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引、如何廢掉一個“後浪”青年


《後浪》刷屏,正好印證了20世紀那個大人物說的:

世界屬於年青人,也屬於老年人,但歸根結底屬於年青人。

如果只談人的自然屬性,這句話無可辯駁。

但如果從社會屬性上來談,就不一定了。

這個世界很多時候其實屬於老年人。


從時間座標來看,現在是青年最好的時代

因為人類這個跨越

400萬年的物種(從南方古猿算起),在度過原始安全期後,不再需要“長者的經驗守護”,中年已油膩,老年成累贅。

今天,推動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力量是“創意、想象力”。

而這一切,都是年輕人的優勢
所以,這個時代討好和迎合年輕人的話語比比皆是。
因為年輕代表著互聯網的用戶流量消費數據

可正是這些“甜蜜陰謀”,它們在摧毀年輕的“後浪”。


表面上附和著以夢為馬,歌頌著白衣飄飄。

實際上在忽視年輕人的現實困境,甚至悄悄地射出一支支毒箭。

它們準確命中年輕人潔白的心房,悄悄的桀桀怪笑

讓年輕人在醒來之前,就已經睡去。

在他們年輕之時,就已經老態龍鍾

讓他們在起步之初,就走向末路。


讓我們看一看,它們是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的。


1、我是“佛系青年”

佛系,不爭不搶,境界幽深,恬淡高遠。

這個概念是一支具有高效安慰的麻醉劑

很多年青人早晨已經睜開眼,一想到這四個字又怡然自得重新趴下。

人間虛妄不如躺倒,很自然成為一尊“睡佛”。

問題是,這個世界有那麼多人具有“佛性”嗎?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什麼是“佛系青年”?

釋迦牟尼是一位真正的“佛系青年”。

可他一出生就是王子, 天生衣食無虞,身份尊貴無比。

既無生存壓力,也無福祿之憂


所以,如果不是王子,就別輕易談佛系青年了。

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是沒有資格“佛系”的。

很多時候,不是什麼佛系青年,只是懶而已。


2、詩和遠方


這句話本沒有什麼問題,

問題是很多人把“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給割捨掉了,

腦袋裡餘下的全是“詩和遠方”,

以為“on the way”才是生活的一切。

可生活如果沒有眼前的苟且,一定既讀不懂“詩”的意境,也無法理解“遠方”的內涵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這就是標準的“詩與遠方”的寫照。

如果不是因為生存的苟且,他能在遠方寫出詩來嗎?

唐代杜甫,顛沛流離,半生一直在“詩和遠方”。

可他要的卻是“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這樣的苟且生活。


“苟且生活”與“詩與遠方”兩者其實相互成就,

只有從“苟且生活”裡體驗生存的意義,才能在“詩與遠方”裡昇華。

否則,你再多的“詩與遠方”,也不過是一郵差。


3、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說這話的人是一個慣盜,網絡人稱“竊·格瓦拉”。

他當小偷第四次被抓後,警察問他為什麼再犯時,他說出以下“經典語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是不可能打工的,生意又不會做,只能靠偷才可以維持得了生活……進看守所感覺跟回家一樣,裡面比家裡面好多了,裡面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呼唷!超喜歡在裡面。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竊·格瓦拉”自己永遠想不到,他成了“不可能打工一族”的精神圖騰。

雖然戲謔成分居多,但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內心話語。

追求當老闆沒有問題,就像士兵想要當將軍一樣。

問題是,大部分將軍一開始都是優秀的士兵


“竊·格瓦拉”言論還有一個可怕邏輯:不打工當小偷,被抓進看守所,日子過得還挺幸福

如果你相信這是事實,可以關進去試試,看到底幸福不幸福。


不打工可以,先問一下自己:你現在有能力當老闆嗎


4、你可以當網紅啊!


網紅給了很多年青人希望,以為自己就是下一個“李佳琦”

有些人也在慫恿一些無所事事的年青人時會說:去當網紅啊。

記住,說這些話的人一定覺得你基本沒前途了。


網紅真的那麼好當嗎?

遊手好閒的年輕人大飛,連續3個月直播喝酒、喝油。

網友們樂於看笑話,偶爾也會打賞。

每個月也能拿到3000元左右

大飛覺得這錢好賺,每次喝到抽搐、嘔吐。

2019年12月31日,他開直播灌了一瓶白酒。

不久陷入昏迷,不幸去世。

這麼沒有門檻的職業,你覺得真能賺大錢?


