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30年“創業史”

(思進注: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紀念日,與浦東同齡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恰好三十而立。600多年前,蘇州河在黃浦江交匯處對岸沖積出一塊灘地。明代文學家、翰林院學士

陸深一家在此間生根發芽,繁衍生息,後來這塊地得名“陸家嘴”。

過去30年,陸家嘴的變化比過去600年還多,成了中國“華爾街”的代名詞,而這30年,也恰好是我從上海來到北美“創業”(包括混跡華爾街)的30年,特轉發下文,和大家分享……)

作者 | 倪榮頁

來源 | 華爾街俱樂部

陸家嘴30年“創業史”

過去30年,陸家嘴的變化比過去600年還多。標誌性的城市天際線讓世人為之驚歎,天際線某種意義也是另一種“創業史”。陸家嘴也有很多“創業經歷”:先想盡一切辦法搞錢活下來,經歷過沒錢、辛酸和危機時刻,方向一直是明確的,雖然具體操作方法不清楚,所有的參與者都知道要堅持開放,堅持共贏,堅定鍛鍊內功……

1、 “創業”第一桶金

錢從哪裡來是個重要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階段上上下下都很窮。1990年,普通人想要拿到一份浦東開發開放的規劃說明文件,需要向相關部門付一塊錢成本費——因為機關本身也很窮。

1990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並確定公司職責是負責區域內成片開發、綜合經營和協調管理。陸家嘴開發公司的開辦費用是一筆200萬元的銀行貸款。錢剛到賬,一半就花在了支付房租和員工工資上面。除了開局貸款發工資

,後來資金吃緊的日子裡,公司臨時急需用錢甚至還借過民間借貸

真正雪中送炭緩解開發公司資金難題的是1992年11月的貸款。通過銀企合作協議,工行浦東分行向開發公司提供了2億人民幣和1500萬美元的鉅額貸款。

當時,工商銀行浦東分行任常務副行長是一位剛剛37歲的年輕人,姓姜,之前是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辦公室主任,組織上安排他到工商銀行浦東分行任常務副行長。這位姜行長髮放了陸家嘴開發公司無抵押、無擔保的開辦費用貸款。姜行長的想法是,沒擔保沒關係,國家開發浦東的戰略和決心可以作為擔保。“如果浦東開發搞不成,那麼我們這個分行也搞不成了。”

這位姜行長就是後來的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他去江西插過隊,到河南煤礦工作過3年,26歲才回上海。1992年,浦東還被很多上海人稱為農村,要在陸家嘴地區租一個合適的營業和辦公用房很難。尋尋覓覓,姜建清最終租下嶗山東路150號東昌電影院旁的小裙樓,作為工行浦東分行總部辦公樓。後來空間不夠,工行又把緊挨著的

東昌路菜場的一部分房間也租了下來作為臨時辦公室。

在菜場的喧鬧和電影院的文藝之間“見縫插針”地進行著嚴謹的金融工作,姜行長充滿信心地支持著陸家嘴。這份信心來自於這第一桶金:工商銀行總行給浦東分行劃撥的一次性開業資本金是2億元,而且決定在5年之內給予浦東50億元人民幣的信貸資金支持,包括支持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參與陸家嘴、金橋、外高橋三家開發公司的投資參股,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支持浦西企業東遷和浦東老廠改造等等。

接下來的日子,陸家嘴又獲得了外省投資、外商投資、央企撥款、財政盈餘和金融創新後的股票融資……但最初奠定陸家嘴發展基礎的錢還是來自堅定支持浦東開發開放的工商銀行,以及同期其他幾家國有大行。

陸家嘴30年“創業史”

2、 盤活土地

發展需要資金、發展也需要土地。浦東開放起步階段,時任上海市市長希望把陸家嘴土地盤活,特別是希望通過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吸納資金。落實這一步並不容易,現在看來陸家嘴的土地寸土寸金,但當時不是這樣。

陸家嘴的核心區域是浦東老城區,1930年就有人居住,後來經過戰爭摧殘,冒出來的都是基礎設施簡陋的棚戶區,還集中了一批貨運碼頭、物流倉庫和背景錯綜複雜的工廠。開發之初的陸家嘴,可以算條件很差。小陸家嘴1.7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居民16945戶,常住人口49234人,還有39個大型的央企和上海市重點企業。

