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尹正因樓上小孩太吵,三次上樓協商卻被懟:要不我們換房子?

相信很多人都體會過熊孩子的厲害,那是搗亂、拆家、闖禍無所不能,很多家長們都是被這些熊孩子搞得焦頭爛額,往往由於前一件事情被熊孩子氣得不行剛平定下來的怒火,就因為下一件事情而再次怒火中燒。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比起熊孩子還可怕的,是有一個熊家長。

最近,明星尹正就遇到了一位熊家長,乃至深夜在社交平臺發文控訴。

根據尹正的發文,尹正家樓上的一家住戶應該是有一個小孩,天天在樓上跑,也不分時間,到了深夜別人該休息的時候,孩子依然在跑來跑去。尹正兩次上門十分客氣地與孩子家長交涉,希望不要打擾到他人的正常休息,但均沒有效果,孩子依然是在跑動,於是第三次上門。

明星尹正因樓上小孩太吵,三次上樓協商卻被懟:要不我們換房子?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對方家長並沒有因為打擾到他人的正常休息而道歉,反而是一本正經地跟尹正理論:“我樓上也有兩個小孩在吵。”“要不我們換房子?”

這位家長如此行事,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按理來說,自己家的孩子吵到別人了,而且還是在深夜,正常人都要休息的時段,是不是應該有所表示,誠懇地道個歉,並約束好自家孩子的行為?更何況被吵到了人已經三次上門交涉、反應情況了。

而根據尹正所說,這家人的孩子已經五六歲了,也到了聽話的年紀,父母家人如果注意約束孩子的行為,告誡孩子深夜該睡覺了,不能跑來跑去影響別人的正常休息,孩子一般是會聽的。

這位熊家長卻是以一種胡攪蠻纏,甚至是蠻不講理的做派來處理此事,著實不妥。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母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孩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

明星尹正因樓上小孩太吵,三次上樓協商卻被懟:要不我們換房子?


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所有行為,無一不給孩子一種暗示:你可以這樣做,將來我也可以。這位家長的這種做派無疑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孩子在這種“歪風”下成長,想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也不容易。

1、講道理的家長:孩子更寬容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搗亂闖禍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孩子晚上太吵鬧影響到鄰居的休息,這種事情更是常有的。

作為孩子的父母,既然自己的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且鄰居已經三番兩次地上門溝通,那麼,孩子的家長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基本的態度,該道歉的道歉,該約束孩子的約束孩子。

但如果父母在明知是自己孩子做錯了的情況下,非但不道歉,還胡攪蠻纏、亂講一通,一點道理不講,這又如何讓孩子學會講道理?學會寬容待人呢?

因此,作為父母,首先應該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這樣才能要求孩子跟著做,否則,孩子也很難去遵守。

明星尹正因樓上小孩太吵,三次上樓協商卻被懟:要不我們換房子?


2、有擔當的家長:孩子更負責

孩子犯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犯錯可以理解,但不能包庇、縱容,應採取正確的方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併為錯誤負責。

孩子半夜了還不睡覺,這本身就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何況還在家中跑來跑去影響他人休息。當鄰居找上門,有擔當的家長就會承擔相應的教育責任,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之餘,也會利用此事約束孩子的行為,給孩子好好上一課,適當的給孩子一些小懲戒,會讓孩子更有責任感。

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心中就會有所敬畏,之後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時就會更加謹慎,不至於重複犯錯。

3、知錯就改的家長:孩子更陽光

我們說犯錯是難免的,誰都犯過錯,但重點是在於對錯誤的處理態度上,正所謂人無完人,我們父母只要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並順利解決,讓孩子知道錯誤並不可怕,只要改正了,以後多注意就好。

明星尹正因樓上小孩太吵,三次上樓協商卻被懟:要不我們換房子?


當然,當孩子犯錯並認識到錯誤,吸取了錯誤的教訓,父母們也應適時地原諒孩子,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這樣孩子的心理也會更積極、更陽光。

4、會換位思考的家長:孩子更有同理心

當孩子因為半夜吵鬧而影響到鄰居的正常休息,家長們如果也能換位思考,知道被熊孩子吵得睡不著是一件多麼痛苦和令人氣憤的事情,那麼,在接下來處理問題的時候,也會變得順利許多。

而孩子受到父母家長的影響,知道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也更能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畢竟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犯錯其實只是出於好玩,並不知道這樣做會給他人帶來怎樣的後果。

當孩子有了這種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之後,自然也會慢慢減少犯錯的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