再說一下李佳琦的故事。

因為直播晚上趕工,他24小時沒有睡覺

最後喉嚨發炎,只能噴霧劑才能繼續直播。

做一個優秀的網紅,要付出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努力。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這個世界,不存在又輕鬆又賺錢的職業

如果有,那一定要付出巨大代價。


5、逃離北上深廣


2016年,有人策劃了一個“逃離北上廣”活動。

文案宣稱:我買好了30張機票在機場等你,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

直到今天,每年都有聲音要逃離北上深廣,

甚至蔓延到要逃離成都、杭州、西安、武漢這些城市。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這些聲音,一直在迎合部分年青人“悠然南山下”的心態。

轉發一下也就罷了,真的付之行動需要審慎。

如果“逃離北上廣”是一種好的選擇,為什麼每年大城市人口都在增加?

大城市有各種不好,但它給了年青人一種希望。

如果回到老家,可能一天就能活出幾十年的樣子。


年輕的你,逃離北上深廣,也許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年紀大了,還要逃回北上廣。


6、動輒“換個環境”


在一家小公司,還沒有呆上三個月

又想著換個環境,去一家大公司“大展身手”。

你不要忘記三個月前換工作時,跟朋友埋怨在大公司學不到東西,說要來家“小公司”


很多時候根本就不知道人生目標在哪裡,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只要一有人煽動,就頻繁地“換個環境”,

這樣既耽誤了自己,也耽誤了他人,導致很多公司最後不要跳槽的“老油條”。


理性的年青人,應該想著去適應環境再利用環境

幼稚的人很容易

抱怨環境,幻想換個環境就能發揮你的天賦。

逮不到野牛的獅子,換到美洲平原就能逮到羚羊?

羚羊如果不跑快些,換到美洲平原就能逃脫獵豹的追擊?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在換個環境前,先想清楚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天賦。

否則只會認為自己“剛出狼窩,又入虎穴”。

多少換了環境的年青人,又在像祥林嫂一樣懷念舊公司的美好。


真灼君補充:趙本山說,你整天說這大環境不好,那環境不好,你是破壞這個環境的人哪!


7、再窮也要精緻窮


作為一種生活態度“精緻”顯然是積極的

“精緻”包括兩種:

一種是內在的精緻,一種是外在的精緻

精緻窮

”搭起來談的是“外在的精緻”。


“外在的精緻”又包括兩種:一種是消費觀念,另一種是生活態度

大部分人注重的是“消費觀念”。

現在的“精緻窮”,實質上演化成“消費主義”讓年青人透支未來的糖衣炮彈。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腎已經不行了,還要去買IPHONE;

學費都交不上了,非得掛個LV包包;

花唄欠了七千,還是要吃人均五百的網紅餐;

月房租佔掉工資一半,仍然要境外拍照遊。

月光,窮忙,無存款。


“精緻窮”讓很多人年青人活成了隱形的貧困人口。

受傷的不僅是自己,還有最親的那些人。


8、割韭菜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每天想著賺快錢,認為勤勞沒用,天天想著割韭菜,夢想一步登天。

法律、道德再無意義,金錢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孫宇晨這樣毫無底線的90後成為人生樣板,無論鐮刀揮了多少次,仍然是很多人追捧的偶像。


如果所有人都追求這種“割韭菜”效應,那整個社會是不是成了一個“龐氏騙局”,最後誰為這個社會創造財富?


更大的問題是,你拿什麼去割人家韭菜?只怕鐮刀尚未揮起,律法的牢籠已經降下。


有些年青人的廢掉與自己有關,有些年青人的廢掉與自己無關


以上談到的廢掉年青人的“方法”,

它們有些是“消費主義”設下的陰謀,

有些是“流量時代”對青年人的迎合,

有些是“資本力量”對新生代佈下的陷阱,

有些是既得利益者對的年輕人的洗腦。


但所有的這一切,也需要青年人自己來配合

如果你積極進取,“佛系思維”會讓你變得更加豁達。

如果“熱愛當下”,那“詩和遠方”可以助你提升視界。

如果你努力工作,那“打工是不可能打工”是你前進的動力。

......


很多青年人的廢掉,很多時候是自己“作”的


但還有一些年青人,他們被毀完全是其它因素。

他們天賦極高,積極上進,希望學到更多東西。

可是他們現在過於弱小,社會因素讓他們沒辦法更進一步。

可能是家庭的貧困,可能是父母的早逝。

......

他們是雛鷹,若得磨礪,本可以翱翔於天空,

卻常常被折翼,最後掉落塵埃。

這些年輕人如果被廢掉,那是社會的悲哀。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如何廢掉一箇中國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