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說李鴻章是病死的,其實,他是被一個外國人給氣死的

二十世紀初,八國聯軍的鐵蹄踏入北京城。慈禧下達了與世界為敵的決定,使中國成為眾矢之的。戰況告急的電報一封接一封地送入朝廷,慈禧氣急敗壞地命令全國各地的封疆大吏竭盡所能消滅外國人。

危難時刻,需有一位能人站出來拯救江山社稷。然而,朝中除李鴻章之外,根本沒有第二人選。故此,李鴻章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用老佛爺的懿旨來說,就是“全權大臣”。在這個危亡關頭,朝廷將所有重擔再次壓在年邁的李鴻章一人身上。

史料說李鴻章是病死的,其實,他是被一個外國人給氣死的

催促李中堂上任的電報接連不斷送入李府,李的家人紛紛在勸其牢記前車之鑑,千萬別像以前一樣被清廷當成替罪羔羊,淪為天下人口誅筆伐的對象。然而,身為清朝大臣的李鴻章怎能抗旨不遵?李鴻章硬著頭皮坐上了前往上海的渡輪。

同年七月,北方的戰況急轉直下,外國人已打到了京城之外。老佛爺打著“西狩”的幌子,做足了掩飾,實際上,卻只是在向西逃命。在朝野上下都在逃命的情況下,李鴻章終於拖著病體抵達了京城。慈禧得罪了全世界,李鴻章只能挨家拜訪各國公使。

此時的他,已不再身體力行,年邁的身體讓他步履瞞珊。訪問了德、英兩國大使後,李鴻章已在這兩場交涉中心力交瘁。在返回住處之後,李鴻章終於病倒了。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這場突如其來的風寒竟帶來了奇效。聽說李中堂病倒了,原打算漫天要價的八國聯軍反倒坐不住了。

每個人心裡都清楚,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吃掉”大清的實力,聯軍的目的就是從清政府身上敲一大筆竹槓而已。也就是說,如果李鴻章一命嗚呼了,在清政府無法派人交涉的情況下,根本沒人能站在談判席的對面收拾這些爛攤子。就這樣,一個榨乾中國最後國力的“議和大綱”倉促出爐,並送到李鴻章府上。

史料說李鴻章是病死的,其實,他是被一個外國人給氣死的

很多現代人費解,李鴻章為何要籤這一份賣國條約,將滿清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呢?

要知道,當時慈禧給李鴻章下達的命令只有一個:只要能讓清朝保持國統,且統治者,也就是慈禧與光緒免於審判,大清國可以付出任何代價。慈禧給出的籌碼太少,外國人輕而易舉地試探出了清朝“兩宮返京”的談判底線。所以,李鴻章談無可談,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徒勞。

任何人站在他的位置上,都只能在那份屈辱條約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為病入膏肓的國家背最後一次黑鍋。李鴻章扛下了一切,卻將自己擺在了風口浪尖上。1901年一月,對於李鴻章來說是人生最黑暗的一個月。他的身體就像是風中殘燭一樣隨時都有可能崩潰,他的名聲已臭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當時的京城百姓,人人都在唾罵李鴻章,稱:“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一名忠臣,被時人貶低到與秦檜同等的位置上,簡直是時代最大的悲哀!沒過多久,李鴻章的身體就開始出現瀕死的跡象。他開始大口咳黑血,連下床走路都十分困難。李鴻章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

在這最後的時日中,他所想到的不是為自己伸冤,也不是安排遺產的歸屬,而是如何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挽救國家。雖已在議和大綱上簽名,但各國軍隊仍沒有撤離之意。各國大使稱,必須將大綱中商議賠款的詳細數字確定下來。值此之際,李鴻章連起床的力氣都沒了,他自然無法繼續與外國使者討價還價。

史料說李鴻章是病死的,其實,他是被一個外國人給氣死的

在病榻上,李鴻章派人轉達了自己的意願。

李鴻章竭盡所能地將損失降到最低,從最開始八國公使提出的十億白銀,一點點降到四億五千萬兩,用三十九年的時間分期還清,每年在償還賠款的同時還要支付四釐的利息。

以外國人的意思,這個賠款數字代表著“人均一兩,以示侮辱”,因為當時中國的總人口剛好是四億五千萬人。此時的李鴻章,只能接受外國人的侮辱。畢竟,能減免一分賠款,國家就少一份壓力。至於賠款數字所代表的意思,李鴻章已沒有心力去考慮了。

辛丑條約終於簽訂了,李鴻章的身體也糟糕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根據大夫的診斷,李鴻章患上了胃血管破裂,沒過多久便一命嗚呼了。文獻中對李鴻章之死的記載十分模糊,我們僅能知道李中堂死於疾病,但李鴻章患胃血管破裂已久,為何會突然暴斃呢?史料對此語焉不詳。