當時上海市有規定,如果要動遷首先要有房子安置動遷戶,沒有房子就沒辦法動遷。工廠的搬遷更有員工安置、產業佈局、產能調整、所屬部委協調等許多工作要做。

如果按1980年《動遷法》規定的每戶平均住房按60平方米來算,僅小陸家嘴居民動遷房就要102萬平方米,再加上工廠的搬遷,費用巨大。動遷後的土地平整工作量也很大,又是一筆錢。

當時浦東開發辦公室有一位姓黃的副主任自告奮勇,把動遷這個難題包在自己身上。黃主任提出通過“土地空轉”的方法來獲得啟動資金;又通過所謂“毛地”批租(在舊區改造中,將尚未拆遷的土地進行批租),用創新方式來解決資金和週期錯位的問題。

土地定價非常考驗智慧,定高了沒人來,定低了就是資源流失,也會錯失金融城定位。毛地的整體開發更是難上加難。好在居民都很配合,當地動遷戶後來都去了金橋附近,現在那裡也是一片品質居住社區。

這位黃主任就是後來為重慶人民所熟悉的黃奇帆市長,現在我們還常常看到他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的身份對經濟問題發表專業見解。當時在浦東,他尊重學術、尊重事實、敢於創新、敢於堅持自己的工作方式已經顯露無遺。

陸家嘴30年“創業史”

3、 找到領頭羊

有錢、有地、有政策,也並不一定就有人願意來“第一個吃螃蟹”。那就還需要一隻領頭羊。

這隻領頭羊大有來頭。1995年6月18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搬遷到了位於浦東陸家嘴18號(現改為陸家嘴東路181號)的人民銀行新大樓。

在新辦公樓落成啟用慶典大會上,上海和浦東的領導送了一隻真的、活的小羊作為賀禮——寓意著人民銀行就像領頭羊,期待它對後來的金融機構起到引領、帶頭作用。

為了吸引更多中外資金融機構進駐陸家嘴,人民銀行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措施:中資銀行到浦東設立分行可以提高規格,實行信貸額度傾斜,從支行提升為二級分行,而且浦東的分行行長定為副局級,這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個重要激勵。為引導外資銀行在浦東註冊,已經在浦西註冊的可以到浦東設立分行,將原營業機構改為支行,等於給外資銀行增加營業網點。

在“頭羊”示範效應下,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國資和地方銀行入駐了陸家嘴,花旗、渣打、匯豐、恆生、東亞、大華等外資銀行也紛至沓來,一批非銀行金融機構像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上海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等也都進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外資銀行為擴大自己的經營區域,紛紛到浦東開辦分行,最熱門的時候,陸家嘴當時相對比高級的大樓中國船舶大廈湧進了許多外資銀行機構,大廈樓下各國銀行招牌林立,後來常常被作為外資銀行代表的經典影像。

陸家嘴30年“創業史”

4、 全國的陸家嘴:皖、魯、蘇都來了

浦東開發開放後,國內各省市對陸家嘴的關注和興趣日趨濃厚,安徽、山東、江蘇等省先後參與了投資開發。

首先出手的是安徽省。安徽省在文登路的2-2地塊對口建造了浦東新區首幢超高層大廈——裕安大廈。文登路現名東方路,裕安大廈就在現在的96廣場旁邊,世紀大道核心地段。

由於那時全國各省的條件普遍不好,資金十分困難。建設方為了節約成本,把安徽各有關企業都動員組織起來。裕安的設計由安徽省的勘探設計部門派人,所需要的鋼材由馬鋼供給,所需的水泥由海螺水泥供給。

1993年9月裕安大廈封頂。參與項目上下游的很多企業後來也成了中國基建的中堅力量。

1993年,陸家嘴已經累積開工大樓50棟,在建建築面積260萬平方米。其中文登路一帶有30餘幢大廈集中施工,形成中心城開發氣勢。周邊地區的銀都、招商、世界金融、上海證券、湯臣、寶安、物貿、新世紀大廈等金融、商貿大廈的建設,形成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雛形。

