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梅兰芳先生的一些表演艺术

梅兰芳先生的表演优美华丽,雍容大方

。我们熟知,梅先生的旦角手式非常的丰富,旦角手式其实并不多,翘着手指,点点指指的几个简单的动作。但梅兰芳的手指却有很大不同,它包含了许多标志性的动作,后经过他的加工,极大的丰富了人物,也生动的表现出了人物的情感。更具优美性。

我们用《霸王别姬》作为例子。虞姬在南梆子的曲声中,踩着胡琴的过门。双手轻轻揉胸,再向外一弹,伴随着小锣,一下就将人物生动的刻画了出来,非常优美,也奠定了虞姬郁闷难以解除的心情。当虞姬唱到垓下歌的时候,这是全局的高潮,此时的虞姬双手往上指,似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感。诸如此类的这些手式,都是于细节中见功夫,烘托了气氛,奠定了基调。

谈梅兰芳先生的一些表演艺术

梅兰芳《霸王别姬》

梅兰芳的眼神也是极其灵动的。梅兰芳的弟子言慧珠曾经说到过,

“梅先生在表演中从不浪费他的眼神,每一秒都很到位。”

还是垓下歌的时候,虞姬开始把目光放低,有点稍微的眯着眼睛。等到“哒哒”,霸王开唱“奈若何”,此时虞姬抬起目光,注视霸王。这个细节,虽然很小,但是要把握好却很不容易。演员要将自己内心深爱霸王,但不忍自己的眼泪被霸王看到的这种的情感表现出来。而眼神就是情感的助推器,没了“眼神”,人物也就失了光彩。我们都听过梅兰芳从小看鸽子的故事,可见,一个成功演员的背后需要付出多么大的艰辛。说回去,如果刚刚那段,虞姬没有像梅兰芳先生表现的那样,而是直接深情的注视霸王,那种细腻的情感将表现的索然无味。

谈梅兰芳先生的一些表演艺术

梅兰芳

梅先生的舞台整体是十分和谐优美的。他与各种乐器,节奏把握的十分到位。他并不是单纯的适应节奏,而是将人物化入节奏中。像虞姬在舞剑前,脚步是在“长锤”声中,虞姬的所有身段都在节奏之中,人物和舞台浑然天成。如果我们赶着节奏或者忽略节奏,都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人物的身段要一直配合着节奏,最好的就是化入节奏。而梅先生在这个方面不得称之大师。

谈梅兰芳先生的一些表演艺术

其实《霸王别姬》舞剑这一段存在很大争议。京剧演员的舞剑徒有其表,真正的舞剑需要剑法解数。虽然很多京剧演员舞的不错,剑花灵活,整体也比较统一。但要让专业的剑术家来看恐怕要嘲笑一番了。京剧演员的舞剑目的就是刻画人物,好看即可,并不懂得剑法的基础。这样就缺乏艺术的根源性,也缺少了内在的文化内涵。但梅兰芳的舞剑,不仅仅是只是舞蹈,而是融合了剑术,一招一式皆有其来源。虽然晚年留下的视频资料,简化了很多动作,看似简单,却谁也学不了,谁也学不会。可以说梅兰芳在某个程度上丰富了整个的京剧艺术。

梅兰芳第一次登台是在1904年,那时他才九岁;最后一次登台是1961年,那时他66岁。在梅兰芳的一生中,他将自己完全的交给了京剧舞台。为京剧艺术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谈梅兰芳先生的一些表演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