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四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

“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我認識一位朋友她叫麗麗,麗麗的孩子脾氣非常差,一有不順著他心意的事情就開始大吵大鬧,麗麗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後自然就改正了,也沒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為,一家人對這個孩子也是十分的溺愛。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沒有和麗麗家人想的一樣,反而孩子小時候的小錯誤成了惡性循環不斷放大,在學校中頂撞老師,不遵守紀律。

家人這時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是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所以誰的話都不聽,一次還動手打了麗麗……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老,七歲看小。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作為合格的父母,這時要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引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如果家長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那麼是哪4個行為呢?

  • 發脾氣、摔東西
  • 在孩子2歲過後,就會進入他們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了,他們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

    孩子摔東西,是對不滿的一種表達,這樣的表達方式是因為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欠缺,習慣於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時,家長儘量不要用“打罵”的教育方式來處理,試著先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再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 得不到目的就威脅

    在叛逆期的孩子生氣時摔東西的性格沒有得到改正,發展到3歲後,會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父母拒絕了,通常會演變成威脅父母。

    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可以滿足,但不要一味的妥協,那樣孩子就會“得寸進尺”,給孩子養成壞習慣。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其實父母最怕的就是“出門哭鬧娃”,因為孩子摸準了想要什麼就必須買,只要不買就開始哭鬧,威脅。

    像:“如果父母不給我買這個玩具,我就趴在地上不起來,直到爸爸媽媽給我買為止!”

    如果孩子用哭鬧威脅家長時,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孩子越是無理的哭鬧,就越是不滿足他。逐漸孩子知道了威脅是沒用的,也就不再哭鬧威脅了。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 不尊重大人

    有不少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而家裡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會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溺愛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孩子。

    但是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養成驕縱的性格,稍微有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向大人動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為。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把他這種性格扼殺在“搖籃”中。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 沒有規矩
  • 比如寶寶愛用勺子敲碗,這就是很不規矩的行為。家長這時就可以告訴孩子用勺子敲碗不僅很吵,而且很影響其他人,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寶寶不可以這麼做。

    我們經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最基本上的禮儀和規矩,要是你的孩子不懂規矩,不管是現在還是長大後進入到社會,都會被排斥的。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4個“毛病”千萬別慣著,該打就得打,只有糾正“壞習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儘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用繪本去引導行為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2歲的叛逆期,此時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前期的習慣沒培養起來!此時父母怎麼說都抗拒!就要善於使用繪本去引導孩子自己思考!當孩子自主去吃飯,就省去了無用的說教!其實在孩子出生後就可以給孩子講繪本,1歲後讓孩子看繪本更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有效避免叛逆期出現一些不良行為。針對吃飯這件事,可以挑選引導寶寶獨立吃飯的繪本,家長會發現繪本的力量會比說教管用多了!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和很多父母一樣,我也曾擔心過孩子成長路上的各種問題,但這些毛病和缺點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看爸爸媽媽怎麼處理。不管怎樣,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在付出,在努力,讓孩子能出人頭地,更加優秀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這是一套專門為0-6歲小朋友編寫的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的繪本,共有10冊。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主題典型鮮明,針對性強。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括膽小,自負,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等。

    李玫瑾:若發現寶寶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