1996年先後有20多個省部樓宇在功能區域落戶,不僅帶來了資金,還促進了陸家嘴要素市場和全國互聯互通的經濟交流功能的培育,使浦東成為全國的浦東,讓全國共享這塊黃金寶地。

陸家嘴30年“創業史”

5、 英雄不問出處,金茂大廈崛起於腸衣廠

陸家嘴先有了高樓,後來又有了世界級的超高樓。第一幢超高辦公樓金茂大廈所在的位置原來是上海腸衣廠。腸衣是個什麼東西呢?香腸外面包著的那層膜就是一種腸衣。

在計劃經濟時代,上海腸衣廠隸屬於外經貿部門的系統內。外經貿部門旗下的企業包括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總公司、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就是因為有著這層關係,最終就是這批外經貿系統的企業共同出資建造了這棟最早世界級超高樓。它們在當時可都算得上“

深口袋LP”。

金茂大廈這個名字也是外經貿系統的“經貿”之諧音。由於浦東開發開放的政策,很多公司開始跨國、跨界、跨業務發展。“金茂”也是對外經貿領域的領頭羊,促進了區域經濟功能、貿易功能的大發展。

1994年5月10日,金茂大廈正式開工建造。1997年,當建設工程進入到最要緊的時候遇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考驗。多年後中化集團把其他股東的股份買過來,成為金茂的最大股東,所以現在的金茂大廈是一棟央企樓,在其中辦公或者參加活動都可以體會到那種穩穩的央企風格。

現在,金茂大廈運營20年,出租率始終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很多企業仍然感覺,在金茂大廈裡辦公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繼金茂大廈以後,又有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拔地而起,吸引全球的金融機構入駐,築成了陸家嘴“直立的金融街”、豐富了陸家嘴金融生態圈。從腸衣廠到金融街,經濟大步地發展,陸家嘴飛速地進化。

經過30年的發展,現在的陸家嘴30萬金融從業人員分佈在了285棟商務樓宇中,建築面積1500萬平方米,有超過1/3的大樓每年納稅過億元。傳統金融業不斷髮展的今天,新金融也開始於此生根發芽,超過5000家新興金融機構選擇落戶於此。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12家中國最重要的金融要素市場都選擇了陸家嘴。正是因為陸家嘴金融業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上海成為了我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陸家嘴30年“創業史”

6、 全世界的陸家嘴:國際友人來了

浦東開發的初衷就是開放。

僅1990年5月到12月,浦東接待了世界各地來訪者3000批,1.5萬餘人次,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歐共體國家的許多大企業、財團、跨國公司等高層代表。

1991年,日本“和田家族”來了。八佰伴的創始人和田加津太太和家人把家族事業打造成了國際商業巨頭——日本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

當時的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在全球已有400家店鋪,一年的營業額超過5000億日元。

八佰伴在浦東落地的合資企業冠名為“第一八佰伴”,取自中外雙方名稱各半,中方取第一百貨的“第一”,外方取“八佰伴”。

談判過程中,外方還提出按國際慣例,自己是國際著名企業,“八佰伴”字號應作為商譽作價。我方則堅稱,上海第一百貨乃是全國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大型百貨商場,在全國消費者中享有極高商譽,營業額也是全中國第一,是國內最有名的商業企業。結果雙方都認識到了彼此品牌的價值,不再提商譽折算股份一事。

1995年12月20日第一八佰伴正式開業。因為在當時全上海乃至全中國從未有過如此大型的綜合商場,第一八佰伴創下單日107萬人次的客流量的吉尼斯紀錄,轟動一時。

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成為新中國第一家大型商業零售合資企業。它的成功也為日後設立其他商業性合資企業提供模板。

1991年正大集團謝國民來了。他最早到上海拜見一位領導,表明要投入資金,支持參與浦東開發。隨後,正大集團深度參與了陸家嘴多個地塊的土地開發項目。正大集團嫡系的正大廣場竣工開業後,很長時間內都是陸家嘴核心地區最熱鬧的超大型購物、餐飲、娛樂、休閒一體中心。

