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簡單,優秀卻並不難

1.

每當有讀者問我“如何變得更優秀”“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這種比較抽象的問題時,

我都想給他們講一個很具體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小學同學,一個只能用平凡來形容的姑娘。

她的父母都是農民,家境平凡;

稱不上美若天仙魔鬼身材,外貌平凡;

玩腦力急轉彎只能看答案,智商平凡;

從沒刻意去交什麼朋友,人脈平凡;

大學讀的不是頂尖高校,學歷平凡;

選擇的並非金融法律計算機等高大上學科,專業平凡;

畢業後無數人都選擇外出奮鬥,她卻回到小城市就業,選擇平凡;

抽獎從來沒中過,運氣平凡;

甚至連多麼勤奮都稱不上,從沒見她苦大仇深地努力,也沒挑燈奮戰到幾點,你看,她連內在資質都平凡。

她可以說是精準又“倒黴”地繞開了成功學所標榜的一切條件,可以說註定與積極的詞彙無緣。

然而現實是怎樣的呢?

現實是:

她從小學到中學年年考第一,大學時成績也拔尖。

從數學專業畢業後,考到一所地級市的高中當老師。

生活上由於勤懇且節儉,這麼多年也攢下點小錢。

平時工作張弛有度,教書育人還蠻有成就感。

人際關係上誰看她都順眼,我們這群老同學也很樂意幫她解決困難。

最有意思的是,我聽過不少朋友跟我說,她的人生打理得真好,我是真想跟她換。

成功不簡單,優秀卻並不難


2.

你可能想不通,甚至覺得這不科學。

“怎麼啥條件都不具備,也沒花多大的力氣,人家的日子怎麼就跟開了掛似的呢?”

其實連秘訣都談不上,背後的道理很簡單。

就拿學習來說,當很多同學都像瘋了一樣囤積資料,買回來後就放一邊時;她一本課外書也不買,反倒把教材上的例題、習題和自己的錯題反覆做上好幾遍。

當大夥都在比名次,要面子,趨之若鶩地報輔導班時;她一門心思聽課,但凡有不懂的地方堵著老師問,有次把老師問得直煩。

當別人剛進大學校園,都在惡補厚黑學,在交往中玩心眼;她就悶頭學專業課,不爭不搶,一點點反思和改正自己不善於表達的習慣。

當大夥都在理想與現實間徘徊,抓頭髮想著”自己做什麼工作不屈才”的時候;她選擇愛上自己的工作,漸進式地提升業務水準,一干就是好多年。

她不聰明,不玩命,沒捷徑,沒資源,但日子過得不必任何人差。

說來說去,只在一點:她有一種——踏實的人生觀。

什麼是踏實的人生觀?

即對周遭腳下的事物,抱持著一種虔誠與鄭重的態度,極致化地運用可以調配的資源。

精耕細作,很慢,卻一直向前。話說一句是一句,事做一件是一件。不太焦慮,又耐得住寂寞。

認真聚焦當下的一切,不搖擺,亦不敷衍。

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呢,其實也挺簡單。

但關口是:很多人都不屑於如此,或羞於這般;熬不住,也憋不住,總想跳躍,想馳騁,想不踩梯子就上天,把一件並不複雜的事情,搞得像組裝阿波羅十三。

所以有讀者問我怎麼成功時,我一言不回,因為成功這事兒不確定因素太多,能總結出道道的只適合賣大力丸。

但你若是問我如何變得優秀,如何“過得稍微那麼好一點兒”獲得個不錯的、中等甚至中上等的生活,那在下卻有句肺腑之言相告:

請抱定踏實的人生觀。

成功不簡單,優秀卻並不難


3.

放眼任何時代的年輕人,無不具備著一種特點,粗粗形容起來,無非“飢餓”二字。

這種飢餓的狀態,是把雙刃劍。若逢時局動盪,頓可生成燎原之勢——有衝勁,不足又不滿。

但若恰逢太平年歲,參與的都是沒硝煙的暗戰,屁股上長釘子,就不算好事。見到什麼都想撲上去,什麼都剩不下,流走的卻是生命的本質——時間。

我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

任何一門網絡課程,甭管開頭多火爆,但後幾堂課的收聽率肯定會大幅滑坡。

由於在頁面上能夠看到每堂課的播放量,於是,我眼睜睜看著一個音頻專欄,第一堂課的播放量超過十萬,最後一堂課的收聽次數,已不足兩千。

假設一人只能點擊收聽一次,且課程質量全程尚可的條件下,那麼也就是說: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中途掉隊,這裡面有人半途而廢,有人精力受限,但更可怕的是:有不少人這個班的課還沒聽懂,嚼爛,立馬忙不迭地報了下一個班。

奮鬥如吃飯,與其囫圇吞棗,不如細嚼慢嚥。

成功不簡單,優秀卻並不難


4.

曾有位我很敬重的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人每天能保證三小時貨真價實不分心的學習,十年都能成大儒了。

不愛說絕對之詞的史蒂芬·金也講過:每天寫作兩小時,十年之後必成優秀作家。

我在給學員補寫作課時也引用過一位美國作者的名言:如果你能堅持每天花兩三個鐘頭,去研究那些優秀的報章名篇,去感受去比較,不出兩月,就會形成通順的語感。

這些事情都不需要你聞雞起舞,愁眉苦臉,手足無措,鑿壁偷光,但十個人有九個不愛幹。

為啥,還不是週期長,見效慢,摻雜點自我懷疑外加環境對焦慮的渲染。

但堅持下來的,都是尖子。

成功不簡單,優秀卻並不難


我知道一萬小時定律不絕對,需要刻意練習又有點限制條件,但更令人惋惜的是:為了所謂的有效努力,竟有人把必要的時間付出推翻。

曾有人說:我之所以每天蒐集信息,遲遲不行動,就是為了尋找最優方法,避免假努力。

氣得我直接回了一句:拜託您,先“假努力”一階段。

這個時代,成功的通道可能在漸漸閉合,變得優秀的大門卻永遠敞開。

就連被鼓吹得神乎其神的賺錢,對普通人來講也並沒那麼玄:無非是殺下心來弄個一技之長,然後讓你的一技之長與市場需求和社會價值存在交點。

換句話講,就是幹一件事,讓這件事對別人有用,然後再讓這件事能服務的人多一點。如果想提高服務單價,還可以把這件事幹得更精專。

可關鍵是,一問你有什麼特長,不少人就說:我的特長是給理財的文章點贊……

富蘭克林曾說:我從未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對運氣有什麼埋怨。

我也想說:我從未見過哪個每天甘願逃出來兩三小時,踏踏實實瞄準做事的人,抱怨優秀很難。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