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经纬丨美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是不是好选项?


美业经纬丨美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是不是好选项?

美业经纬丨美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是不是好选项?

“3000块你可以雇来大学生,但却雇不来农民工”,这句话表面上在调侃当代大学生的“廉价”,其实也侧面表明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

自2012年“90后”正式步入职场起,往后的每一年都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9年也不例外,应届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规模再创新高。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不少收入可观的行业却长期遭遇人才紧缺,比如美业。

大学生“就业难”与美业“用工荒”仿佛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织的可能。

究竟哪里出了差错?

No.037

美业经纬丨陈露洁、黄书阳

望而却步:高薪之下亦无大学生?

据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用工需求最为旺盛的15个蓝领岗位中,美容美发需求占比4.4%,平均月薪为7590元,高于大部分行业平均月薪。

美业经纬丨美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是不是好选项?

美业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到现在不断趋于成熟和规范,新兴的业态和服务模式在不断涌现,人才永远是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企业需求一批高学历人才在经营管理上有所建树。

但就业本就是个双向选择的动态过程。找到一份工作对于很多大学生,特别是高学历毕业生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企业在选择的同时,也在被选择。

与此同时,美业在就业环境中处于劣势,对口专业有限,招聘难度大。且人们对服务业的刻板印象一直存在,认为这种服务人的行业不体面,也进一步加剧招聘难度。

社会对美业也存在一定偏见,美业很少公开宣传,每个人都是“少说话、多做事”、“闷声发大财”,信息十分闭塞。普通人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有限。尤其近年来,媒体不自觉地妖魔化这个行业,人们管中窥豹,更是在心里划下一道道深刻的鸿沟。

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没有去过美容院,但他一定曾在手机上浏览过“美业公司让员工跪地互扇耳光”这种字眼的新闻。在一些高校招聘会上,相关专业的学生首选还是医学、医药类工作,对于美容美发行业,既不了解,也怕被忽悠。

闭塞的行业,且负面新闻加身,不仅降低大学生对美业择业倾向,也导致从业者的不自信,从业者的不自信影响行业形象,进一步加大招聘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美业经纬丨美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是不是好选项?

行业快速发展中,出现非正常现象实属寻常,但如果继续保持行业信息闭塞、不自律、不开放,只会让以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人才培养:没有人才一切归零

行业快速发展,人力成本的支出也是难以控制规划的。

以往的美业大多以单店为主,经营岗位设置少,因此企业对人力需求不明显,但若要走向连锁经营,就需要企业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和人力支撑。很多经营管理者会从下层往上提拔,但如果内部没有完整的培训机制,员工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往往会显得吃力。

海南红瑞集团之所以成为行业常青树,就是因为他们重视人才,总部有着完整的培训机制。从前端招聘到后端培训,总部每年向各个部门、门店输送“作战人员”800余人,在2018年投入总部建设的费用就高达3000万。

美业经纬丨美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是不是好选项?

海南红瑞培训

资金的投入最能说明企业的重视程度。重要的不是这个数字,而是你愿意在可承受范围内投入多少。很多企业嘴上说着重视人才人力成本,却在人力成本支出上斤斤计较,原地空想馅饼,无异于守株待兔。

但是,资金的投入并不是盲目的,大学生离职率高也是让美业企业家头疼的问题,大学生大多以“个人发展空间不足”为由,离开企业。

这批新生代劳动力在人生追求上和以往的人相比有很大变化,他们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来自少子女的家庭。他们把职业发展放在首位,致使原企业采取高工资、强约束的管理方式受到极大的挑战。

对于美业老板来说,选择大学生,更多的是看重他们身上的潜力。比起技术,企业更期待这股新鲜力量的注入可以打开现有的局面。

“不只是做服务,大学生在应对困难时,还会扮演‘大脑’的角色,扭转被动局面,他们有时候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北京留指间董事长阮夏君认为,大学生自我价值需求强烈,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更好的服务。

与普通从业者相比,大学生关心的是专业技能能否得到运用,自身发展能否长远。并且最懂年轻人的永远都是年轻人,“年轻化营销”是目前大多数品牌营销时不可绕开的话题,“80、90后”甚至“00后”市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美业经纬丨美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是不是好选项?

大学生作为正年轻的一批人,不管是在管理、运营模式上,还是营销、宣传手段上,都更容易触发年轻群体的共鸣,引领行业新潮流。

相较于“团结”、“不损害团队利益”,现下的美业更需要这种执行力强、有创造力的人来提升团队能力。

卖方市场,不再是企业招人的思维模式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唐德高认为,美业人才缺失,年轻群体不愿意进入美业的原因,一方面是现下大学生的择业观,美业难以满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给予一条多元且可持续发展的晋升渠道,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企业还处在一个卖方市场的心态:“与学校仅停留在表面的合作。学校培养人才,自己只是在帮助学校消化学生。”

唐德高坦言,这种想法很狭隘。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学校完成理论梳理,行业实际的认知是需要实践,这需要企业进行配合,企业要清楚,人才成本的投入,最终是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美业,过多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这点,所以在与学校配合的过程中较被动。

如今,各行各业激烈的人才竞争,说明了大家都充分认识到高层次人力资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这种情况下,回归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不断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美业存在的学徒制框架,链接社会知名手艺师傅与校园体系化教师,共同培训学生,将文化专业课与技术能力有机结合,之后反哺于企业,或者学校直接向企业输出定向人才,促进服务业各领域人才资源有序自由流动。

美业经纬丨美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是不是好选项?

在美业的未来,懂服务,有管理意识的人站出来,成为行业发展的掌舵手,是美业的“必需”,而带着创造力,生命力的年轻人就是在海面上“掌握风雨”的人。

俞敏洪说过,“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从年轻人身上拿钱最多的人,其实不是我投资年轻人,首先是年轻人投资我。这个世界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不管年轻人有多少的缺陷,一定是年轻人的世界。”

我们必须永远相信年轻,才能跟这个时代挂钩,跟未来希望挂钩。对美业来说,亦是如此。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