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作 者 | GHR观察员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猎头公司告赢甲方招聘行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近日,一则“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服务费遭起诉,终审判赔7.84万元”的消息在猎头圈流传。


猎头公司抱怨甲方(用人单位)拖欠服务费时有发生,并不新鲜,通常都是大事化小,毕竟撕破脸了只会两败俱伤。


这个案例就不一样了,猎头公司不惜撕破脸把甲方爸爸告了,而且还告赢了,这在整个招聘行业绝对算得上是个标志性事件。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观察员简单给大家捋一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2018年9月15日,英智公司与金瓜子公司(瓜子二手车的运营主体)签订《招聘服务协议》,英智公司按照金瓜子公司的要求,为金瓜子寻访物流总监候选人一名。


英智公司于2018年9月17日向金瓜子公司HR马某发送了候选人徐某的简历,候选人徐某于2018年10月入职金瓜子公司,税前月工资为57000元。


资料显示,英智猎头公司收取的服务费为被录用者第一年税前年度收入20%,保守按照12薪计算即为13.68万元,该服务费分两次支付,第一期50%服务费是自候选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至甲方处工作后支付,通过3个月的试用期后支付剩余50%。


当英智公司要求金瓜子公司支付服务费时,金瓜子公司以候选人徐某为其正在联系的人选为由,拒绝支付猎头服务费。


英智公司一怒之下将金瓜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后者支付服务费13.68万元,利息3203元,律师费1万元等。


金瓜子公司则辩称:

1、英智公司提供候选人徐某的信息之前,徐某已向金瓜子公司投递简历,属于金瓜子公司正在联系人员,不应视为英智公司推荐的候选人;

2、即使认定英智公司推荐徐某成立,徐某入职金瓜子后未经过保证期离职,英智公司亦应退还服务费。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金瓜子公司虽主张徐广系该公司之前已在联系之人,但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及时向原告发出书面通知,故认定徐某为英智公司推荐的候选人。虽然徐某在保证期内离职,但金瓜子公司拒付服务费违约在先。


2019年12月10日一审判处金瓜子公司支付英智公司第一期服务费68400元,律师费10000元,此外以68400元为基数,按照年利率4.35%的标准,支付英智公司自2019年6月11日起至实际付清之日止的利息。


金瓜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2020年3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728元由金瓜子公司承担。


这场甲方乙方的纠纷,以瓜子二手车败诉告终。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曾经烧钱如流水的瓜子二手车真的没钱了


要人要问了:瓜子二手车也算是个知名互联网公司,难道连这点猎头费都付不起了?


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性,因为整个二手车电商平台都极度缺钱。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从去2019年下半年至今,优信、瓜子二手车,大搜车等二手车头部企业采取了裁员、降薪、“卖身”等举措压缩成本。


特殊时刻,现金流才是王道。


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瓜子二手车母公司车好多集团以“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用户买卖车、养车意愿降低”为由宣布降薪。


其中集团P序列、M序列降薪30%,补偿假期13天,集团总监层降薪40%,集团VP层降薪50%。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瓜子二手车就频频传出“暴力裁员”,末位淘汰、劝说主动离职、调岗、降薪、电话通知辞退等方法用了一边个遍。


有内部员工对媒体表示,“从去年11月份瓜子突然锁HC(限制招聘),部门HR离职。”


车好多集团CEO杨浩涌当时回应,“企业终究是要盈利的,作为头部企业,更需要在冬天多储备点粮食。”


带血上市“二手车电商第一股”的优信日子同样也不好过。


3月1日,优信二手车宣布对部分员工即日起停工待岗,一般员工的降薪幅度在20%-30%之间,高管降薪幅度高于40%,降薪时间到5月份。


另外对一些岗位采取了灵活用工方式,以此降低成本。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降本还远远不够,在3月24日,优信集团将B2B拍卖业务“贱卖”给58集团。


此外,另外一家备受关注的大搜车被传线下团队裁员比例70%。后来创始人姚军红回应称优化比例仅占总量约13%-14%。


和其它行业不同,疫情不是导致二手车电商行业萧条的直接原因,充其量只是雪上加霜。


其背后“以烧钱换市场”的商业模式才是真凶,几大平台不计代价投入巨额的广告营销。


以瓜子为例,在成立的第二年,其在广告投放上花费10亿元,去年的投放金额已超过20亿元。


短短几年,从花钱如流水到拒付猎头费来降成本,令人唏嘘。


经此一疫,希望所有行业玩家能重新评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发展。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公司拒付猎头服务费被判赔,对HR有的3点启示


在这个“赔了媳妇又折兵”的事件中,尚不清楚HR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假如我是这个案例中的HR,我该怎么做?


观察员就此事调研了几位资深的HR和猎头,得出3个可能性或者启示:


第一种可能性:HR背锅


不管是裁员、降薪还是拒付猎头费,HR看似是举刀人,但刀何时落却不是自己说了算。一旦造成了某种后果,HR自然成了背锅侠。


瓜子二手车拒付猎头费被判赔7.84万元,带给HR的3点启示!


就此次瓜子拒付猎头费而言,完全有可能是高层授意而为。


一个优秀的HR要学会“甩锅”,因为很多锅你是背不动的,严重的可能毁掉你的职业生涯。


比如在此次事件中,HR可以告诉相关决策人,拒付猎头费的后果和风险,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如果觉得违背三观,可以择机跳坑,对于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首先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


第二种可能性:HR工作疏忽导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案件中瓜子二手车真正败诉的关键不是“在猎头公司推荐之前没有联系候选人”,而是在假设瓜子HR在联系了候选人的情况下,没有“但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及时向原告发出书面通知”,候选人依旧属于猎头公司。


又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教科书式案例。


熟悉劳动法是对hr的最基本要求,很遗憾的是喊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不少HR踩坑。


此前就有HR在离职证明书中离职原因一栏空白,被员工填写裁员,反咬公司一口;还有HR因为审核不严,招来“冒牌实习生”,最后被判赔偿十万元。


相比之下,猎头公司对法律的了解要精进许多,毕竟合同才是最有用的保命符,这一点值得HR学习的。


第三种可能性:HR为了邀功


不管你承不承认,有这种心态的HR依然不在少数。


他们以“为公司省了多少钱”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事儿没错,但如果因此把公司推向火坑就得不偿失了,显得十分自私。


就拒付猎头费这个动作而言,有这样几个危害:


一是损害本公司的雇主品牌和信用。


你一顿骚操作之后,公司花数倍的成本都不一定挽救得过来。


一位资深猎头朋友告诉观察员,很多优秀的猎头公司都不愿意和民营企业合作,因为违约风险太高。


在观察员看来,恶意拒付猎头的行为和瑞幸造假没有区别,都是在重伤那些无辜的中国企业。


二是不利于HR个人职业发展。


HR和财务一把手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守门人,企业在找人选时会十分谨慎,通常会通过猎头寻聘。


上面那位猎头说,他曾被一家企业委托寻找HRD,就这个岗位花了1年多时间,面了数十位人选才定下,很多优秀的HR候选人都因为行业口碑不佳被淘汰。


拒付猎头费,不尊重合作伙伴的劳动成本,往小了说是格局问题,往大了说是人品问题,自然就少了很多好机会。


特殊时期,最见一个公司的前景。



一个只会一味省钱的企业,往往走不远;



而那些把每一分钱都能用对、用实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


这样的企业,才是HR们去付出和追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