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攜手華為挺進軌道交通,無人駕駛雲軌,未來出行的助力者

小編的老家在一個很普通的四線城市,雖然經濟不算富裕,但由於這幾年國家的政策好,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出行方便購置了私家車。這讓一個本來就不寬鬆的城市交通變得更加擁堵。政府雖然選擇增加公交車路線的來解決老百姓的日常通勤問題,可仍然解決不了交通擁擠本質上的問題。小編所在的城市又是一個經濟一般化的四線城市,讓政府建設費用高昂的地鐵又不太現實。那麼有沒有一種比地鐵投資低又可以解決日常通勤的出行方式呢?

比亞迪攜手華為挺進軌道交通,無人駕駛雲軌,未來出行的助力者

就在我們將目光全部傾注在新能源汽車上時,比亞迪與華為強強聯手,挺進了新能源軌道交通行業。並且這種未來出行的助力者已經在我國大西北銀川正式投產運營,整部列車採用無人駕駛的智能系統,就連車站的檢票系統也採用了人臉識別機制,乘客進站不需要停留半步。更讓整個國人感到振奮人心的是,整體雲軌列車和軌道基礎建設的知識產權都是由我國百分之百自主研發的。

比亞迪攜手華為挺進軌道交通,無人駕駛雲軌,未來出行的助力者

雲軌,一種單軌式新能源無人駕駛軌道交通列車,正在取代費用高昂的地鐵慢慢步入三線以下的城市。在小編看來,隨著全國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四線城市會變得像小編所在的城市一樣,擁擠不堪。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增多,城市內的交通變得越來越擁擠。就算我們把經歷、財力投資在交通道路建設上去,修建更多、更長、更高城市道路,隨著私家車的增多甚至是公交車,道路依然會讓大家感覺不夠用。並且城市的擴張也是有限制的,除去人均GDP不說,大量的交通道路也會佔用更多的城市用地資源,加上現在環保的大條件下,汽車限售、限號已成為常規態的交通法則,只有發展公共軌道交通才能解決未來城市內交通出行的擁堵問題。

比亞迪攜手華為挺進軌道交通,無人駕駛雲軌,未來出行的助力者

其實早在2011年比亞迪就組建了1000多人的研發團隊,歷時5年投資50億資金進行研發跨座式單軌列車了。比亞迪主要負責雲軌的無人駕駛技術、定位技術、及控制技術,而華為的eLTE通訊技術為雲軌的提供了快速高效的信息輸送頻道。當別的汽車廠商還在研製傳統的汽車給我們城市添堵的時候,比亞迪與華為聯手發明了新的軌道交通工具解決了城市未來出行擁堵的問題。

比亞迪攜手華為挺進軌道交通,無人駕駛雲軌,未來出行的助力者

雲軌在運行之間會完整的作出自我診斷,這包括電池、制動等上百多項檢測。當所有檢測安全通過後在自動運行。即便是零下40℃-80℃的極端惡劣天氣,它仍然可以安全地運行。並且在完成一天的作業後,雲軌還可以自動導航,返回停靠區自動休眠。如果雲軌在運行的過程中突然出現斷電的情況,它會馬上切換成車載應急電池,並驅使車輛抵達最近的安全車站。甚至雲軌的每節車廂還設有免費上網的功能,這讓乘客在出行的同時可以感受到更佳的乘坐感。

比亞迪攜手華為挺進軌道交通,無人駕駛雲軌,未來出行的助力者

這種智能化的新能源軌道交通工具在建設成本與施工週期上對比地鐵具有很大優勢。傳統地鐵因為要在環境複雜的地下施工,所以不論在工程單價上還是建設週期上都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據小編了解1公里地鐵的平均造價大概在5個億左右,在個別複雜的地質情況下1公里造價甚至能達到10億元,並且施工週期最少需要五年。像小編這樣的四線城市人均GDP是遠遠達不到使用它的標準的。而云軌的造價每公里是地鐵的四分之一,並且它的軌道結構採用同高鐵一樣的立體式高架,柱式承重墩配合混泥土預製軌道梁。相比需要開洞掘土的地鐵,雲軌只需要兩年的結構施工期。單柱式的承重墩還可以減少城市的用地面積,這讓雲軌幾乎可以修建在任何窄小的地形上,比如普通城市道路的中央分隔帶內。

比亞迪攜手華為挺進軌道交通,無人駕駛雲軌,未來出行的助力者

未來出行,是我們大家都應該考慮的一件事情,隨著人們慢慢富裕起來,汽車對於老百姓來說不再是一個奢侈品。但是隨著車輛的增多,資源將變成一種昂貴的奢侈品。也許長途的距離私家車的確是一個方便的工具,但是在人口密度集中城市內,車真的給我帶來了方便嗎?小編認為未來出行一定是以發展公共交通為核心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擁擠的城市道路放心的喘一口長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