史料說李鴻章是病死的,其實,他是被一個外國人給氣死的

其實,從一些當時的報道中,我們就能推敲出李鴻章的死因——被外國人氣死的。

在李鴻章彌留之際,陪伴在他身邊的是馬玉昆。據馬玉昆所言,李鴻章在臨終前的兩個小時,還曾讀了一份俄國人送來的公文。當時,李鴻章躺在病榻上,恰逢俄國公使來訪。俄國人將一份外交條約擺在李中堂面前,脅迫他在上面簽上自己的名字。

見李鴻章已病入膏肓,俄國人甚至威脅李的副手取出官印,想要強行蓋章讓條約生效。躺在病床上的李鴻章雖口不能言,但是,他卻對外國人的行徑心知肚明。當聽到俄國人威脅自己的助手時,盛怒的李鴻章終於無法容忍洋人的行為,怒目圓睜。

當時,陪在病床前的人嚇了一跳,為了讓李大人安心地走完最後一程,周圍的人只能出言安慰李鴻章。周馥說道:“俄國大使說,中堂您就放心地走吧,他們絕不會再刁難朝廷。用不了多久,萬歲爺和老佛爺就能回京了!”然而,李鴻章分明聽出周的話中有安慰他的意味,俄國人怎會善罷甘休?

值此之際,李鴻章仍想著兩宮返京,想著江山社稷,遲遲不肯闔上雙眼。周馥痛哭著說道:“您有什麼不放心的事嗎?為什麼還不肯走?您生前沒能做完的事,我們都會幫您完成的。您就安心離去吧!”聽完這番話,李鴻章的眼角留下兩行清淚,嘴唇微微顫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麼。

然而,他終究沒能說出最後一句話。

賢良寺中一片悲聲,一代忠臣與世長辭。

史料說李鴻章是病死的,其實,他是被一個外國人給氣死的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位縱橫舊中國政壇近五十年,生前位極人臣的大臣;一位門生弟子數百,手中掐著整個國家經濟命脈的“東方俾斯麥”,竟死在了外交衙門賢良寺裡。很多人都說,李鴻章一生清廉,一輩子的積蓄都不夠在京城買一棟房子。

實際上,這是一種謬誤。

為何李鴻章會被奉為“李合肥”呢?

就是因為他的家產豐厚,李鴻章在全國多地都有不動產,京城也有一處老宅。他之所以臨終前仍選擇住在賢良寺中,就是因為這裡象徵著他事業的起點,亦是人生的終點。李鴻章人生的高光時刻,均是發生在賢良寺的。所以,他將這處衙門視作風水寶地,哪怕是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也希望能在這善始善終。

史料說李鴻章是病死的,其實,他是被一個外國人給氣死的

李鴻章的死令所有認識他的人痛心,連一向冷漠的慈禧太后都為之落淚。在“同光中興”時期,這對君臣曾同心協力創造奇蹟,使國力有所復甦。此外,李鴻章始終是堅定的“後黨”,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在無數次政治風波中,李鴻章都堅定地站在慈禧身後。

而且,除了李鴻章之外,慈禧根本找不出第二個能力出眾的大臣。不論是軍事還是外交,李鴻章均可獨當一面。

所以說,這樣的頂樑柱,在當時哪裡有第二個?

很多朋友認為,慈禧與李鴻章之間一定有不可告人的情愫。有人還煞有介事地拿出了當年的《紐約時報》,以上面李鴻章和慈禧秘密結婚的報道作旁證。試想,當時有幾個外國人能走進紫禁城呢?靠隔空想象所寫的清朝新聞有幾分真實?

不過,李鴻章和慈禧的關係的確非常親密,這種親密無關愛情。二人的關係,更像是命運被拴在一塊的“同志”。當時的官場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別和李中堂做對,因為“今上甚從其言也”。

史料說李鴻章是病死的,其實,他是被一個外國人給氣死的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李鴻章過世後,“事聞,兩宮震悼,賜祭葬;贈太傅,晉封一等侯,諡文忠;入祀賢良祠,安徽、浙江、 江蘇、上海、江寧、天津各建祠以祀,並命於京師特建專祠。漢臣祀京師,蓋異數也。”從這件事中,我們就能看出慈禧對李鴻章的重視。

因為,在當時除李鴻章之外,沒有任何一位漢族大臣在京城立祠。

慈禧對李鴻章的評價為:再造玄黃。玄黃者,天地寰宇也。顯然,這份評價自然有誇張的成分,因為終李鴻章一生也未能拯救腐朽的大清朝,何況玄黃乎?不過,在這份評價中,我們亦能看出慈禧眼中的李鴻章有多少分量,只有李中堂,能挽大廈之將傾,李鴻章一死,大清危矣。

【《李鴻章傳》、《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