1993年震旦集團陳永泰來了。他以500美元/平方米的樓面價,當天簽約,3個月後打款,搞定了浦江濱江一線地塊。如今,震旦國際大廈矗立在浦江東岸,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3600平方米的主樓超大扇形電子顯示屏萬眾矚目。

不久,馬來西亞嘉裡集團郭鶴年來了。他帶著一個律師,一個會計,經過考察,前期投資近9000萬美元,建造了五星級的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由於酒店區位很好,在1998年建成開業後,經濟效益在酒店行業中位居前列。之後的多年裡,嘉裡集團又深度參與了浦東的第一家中外合資展覽中心——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建設。

1995年,祖籍浦東南匯的湯臣集團湯君年來了。湯臣以485美元/平方米樓面地出手,拿下當時濱江唯一的一塊高級住宅用地,儘管後來湯臣遭遇重大財務危機,還是堅持從臺灣地區、香港退出資金投入浦東建設。湯臣一品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上海頂級住宅樓的象徵……

陸家嘴30年“創業史”

7、 金融內涵的變遷

陸家嘴地區的開發一開始主要是建設高標準的商務辦公樓宇房地產產業主導,沒有引進第二產業的企業工廠,一度曾因建設週期長、短期內難以見到成效、辦公樓宇亮燈率不夠被人質疑。

但陸家嘴開放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歇,而且始終不忘初心,堅持金融貿易開發區的特色。隨著時間推移,這裡的金融生態越來越完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對推動企業和國家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992年9月25日,美國友邦上海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在浦東註冊開業。它是中國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

1995年9月28日,第一家外資銀行日本富士銀行上海分行在浦東開張營業。

2001年1月17日,國泰君安證券公司與德國德累斯頓銀行成立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9月,歐洲最大的獨立資產管理機構、英國排名第一的公募基金——安本資產管理集團獨資設立的安本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落戶陸家嘴。

2015年12月18日,江泰再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陸家嘴宣佈開業,它是第一家專業的再保險經紀公司,也是第一家享受“先照後證”的保險經紀公司。

2017年1月3日,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完成登記註冊。它是第一家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也是首家可在中國境內募資後投資A股市場的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機構。

2019年6月5日,先鋒領航和螞蟻金服合資成立智能基金投顧公司落戶陸家嘴。它是我國第一家持牌智能基金投顧公司。先鋒領航投顧公司是中國證監會首批備案試點的獨立基金投顧機構。

2020年1月16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陸家嘴開業。它是國內首家外商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

回望過去三十年,從1990年到2020年,陸家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見證著中國金融的發展。追根溯源,陸家嘴的發展是國家戰略層面的成功,既耦合開發、開放浦東的歷史機遇,也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

站在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的新起點,陸家嘴金融城未來如何發展?

在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局長張宇祥看來,作為一塊因改革開放而長出的新區域,陸家嘴金融城將牢記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歷史使命,將浦東改革開放領先優勢、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和擴大開放窗口機遇、政策利好,切實轉化為推動陸家嘴經濟發展、增強區域核心功能的強大動力,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對標紐約、倫敦等國際頂級金融中心,加快建設“國際一流金融城”。未來,陸家嘴金融城將著力提升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能力的全球金融市場地位,形成高端產業引領優勢凸顯、經濟貢獻和經濟密度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發展格局,不斷提升陸家嘴金融城在全球金融產業鏈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力爭成為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戰略支點!

《潮湧東方:浦東開發開放30年》 第一財經 東方財經·浦東 特別策劃

《奇蹟:浦東早期開發親歷者說(1990—2000)》

《人·海·潮丨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口述》專題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謝黎萍 郭繼 孫寶席 年士萍 嚴亞南 沈潔 劉捷 張東保 黃金平 楊曉燕等

《全方位建立大市場 高起點建設新都市》上海浦東新區統計年鑑1993

《中國經濟特區與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年鑑》

(提示:本文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不構成任何具體投資建議)


【陳思進作品】(關注我的專欄,學習更多)

在今日頭條中獨家推出《 》專欄:

陸家嘴30年“創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