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岀驚山鳥


月岀驚山鳥

王維《鳥鳴澗》 書法(攝影:吉峰

夜幕降臨了,寂寞無聲的山中,桂花飄落。月亮升起來了,如水如晝的月光驚動了山上的鳥兒,鳥兒在山澗中發出了清脆響亮的叫聲。這畫面太美了,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用詩的語言“畫”出來的。原作是這樣的: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是春天裡迷人的晚景。景色優美,最美的是有動有靜。人是動的,可一“閒”也就靜了。人是怎麼靜的,人是因為心靜的。心一靜自然也就“閒”下來了。山是靜的,月是動的;澗是靜的,鳥是動的。有動有靜,有靜有動,動靜之中,畫面有了,音樂(花落、鳥鳴、月光的流動)也有了。正如蘇東坡所說,讀王維的詩,就像是讀他畫;讀王維的畫,又像是讀他的詩。他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鳥鳴澗》,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

在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遊歷江南時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云溪(即若耶溪)時寫下的。

唐文學家、詩選家殷璠:“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皆出常境,是超出尋常境界吧。那超出尋常的境界又是什麼境界呢?難不成是如李鍈在《詩法易簡錄》中所說:“”鳥鳴,動機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於其前,然後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於筆墨之外。一片化機,非復人力可到。”

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太白五言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如“人閒桂花落……”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

評價之高,歎為觀止。

王維十五歲時到京城應試,由於他寫得一手好詩,能寫會畫,作詞譜曲又有音樂天賦,受到了王公貴族的賞識。可謂是少年得志。

王維工於畫、通樂律、精禪理,這也難怪他的詩寫的這麼好!

《鳥鳴澗》令人陶醉,沉浸在美的意境中,我提起筆來寫下了這幅行書。現上傳在此,順便寫點讀後感,一併請大家欣賞並賜教!


月岀驚山鳥

以下圖片《頭條》提供:

月岀驚山鳥

月岀驚山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