也許有人覺得提出這樣問題的家庭,因為經濟條件不行,沒有足夠房間來住,不得已才這樣。


反正是上下鋪,也不影響什麼?


實在沒辦法,沒地方住!


如果是這樣情況,個人覺得吧,在條件允許下,能做個隔板,儘量做個隔板,把房間一分為二。


哪怕房間更小,哪怕隔音效果沒那麼理想,但也比睡一間房上下鋪強。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如果房間小實在沒法隔開,何不試試在客廳單獨隔離出一個空間作為女兒房間。


畢竟,只要做父母有正確意思,能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解決的?



4.父母的保護傘是一把雙刃劍


也許父母是一片好心,怕女兒恐懼,擔心女兒自己睡不好,可這樣真的好嗎?


網上一搜索“女兒大了,還和父母睡”的不良事件比比皆是。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2015年古藺縣水口鎮的小花(化名)報案稱自己睡著後被一男子強姦。警方查證鑑定後發現,強姦犯竟然是親生父親,最可怕的是強姦犯4年後才落網。


當然,這樣的父親,這樣的禽獸,這樣極端案例是個例。可女兒大了還和父母睡的危害顯然不止一點。


澳大利亞前總理鮑勃的女兒,自爆被父親密友強姦,其父卻要求女兒保持沉默。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發生這樣可怕事情,父親卻不讓說,是怕丟臉?原來是前總理為自己仕途才出此下策。


而深究發生這樣悲劇的原因,是女兒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她的性教育問題。


從小父母就不避諱不合理的行為,也不重視性啟蒙,甚至對於“女兒大了還沒和父母分開睡“”的問題,也是放任自由。


長久以來的危害是,降低了女兒對異性的防備心,“防狼防盜”,卻沒能“制止住隔壁家的壞叔叔”。


還有最近一直被受爭議的“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案”,深究其每一個細節,都是令人細思極恐。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最近鮑毓明更是發“十問”涉世女孩。文中不僅再次否認養女關係,更是多處表達了其雙方相處模式:同睡一張床,像戀人一般親密……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也不想想,案發時男的44歲,女的14歲,關係對等嗎?公平嗎?


先不說鮑毓明扭曲奇葩行為,來說說被侵害女孩。14歲了,敢和一個44歲男人同睡,還是一個“養父”,就不擔心會發生點什麼?


不幸的是悲劇已發生,與其怪是14歲女孩太無知,怪“養父”太狡猾,個人更恨親生父母的“縱容”。


母親不知何目的將女兒“大意”送人。


女兒14歲了,卻“不避諱”和一個陌生“養父”同床。


這難道不是父母對女孩“性教育”忽視問題?




5.孩子大了還和父母睡,對孩子心理成長有何影響?


這樣的行為,說白了不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縱容?


這樣的“溺愛”,不就是父母懶惰,不負責任的藉口?


說輕一點,這會降低孩子防備心。說實際點,這已經摧殘了孩子身心健康。


如今的父母都知道對孩子溺愛有害,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瞭解對孩子是不是溺愛,有沒有溺愛?

父母適合與13歲女兒同居一室?女兒睡在上鋪?


最後的最後,不知不覺,孩子成了“熊孩子”。不分開睡的“無獨立性”教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僅獨立性差,而且畏難怕挫折,責任心責任感也不行。


更甚,長大後成了“巨嬰”、“啃老族”。更悲劇,如上述極端案例,悲劇發生,女兒因種種原因遭受侵害。



最後結語:


不放心孩子一個人睡,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作父母的心可以被理解,但這都不是不合理行為的藉口。


個人覺得:千萬別把孩子當孩子看,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作為父母,不僅要尊重孩子,正確引導孩子方方面面,包括性教育,也得給孩子獨立空間。


因為父母的保護傘終究是把雙刃劍,既可以保護孩子,也可以傷害孩子。對於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父母應慎對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定要注意細節,提高警惕,再警惕。清醒認識到“言傳身教”的好處與危害。



(我是十里阿鋪,一個只會紙上談兵卻熱愛寫寫、無所事事的閒人,更多觀點分享,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